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學員的N次通信》(第40封信)
看了你們的微信,得知你們是新媒體的小編,很好!今天我這個傳統媒體的老記,就與你們聊聊新老媒體間交流學習的問題。首先一個問題是:新媒體小編應向傳統媒體老記學點什么?一看這個標題,你們當中也許有人會不高興:現在搞媒體融合,傳統媒體正向我們新媒靠攏。您怎么讓新媒體小編向傳統媒體老記學習呢?
最近從網上看了篇文章,談的是有一位記者從傳媒到新媒體工作的體會。這位記者說,無論是最新的技術該是最新的工具,最終都是為新聞服務。熟練運新技術、新工具只是一個新媒體編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隨時更新“大腦”。采訪、編稿需要“腦力”,用心做好工作,多多研究新聞職業技能,比帶上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的工具更重要。這里提出了技術技能和職業技能的兩個概念,在這位記者看來,新聞工作的職業技能比技術技能更重要。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同屬媒體系列。因而在新聞業務上有一定的共通之處,其中之一就是選稿、采訪、寫稿、編稿和做標題等。現在不少新媒體小編是干得不錯的。不光具有各種新技術,還掌握了不少新聞作業的技能。有的稿子寫得生動活潑,有的標題做得精彩奪人,有的選題策劃得當,凡此這些,人們都有好評。但還有另外一面也需指出,那就是有些小編的新聞業務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寫作能力有待提高,文字功夫尚需進一步錘煉。從人員構成上看,新媒體小編有一部分是從傳統媒體“轉崗”來的,有一部分是直接進入的。不管來自何方,上述新聞作業能力差的情況卻普遍存在著。一些小編們的新聞業務基礎差,已是當下影響新媒體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應引起高度重視,切實改進。
文字功夫是媒體人的基本功夫。能否進入媒體大門首先要看文字如何。如果文字不過關,經常出現用詞不當、句子不通等毛病,那就無法勝任媒體工作。要看到,文字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它是在長期的磨練中錘煉而成的。在這方面,人民日報社老編輯們,有著不少感人的故事。一位在人民日報實習的通訊員寫了篇稿子送老編輯鐘立群老師審閱。沒幾天他就催問如何,過了三四天又問,還讓部門主任幫著問。時任農村部主任李克林說,催也沒用,老鐘對他自己的稿子也是這樣。反復修改,力求沒有一點瑕疵才拿出來的。后來稿子來了,這位通訊員一看,果然改得精彩,連錯別字也都給改過來了。這可讓他既高興又慚愧,連連說:“在老鐘那里學了一手、學了一手。”在這方面有人明明差得遠,卻自視頗高,覺得自己文字不錯。可一遇到“真刀真槍”干的時候就“露餡了。第二應學是做題功夫。
新媒體離不開做標題。不要以為做題很簡單,做題實際上是一門很講究的學問和技能。從中國報紙誕生以來,包括做題在內的諸多新聞業務問題,都在實踐中不斷得以繼承和發展。
僅就標題而言,無論是消息題還是評論題,無論是字數配備還是文采要求,都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學問。新媒體小編們要把標題做好,毫無疑問要認真學習、踐行這些做題的學問和技能。把標題做得精彩生動、醒目奪人。中國報刊史和現在的媒體上有不少精彩的標題,平時要多看多品賞。對于好的標題盡量多收集、多學習。只有堅持這樣做,日久天長就會眼界提高,技藝大長。文章是寫出來的,標題是做出來的。每天堅持做題,堅持反復修改標題,做題的“門道”就會了解、掌握的多一些。倘若光說不做,那怎么能得到提高呢?多看題,多做題,這是基本功,馬虎不得!當然,在新媒體發展中做題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如網言網語的采用等,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學習傳統媒體做題的好經驗好做法。如果能把這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那將會把標題做得更精彩。
文字功夫、做題功夫,是當下新媒體小編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因為這兩樣功夫天天見、天天用。只有把這兩樣功夫錘煉到家了,再加上做新媒體的各類技術,那我們的媒體隊伍不僅壯大了,本事也增強了。愿我們大家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