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千方百計促進畢業生就業———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當前嚴峻就業形勢
近日,云南電視臺、黑龍江電視臺、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山西廣播電視總臺等省級廣播臺、電視臺紛紛在我校召開校園招聘會,各大媒體招聘海報已成為三月份中國傳媒大學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據統計,三月份我校舉辦的云南電視臺等5家用人單位校園招聘會共計提供170個就業崗位,涵蓋播音主持、文藝導演、攝像燈光、音響師、創意策劃、媒體管理等各類型職位。
多場校園招聘會的宣傳和組織,是我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針對當前經濟危機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的影響,大力開拓就業市場、拓展就業渠道而采取的積極應對措施。截至日前,我校已為2009屆畢業生舉辦了28場校級專場招聘會,76場院級專場招聘會,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共發布了4623個就業崗位信息。與此同時,我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還采取其他多項措施,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與服務,努力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
一是加強宣傳,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就業。運用校報、校園廣播臺、電視臺、宣傳欄等學生課余生活經常接觸的媒介,廣泛宣傳就業形勢與政策,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成才觀,形成全校上下共同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良好輿論環境。
二是開拓市場,千方百計拓展就業渠道。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著力于對就業市場進行細分拓展,不僅鞏固和穩定對口傳統優勢專業用人單位的供求關系,為長期合作的優質單位提供專門化的重點服務,確保招聘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場次和規模多于往年,還積極開拓新的就業途徑,關注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應運而生的就業新領域和新崗位,比如,關注并挖掘與我校專業建設聯系密切的文化創意產業中蘊含的就業機會,并充分解讀并積極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做好“教師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科研項目單位吸納畢業生就業、參軍、繼續升學計劃、自主創業等途徑的宣傳和引導工作。
三是暢通渠道,完善信息快速發布跟蹤機制。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最大程度利用網絡收集和發布用人信息,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牽好線、搭好橋,還利用手機短信平臺,針對具體需求,將崗位信息在最短時間內發到對應專業的畢業生手機中,實現需求信息第一時間點對點發布。此外,通過校園媒體,加大對就業信息、宣講會的宣傳力度,做到網絡、廣播、電視臺、報紙、宣傳欄多角度、全方位發布,提高信息時效性和利用率。
四是強化指導與服務,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一方面,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力加強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陸續安排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參加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組織的各種交流、培訓;選派學院就業工作聯系人本年度全部參加并完成“國家職業指導師”培訓考試。在此基礎上,完善課程設置,通過開設大一年級、大三年級必修課和高年級選修課,真正實現就業指導的全程化。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與服務,要求畢業班輔導員、班主任對畢業班學生做到“四個一”:每個班召開一次班會、與每位學生談一次話、給每個學生修改一次簡歷、向每位學生推薦一次就業機會,確保實現畢業生“只要對就業崗位不挑不揀,都能實現就業”的承諾。
五是有的放矢,積極幫扶就業困難學生。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也高度重視貧困家庭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的就業,對其它因多種原因造成就業困難的畢業生要給予有針對性的學業幫扶、心理輔導等特別幫助。對一些就業競爭力不強的同學,積極引導他們擴大就業視野,合理調整就業預期,最終實現順利就業。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汶川地震災區生源畢業生等困難群體做好就業援助工作,發放300元/人的求職補貼用以簡歷制作、面試路費等。
六是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生處將繼續深入各學院開展“招生———就業工作面對面”詢訪活動,將就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上來。積極與教學部門溝通,全面實施“質量工程”,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采用人才預置、定向培養、實習實訓等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培養適銷對路的社會有用之才。
2008年11月下旬,我校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5所高校被評為首批“北京地區高校示范性就業中心”,這是上級部門對我校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極大肯定。當前,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努力扎實做好就業工作,致力于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和指導,力爭使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學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