苗毅教授對話七年制學生:
怎樣擁有一枚“外科鉆戒”?
□何為“外科鉆戒”?一個外科醫生的右手無名指上出現的一道疤痕是對其最好的獎賞,因為這道疤痕是由于常年手握手術器械形成。“如果一個外科醫生左手無名指出現一枚鉆戒,右手無名指上出現一道疤痕,說明他是事業家庭雙豐收;如果只有右手指上出現一道疤痕,那他就是王老五。”苗教授幽默地說道。
4月28日,第一附屬醫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苗毅教授應第一臨床醫學院邀請作客江寧校區“七年制導師心語”,講述了如何從一名學生成為外科醫生。
“會開刀”和“開好刀”是兩個概念
外科醫生一定要把刀開好,但不能只會開刀。手術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我要求自己的學生口袋里要裝上一把鉗子,目的是訓練手的敏捷性。”苗教授在講座中提到,手術的質量取決于四點:手術人員對手術的理解;外科醫生對技術的追求;手術人員的天賦和技能;手術組的配合和其他客觀條件。外科醫生有兩個等級,分別是厘米級與毫米級,即手術誤差不超過1cm或1mm。美國第一任大外科主任Halsted說過,一個沒有意識的病人報復不稱職外科醫生的唯一武器就是出血。外科醫生要盡可能的減少并發癥,也要做好自身的防護,例如給艾滋病人做手術。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們要注重臨床實習,實習是一個從學校過度到醫院的橋梁。如果橋梁坍塌了,可想而知,后果會有多嚴重。
要具備醫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道德
“從國外回來之后我不敢被作為引進人才,我只是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回到南醫大。裘法祖說過,做人要知足,做學問要知不足,做工作要不知足。最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首先我們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表現出救治患者的良好動機,承擔起我們應承擔的責任,誠實并可信賴,同情和憐憫病人,參與團隊協作以及做出符合醫學職業的表現。我們要有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和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酗酒只會影響到我們的精細操作。“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個體,我有權利去地球上的其他地方看看。”這就是我選擇出國進修的理由。
答七年制同學問
問: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可以用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從事于科學研究?在這個方面,中國和外國有多大的差距?
苗毅:這取決于你工作繁忙的程度,所處的環境即你所在的醫院以及是否讀研或讀博。科研也需要靈感,這來源于臨床,但是在臨床工作幾十年也可能一點靈感都沒有。發現問題有兩個要素:一個是你的好奇心,另一個是你的知識面。如果你的知識面比較廣,你就能篩選掉很多沒用的信息,發現別人沒有注意的但是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國內和國外差距最大的是臨床,國外的臨床科研做的非常好。中國的病人全世界最多,所以中國有很多資源,但是我們的資源并沒能很好地利用。比如說我們病人的遺體,我們沒有處理,如果取出一些有用的器官并把它冷凍起來,我們可以做很多研究。病人及其家屬很多時候并不能接受遺體捐獻或者死后的器官捐獻。此外,國外國內的臨床研究體系的差距也比較大。
問:在中國醫療改革的過程中,醫務工作人員應該作為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您對醫改有什么樣的看法?
苗毅:我非常贊同鐘南山會長的觀點,廣大醫務人員是醫療改革的主力軍,不是醫療改革的對象和旁觀者。作為醫務工作者,你要注意政策的走向,調整自己的作為,最大限度地為病人考慮,為你的病人減少痛苦,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要盡可能的維護自身的利益。醫患矛盾也是一個話題,但是醫患為什么要有矛盾,我們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我們的敵人應該是疾病,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不認為中國的醫療改革是失敗的。以前的醫療條件很差,中國的醫務人員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覺得我們的醫療系統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只用了不到5%的資源,解決了世界上22%人口的醫療問題。現有的技術我們基本上都有了。如果用價格作為醫改成功與否的指標,所有的改革都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