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寫作有哪些“新”變化
一帆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聞行業的發展也迎來了巨大挑戰和機遇,新媒體的誕生,使新聞業邁入了新的時期。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寫作開始融合傳統媒體的優勢并加以創新,越來越貼近大眾的喜好和需求,在新聞寫作上也顯現出它的視覺性和動態性。
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寫作以其創新性、動態性、多樣性和大眾性的寫作特點,突出了新媒體新聞的特色,讓新聞作品更具吸引力,由此,在寫作要求上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1、新聞標題發生了變化。 看書先看皮兒,看報先看題兒,標題對于新聞報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媒體時代,新聞寫作在標題上的變化更加簡明、更加生動,同時具備了一定的趣味性。受眾只需先看標題就能判斷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能不能吸引到他。互聯網平臺上的新聞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很少有人愿意花費精力和時間去逐條瀏覽,基本上都會優先點擊關注頻率高、最吸引人的新聞內容,而標題則是受眾打開新聞作品的“鑰匙”。如果標題獨特新穎,能夠“抓人”,受眾就會迫不及待地閱讀下去,有助于新聞內容的廣泛傳播。像通俗形象的口語化標題就很容易引發讀者關注。如《俺用手機‘種’蔬菜》——口語化標題。接地氣,有溫度。
2、新聞寫作詞匯發生了變化。 以往傳統媒體中新聞寫作詞匯都是中規中矩的,而新媒體寫作卻更多的運用網絡用語。巧用網絡語言,更具親和力,能讓新聞內容更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如《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網絡語標題。“給力”這一網絡語言,使標題很“潮”,立刻引起受眾對新聞內容閱讀的興趣。甚至有網友將這一標題截圖發布在微博上后,網友紛紛大呼“標題給力”。 再如《這一夜,我們為她點亮太空!》《超燃!……》等標題,熟練使用情感詞匯和符號,增進與用戶的交流和共情。所以說,巧用網絡語言會使新聞報道更充滿生活味和新潮感。
3、新聞寫作內容發生了變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查看新聞時,所看到的內容多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出現,內容更加的豐富與多元化,文字精煉、明確,圖片清晰生動,再有視頻技術的加持,使多樣態視頻豐富了新聞生態,尤其在突發性新聞中移動直播的“快”“準”“深”,表現尤為出色。如,移動直播《超強臺風“利奇馬”登陸浙江溫嶺 浙視頻記者夜闖臺風眼》,是記者第一時間到達災害現場,通過視頻直播為用戶呈現最新近、最準確情況的新聞作品。
4、寫作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 網絡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麥克風。大眾通過電子設備瀏覽新聞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對新聞信息進行評價、互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新聞寫作者過去一般都是主觀角度去思考寫作,新媒體時代,要轉變寫作思維方式,站在大眾的角度去分析,了解他們的喜好和需求進行新聞寫作。當然,在寫作的過程當中要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確保新聞的有效性,避免給大眾傳遞不實的信息。
5、新聞寫作形式發生了變化。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新聞播報的單一性,新聞借助互聯網實現了快速大量的傳播,而且為觀眾提供了反復查詢的機會,提高了新聞的影響力。像新聞傳播APP、客戶端、小程序等的出現,在不同環境中為大眾提供了多方面了解新聞的機會。新媒體下新聞的互動性增強,大眾可以隨時發表評論,提高了新聞的影響力。
總體而言,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寫作特點發生著很多“新”的變化,新聞寫作者要順應新媒體的發展及其影響力,要熟知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根據大眾的需求寫新聞,不斷提升自我,為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作者為京城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