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淺談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擔當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時光的洪流不斷篩選著歷史,千百年時間洗禮留下的那些燦爛的文化瑰寶,傳承了一個時代的精神,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時期的發展。毎一個民族的崛起與復興都離不開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思想文化的復興。所有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融,唯獨文化可以世代傳承,經久不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事業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對文藝工作做了重要論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中文藝評論尤為重要。每一篇文藝評論的完成,都為文藝文化的健康發展添磚加瓦。一方面幫助讀者提高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一方面通過全面客觀,理性思辨文藝作品的方式從而幫助作品激濁揚清,革故鼎新。新時代文藝評論者應該認識自己的使命擔當,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客觀剖析和鑒賞藝術,一篇好的文藝評論我認為離不開以下幾點。

    一、作品之根,人民是源頭活水

    文學創造前,首先要弄明白“為誰創作、為誰立言”這個問題,馬克思曾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魏松曾說:“文藝創作到演出一定要扎根于人民,一定要以人民為主。”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世間百態的縮影,只有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才能將筆墨賦予生命。人民的冷暖,生活上柴米油鹽的瑣碎,萬千家庭各自的歡喜,人生路上生離死別的無常,前進路上的成敗與得失,沿途不斷變換的風景,從身邊更替的四季景色,對生活的頓悟與茫然。諸如此類,情融于生活,點滴皆可成文。一個作品的賞析與分析就要解讀作品,尋找那些人民與生活的印記。能打動人的,能引起情感共鳴的,往往就是那些來源于生活最真實的情感,以細微打動人心,以平凡彰顯情懷。創作素材來源于生活,提煉于生活,再還原于生活,作品只有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才不會空乏地無病呻吟,也不會空有其表,泛泛而談。

    從古到今,無數文人墨客在才思枯竭時都會在人民生活中找尋靈感,多少優秀作品都離不開人民生活的“饋贈”。只有走進人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創作出有血有肉的作品。辛亥革命時期,魯迅深知底層人民的生活境況和人民心理,了解民間疾苦,才創作出祥林嫂、孔乙己、阿Q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朱自清創作的《背影》《荷塘月色》《旅行雜記》《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等作品,也都是從現實中取材,情真意切,才讓人引起強烈的共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創作的一系列鄉土小說人物,都和現實中人民的生活背景息息相關;因此文藝的評論,要了解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把作品中吸取的精髓,整理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民心聲,通過分析和思辨的方式回饋給人民和社會。

    二、作品之魂,立足時代精神

    “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對一個作品的深入分析與把握,就要去了解作者,了解創作的背景和大環境,這樣可以拉近與作者的距離,身臨其境去感受作品想要表達的主旨。比如李煜的《望江南


    》,如果光從字面上去看“多少恨”中的“恨”,我們就不能深層次地去感受作者強烈的亡國之痛,去理解作者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只有結合了帝王淪為囚徒,自己的荒政失國的背景,才能結合詞深切地感受和把握作者創作的悲恨之情,亡國之痛!

    評論一個作品,可以把文藝現象放到時代里去考察,一是對作者的研究(如:生活經歷、學習經歷、藝術風格、性格與生活環境等);二是研究作品時代背景,研究作品產生的時代原因和所產生的影響。考察作品是否反映了時代的某些特征,是否有深度,是否折射了時代感和時代精神,能夠經得起時間篩選與考驗的作品,必定有著生生不息,經久不衰的靈魂。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再去審視這個作品,更客觀科學,辯證分析文藝作品,對文藝現象或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評論。

    比如評論和賞析李煜的詞,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去理解他的詞,正確把握詞的思想意境,可以把李煜的詞從內容上按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后兩期,了解人物生平歷史、轉折遭遇、歷史背景后,就能更直接地去賞析和研究李煜作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成就影響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

    三、作品之身,藝術與創造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每個讀者來說,文藝作品的好壞都有自身的一個評論標準,不同的人從作品中捕捉到的東西也許都不盡相同。而作為評論者,應該做到誠誠懇懇說“真話”,摒棄藝術上的個人喜好,摒棄有色眼鏡,尊重作品在文體功能、流派風格、藝術創造上的差異,客觀去評論作品。

    一方面看內容邏輯,章法布局。作品的表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是否詳略得當,情節是否跌宕起伏突出重點?在作品敘述上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層次段落和過渡環節的處理是否清楚自然?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相得益彰?

    一方面看詞藻修飾,咬文“嚼”字彰顯細節功夫。一篇好的文章讀罷能給人呈現豐滿的藝術形象,除了句子和段落的精彩處理,每一個用詞、用字都很有深意,比如許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文中的“落”字,不僅形象貼切,還詞淺意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滿目春色在作者筆下畫面感十足,滿眼綠色仿佛一席緩緩鋪開的畫卷。驚艷而美麗。這首詩的動感離不開全詩的點睛之筆“綠”字,在綠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等字眼,但終覺平淡,最后冥思苦想,咬文嚼字出了一個“綠”字使全詩出神入化;又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即使過了數千年,里面很多啟迪人心引發共鳴的名句也流傳至今。《滕王閣序》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第一駢文,除了意境之遠,眼界之寬外,還因為作者將這首駢文的對仗、韻律、詞藻、典故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全文只有773字,典故50多處,成語40個,辭藻華美,作者將事、情、景融于一體,可見文字駕馭功夫了得,文采出神入化,有景有情,寓情寓理將作者志存高遠,不自憐自艾的意志淋漓盡致表現出來。文藝評論者在分析作品的藝術與創造時,不可忽視作品文字組合的藝術性,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文藝評論的目的是幫助廣大群體認識和了解文藝作品,因此評論工作不能只說空話和套話,要說“人”話,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清晰明了的分析去給作品和大眾搭建認識的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重要論述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評論者只有不斷思作品邏輯、思布局章法、抓細節、咬細微,才能在評論中不斷錘煉和找尋作品精神的高度。

    四、作品之意,情感與見地

    一個作品,如果都具備了以上幾點,那也具有了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但要真正成為一個有深度的作品,就要看這個作品有沒有在時代大背景下,通過理性思考突出藝術作品的補充和再創造。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思考有沒有凸顯出作者全新的認識、觀點、設想。這些獨特的理解和新的東西對文藝理論、文藝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而作為評論者,就要從作品中去發現新的認知,去考察作品有沒有自己深度的思考,是否對照當下積極去探索作品的文化自信,提煉出作者的精神高度、作品獨特的藝術價值。

    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劉勰指出“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作為新時代的文藝評論者,我們要深刻認識自己艱巨的使命—引領時代風氣的風向標,我們要不忘初心,為發掘文藝精神,推動文藝創作而砥礪前行,發揮文藝評論的重要作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為新時代前行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對時代發展命題做出回應,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書寫民族復興精神,這就是我們最根本的任務!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XX00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xxxx视频|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