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隊千村入萬戶”醫療衛生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校黨委書記高文兵(中)、副書記徐建軍(左二)送藥到農家

醫學遺傳專家夏家輝院士接待來就診的鄉親父老

校黨委副書記,腎病專家陶立堅,在為老鄉看病
4月26日上午,天氣雖然陰冷,卻擋不住我校師生奔赴革命老區、貧困山村義診的熱情腳步。由大批專家教授和2000余名青年學子組成的黨員博士醫療綜合服務團、醫療服務團、研究生醫療衛生調研團、大學生健康知識宣講團、大學生醫療衛生調研團等共計100支服務隊伍,帶著20萬元的藥品器具,在4月26日至30日先后奔赴湖南省14個市州實施開展 “百隊千村入萬戶”大型醫療衛生服務活動,其中包括 “院士家鄉健康行”、 “健康知識到農家”、 “政策宣講促和諧”、 “革命老區送健康”、 “醫衛政策大調研”、 “貧困村送醫藥”等一系列具體活動。一面面 “百隊千村入萬戶”醫療服務隊的旗幟,像一朵朵鮮艷的紅杜鵑,綻放在四月的湖湘大地上。
“大學就是大師、大學問、大擔當,在母校合并組建十周年之際,不鋪張浪費大擺排場而開展醫療服務活動就是一種大擔當的體現。讓我們彎下腰去,深入廣大農村邊遠地區,用所學的知識回報于人民。”黨委書記高文兵在活動的啟動儀式上振聾發聵的話語激蕩著每一位醫療隊員的心。然而更讓大家感動的是,在整個醫療活動中,校領導始終和我們在一起。
從活動策劃伊始,校領導就對其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高文兵、校長黃伯云為顧問,以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徐建軍為組長,以學校有關職能部門和學院領導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下撥專門經費,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高文兵書記和徐建軍副書記還在百忙之中,驅車前往偉人故里毛澤東家鄉韶山,看望慰問 “百隊千村入萬戶”成員,勉勵大家多為毛主席家鄉的人民義診看病,宣傳好醫學保健知識,搞好醫學調研,在實踐中了解農村、錘煉品質、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高書記看到大二醫學生傅娟和她的同學們正在農戶家中調研“新農合”和新醫改時,叮囑她們:“回校后,要對第一手珍貴的調研資料做好統計分析,整理成冊形成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醫療隊員們得到了校領導的鼓舞,干勁更足了。
不僅如此,校領導們還翻山越嶺,走進農家,給當地群眾帶去關懷和溫暖。高文兵書記和徐建軍副書記帶著醫藥專程看望了韶山村印山組困難戶毛明強。毛明強因長年下水修水渠而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難忍。高書記看著毛明強浮腫的關節,關切地說: “我建議您去湘雅看看病,把病治好,減少病痛。”從事臨床醫學的陶立堅副書記還掛帥赴桃江縣武潭鎮的醫療隊,不畏酷熱親自上陣,在廣場為村民患者義診看病,以實際行動為在場師生作出表率。52歲的楊七華得知給自己看病的是學校副書記時,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說: “今天我是最幸福的一名患者,謝謝副書記。”
“要以一種農民兒女回報父母、回報家庭的情懷入千村、走萬戶;要對百姓心存敬畏之心,實實在在服務人民。”高書記的殷切囑托時刻記在醫療隊成員的心上。記者在各個醫療點都看到了這些滿懷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的師生們忙碌的身影。
在武潭鎮中心醫院看到,一位身著白大褂、滿頭銀發的醫生忙前跑后,還不時招呼村民:“老鄉們,不要著急,排好隊。”他就是我國著名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3歲高齡的夏家輝。很多村里的鄉親身體不舒服,但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個科就診。這時就能看到夏院士耐心地詢問老鄉的病情,然后親自拉著患者的手,把他們一個個送到門診臺前。院士和鄉親手拉手,這是在武潭鎮義診現場不斷出現的感人畫面。
當記者了解到湘雅二醫院的楊一峰教授在前一天剛剛做完15臺手術,只休息了4個小時便奔赴義診現場的感人事跡后,想對其進行采訪。楊一峰教授只是笑著說:“不好意思,還是先為村民看病吧,基層的老百姓太需要醫療服務了。”當時跟隨醫療隊采訪報道的不僅有校內媒體,還有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等多家知名媒體,但是像楊一峰教授一樣,醫生們總是把他們的臉龐、他們的話語對著患者,留給鏡頭的只是一個個辛勤的背影。
此次醫療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們或幫助老師進行相關檢查,或發放藥品,或走村串戶進行醫療知識宣傳和調研……他們告訴記者,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學到了課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到了一種使命,一種責任,而這種責任感、使命感,比在課堂上來得更自然、更強烈、更能引起他們心靈的震憾。湘雅二醫院臨床八年制的吳宏回到醫院便寫下了這樣一段感想: “在此之前,我們生活在醫學院的象牙塔里,基層醫療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抽象而又遙遠的詞語。我們會抱怨學習任務的繁重,會抱怨醫療環境的惡劣,甚至覺得學醫是一件 ‘賠本’的事情。可是在基層親身經歷了之后,我發現那些抱怨和所謂的 ‘賠本’在患者的病痛面前都輕如鴻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沉甸甸而又神圣的責任就決定了我們的路是艱苦難行的。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很多。”
“為中南大學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和諧為本的方略喝彩”, “科技興國、科技為民,中南大學與院士家鄉人民心連心”,類似這樣的歡迎條幅在各個醫療點隨處可見。醫療知識宣講小分隊每到一戶農家,說明他們的身份和調研目的后,鄉親都會為他們沏上熱茶,坐在一旁認真地協助隊員們完成調查問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熱情和善良撲面而來,總能讓醫療隊的成員很感動。
管秀英是漢壽縣月明潭花蓮寺村一位67歲的婆婆。她告訴記者,年紀大了出門一次很不方便,更不要說到省城看病。早幾天,村委會通知說中南大學的醫療隊會到村里義診、送藥。她想,不出遠門就能看病,很方便,心里樂開了花。來這的醫生水平高又很負責任,吃藥的方法都說得很清楚,她很感激。 “以前去省城看病,要花三四天的時候,上千塊錢,現在專家到鎮上來了,在家門口就把問題解決了,真是省錢、省心、省力。”康某患有多囊腎,每年都要上省城醫院復查,他說這次醫療隊的到來解決了他的大問題。
四月底的幾天里,湖南全境高溫,基層條件艱苦。但是醫療隊的師生均表示,能為鄉民們做些實實在在有意義的事,再苦再累也值得,尤其是當地百姓的熱情,讓他們很感動,是百姓用熱情揩干了他們的汗水。
校領導始終和我們在一起
服務人民大擔當
百姓用熱情揩干我們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