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企業、提起宣傳,人們總會想到那一篇篇精彩的新聞宣傳報道。的確,無論文字、圖片或者視頻,只要是反映企業正面形象和良好精神風貌的報道,都是對企業發展的鞭策與鼓舞,能更好激勵干部職工干事創業、追求更大的效益,同時對提升企業知名度、樹立品牌形象有著重要意義,還有助于外界人士、經銷商、代理商、客戶等更好了解企業,進而帶動招商引資、產品采購、產品銷售等工作的有效開展。
毋庸置疑,今天,企業越來越重視宣傳。尤其是國有企業,在宣傳上狠下功夫,以此來營造氣氛、弘揚先進,凝聚力量、激發活力,為企業的轉型發展加油助威、吶喊喝彩。可以說,宣傳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有力抓手。但是,我們要真正做好企業宣傳,除了新聞宣傳報道這只強有力的“手”,還有一只“手”不可或缺,那就是文學。也就是說,文學是企業做好宣傳的一只重要之“手”。
1
當前,很多企業都將“在新聞媒體上發表新聞宣傳稿件情況”,作為衡量企業新聞宣傳好壞、成功與否的重要尺度與標準。有的企業還對下屬單位進行排名考核,實行每月通報制度,以此來督促基層多投稿,保證稿源充足、能完成宣傳任務。同時,很多企業實行宣傳獎勵制度,根據發表媒體知名度、稿件長短、字數多少、產生的影響力大小等對通訊員進行獎勵,有效調動起了宣傳干部與基層通訊員的積極性。不可否認,這些都是企業抓好宣傳的實打實措施。
但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有的企業將新聞報道作為企業宣傳的唯一途徑,忽視了文學。他們認為,文學和企業、和宣傳沒多大關系,寫的都是些職工個人的思想情感、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以及生活風景等,與企業發展無關。當然,有的企業始終重視文學這一塊,他們的發展總是蓬勃向上、充滿生機活力,職工精神面貌也是健康積極、斗志昂揚。說白了,文學對做好企業宣傳至關重要。企業宣傳對企業發展也是至關重要。
因此,我認為:有的企業將文學丟棄,去掉報紙的文藝版面、雜志不刊登文藝稿件、也沒有專門的文學雜志、職工想投文藝稿沒地方投,這是一種不妥的做法。這種做法只看到現象、沒看到本質;只看到當前、沒看到長遠;看的比較膚淺、粗糙,缺乏前瞻性與戰略性目光。因為,文學是企業宣傳十分重要的載體,對企業產生的影響不僅不亞于新聞宣傳,而且是全員性、徹底性的,具有深遠的意義。
2
我在報社做副刊編輯時,對企業文學、鋼鐵文學體驗十分深刻。我負責編輯的,通常都是三版和四版。除了正常編好三版,我非常看重四版副刊。因為副刊中的許多稿件都是基層投上來的原創稿件,包括政研論文、言論等,還有書法作品、攝影作品等。總之,只要是為了企業、建言企業、贊美企業、祝福企業的,我們都會考慮刊登。基本上都是企業內部職工(包括離退休干部職工)寫的,但也有少數外界關心酒鋼的人士寫的,我們也會考慮登。總之,我們堅持一條主線:企業報要突出企業,刊登與企業相關的東西,才能體現出價值、才能吸引職工的眼球、才能得到企業的肯定。
在副刊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以刊登企業職工文學創作為主要內容的風雨石欄目。一方面,我那時雖然寫文藝稿還很欠缺,經歷也少,也沒出過國,但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并且之前就在報紙上發過稿;另一方面,我那時就認為,文學也是對企業的一種宣傳,只不過形式不一樣罷了,而且全體職工都能參與。只要書寫對企業的感想、感悟,及個人的工作體會、體驗,對企業的盼望、祝愿等等,都是好的作品,都對企業發展有益。
酒鋼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培育了一支優秀的文學隊伍。在做副刊編輯時,我經常會收到來自一線職工的文學作品,讓我無比欣慰。更讓我敬佩的是,有的職工一邊在從事艱苦的基層倒班作業、一邊利用業余休息時間進行文學創作。他們的作品反映企業、反映工廠、反映基層,語言樸實、真摯感人,讀起來總帶來心靈的震撼與感動。每次刊登出來,總能受到一大波讀者的好評。有的讀者還親自給我打來電話,對某些文章進行夸贊。
3
酒鋼的文學家族里,我最敬佩的作家當屬吳慶林老師。第一,我和他相識于最艱苦的地方——煉焦爐,那時我們都是一線工人;第二,我們都是純純的老鄉,曾在黃河邊渡過難忘時光;第三,我們都喜歡文字、喜歡讀書,有共同愛好;第四,我第一次讀到吳慶林的文章,就感到深深震撼,發自內心地佩服;第五,在我最迷茫、最低谷時,吳慶林給了我很大的支持與鼓舞,并教我怎么寫稿,如愿以償把我從煉焦工人培養成了新聞記者;第六,吳慶林在焦爐上工作了一輩子,從一開始上班到退休,再也沒有離開過,是最忠誠、最高尚、最偉大的酒鋼人,是當之無愧的最美酒鋼人。
可以說,來酒鋼后,我是讀著吳慶林的文章成長起來的。他寫的關于酒鋼、關于焦化的故事,每次讀起來都津津樂道、每次讀完都很受教育。他不僅寫文學,有時也寫新聞、也懂新聞。后來,我能走上新聞記者道路,和吳慶林的指導是分不開的。最初寫稿時,不知道怎么下筆,有時就模仿吳慶林的文章寫。于是,我開始像吳慶林一樣,寫自己的成長故事、寫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寫焦爐上的故事。今天,我的寫作中常常伴隨著這種講故事的風格。
比如,吳慶林寫的《采場上空的“鷹”》、《鏡鐵山的紅柳》、《焦爐歲月》、《寫在鐵山展覽館》、《煉焦工》、《流火的季節
堅守的崗位》、《工具箱》、《工作服》、《磨礪與感恩是最好的文章》、《在爐火中生活》、《用生命詮釋最美的信仰》、《在新時代書寫酒鋼情懷》、《難忘的職工宿舍》、《平房的記憶》、《寫給年輕煉焦工》、《筆記本》、《焦爐
你是我的全部》、《煉焦工的汗珠》等作品,每一篇都堪稱酒鋼文學的經典。此外,他寫的《堅守焦爐的“烤”驗》、《酒鋼焦化廠焦爐中修安全放第一》也很出色。
4
在焦爐一線上堅守了30多年、當了30多年煉焦工,堅持創作30多年,吳慶林寫的企業文學作品很多很多。正是因為執著的堅持,他也在文學創作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今,他退休后,依然在從事他鐘愛的文學創作。他在《中國冶金報》《中國冶金文學》《工人日報》《中國安全生產報》《甘肅工人報》《北方作家》《甘肅旅游》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00萬字以上,獲中國冶金文學獎、中國散文佳作獎、首屆雄關文藝獎。
吳慶林不僅創作造詣深厚、受到酒鋼文學愛好者的追捧,而且為人憨厚樸實、和藹可親,在酒鋼文學和嘉峪關文學協會中都有很高的威望。他親自發動創辦的蒲公英文學社,是對酒鋼文學的一大貢獻。2019年,他還被選舉為嘉峪關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被確定為文學創作骨干。更令人欣慰的是,他還獲得“嘉峪關市書香家庭”、“甘肅省文明家庭”等稱號。
每次收到吳慶林的作品,都十分高興。他寫的很完整,而且基本上沒有錯誤,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字也不用動。有這么好的投稿人、這么好的作品,我自然也感到很輕松。我也時常以酒鋼有像吳慶林這么好的員工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試想:如果酒鋼有千千萬萬個吳慶林,那么,酒鋼的發展將是多么充滿精神力量。實踐也證明:酒鋼正是有一支非常優秀的職工隊伍,才走到了今天。
5
在精英薈萃的酒鋼文學創作團隊中,還有一位老師叫劉應德,令我影響十分深刻。我認識他,是因為作編輯時收到他投的文學作品。尤其是他寫的散文,非常優美。后來才知道,他就在酒鋼“鐵山精神”的發源地鏡鐵山礦工作,而且是一名普通工人,喜愛文學,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創作。我最欣賞的是,他寫的反映礦山面貌的文學作品,很有新意,將我以及讀者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比如,劉應德寫的《節日,堅守在鏡鐵山礦》、《馳騁在路上》、《礦區的路變了》、《礦山大院》、《記為酒鋼建設奉獻過的基建工程兵》等反映礦山題材的作品非常出彩,也是對礦山的極大宣傳,讓外人看到了一個神奇充滿魅力的現代化綠色礦山。因為表現出色,劉應德在退休前兩年,被抽調到礦山機關,從事宣傳工作。我當記者時,去鏡鐵山礦采訪常聯系他。我們以文會友,一見面就非常熱情,有說不完話的。他也為我的采訪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盡可能幫我收集新聞線索。
除了劉應德,酒鋼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女作家叫王東君,現已退休。她上過魯院,詩歌創作很有名氣。她寫的反映鋼鐵題材的《鋼鐵之魂》、《宛川河邊》等作品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凝聚著相當高的智慧和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她獲得中國冶金文學獎后,我寫的消息《酒鋼5人獲第二屆中國冶金文學獎》在報紙上發表后,得到廣泛關注。
6
當編輯期間,最難忘的是,2014年,報社聯合工會成功舉辦了一次“鐵山精神”征文活動。那時,企業經營十分困難。我們舉辦此次活動,就是為了進一步宣傳“鐵山精神”,號召動員全體職工團結一心、共度難關,營造“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濃厚氛圍。征文發出后,一篇篇經典佳作隨之而來,讓我們感到十分驚喜。
現在回想起來,那次“鐵山精神”征文之所以受到集團上下的一直好評,就是因為切中要害宣傳企業,通過發動全體職工以及關注酒鋼事業的人士宣傳酒鋼,抒發對酒鋼的真情實感、對酒鋼的依戀與熱愛、對酒鋼的深情與厚誼。為了參加此次征文,劉應德親自體檢一線礦工的生活、親自感悟“鐵山精神”。他創作的《火種誕生的地方》非常打動人心,讓酒鋼人看了無比震撼有力,真是無可替代、無人超越,獲得了一等獎。
獲得一等獎的還有鏡鐵山礦李崗寫的《王氏父子:用信念堅守高山采場》,寫的是一對堅守在礦山上的父子,十分真摯感人,對酒鋼人是巨大的鼓舞。另外,吳慶林的《心底的歌》,也獲得了一等獎,是從心底深處對酒鋼及“鐵山精神”的贊揚,體現了崇高的企業情懷。
7
在“鐵山精神”征文中,我還收到了中國知名詩人、作家胡楊老師的詩歌《百年酒鋼》,真是氣勢恢弘之作,不愧是名副其實的大作家。胡楊,也叫胡文平,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詩歌八駿,曾榮獲冰心散文獎、李白詩歌獎、詩探索中國年度詩人獎、言子文學獎、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等。
沒想到的是,我和胡楊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他原來就在我現在的崗位——酒鋼集團黨委宣傳部工作過。他對酒鋼有很深的情感,所寫的鋼鐵文學,是酒鋼的一筆精神財富。比如,他寫的《酒鋼故事60年前,喚醒沉睡戈壁的歷史性慶典》、《這里,是文學的沃土》等文學作品,堪稱是酒鋼文學經典之經典。
前不久,從胡楊寫的《鐵山精神:一個企業的靈魂一座城市的源頭》中知道:胡楊老師在酒鋼集團黨委宣傳部工作期間,也從事過“鐵山精神”研究工作。這讓我十分意外,也感到驚喜,似乎找到了現實中的偶像。正好,因工作需要,我也寫了《“鐵山精神”在新時期的意義與內涵》、《積極弘揚“家園文化”
建設幸福美好新酒鋼》,對“鐵山精神”進行了拓展與延伸。可以說,因為相似的經歷,共同的追求,胡楊成為我學習的榜樣,將來能像他那樣在寫作領域取得一定的成績,是我今天最大的夢想。
8
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酒鋼文學的典范,代表酒鋼最精粹的文學。試想:如果沒有這些文學創作,對企業是多么大的精神損失。因此,文學是企業宣傳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千萬不敢小瞧。不同于新聞報道,文學創作人人皆可參與。也就是說,每名職工都是企業的宣傳者。每名職工都可以書寫企業、贊美企業、宣傳企業,為企業的發展鼓與呼。
我總結出“文學是企業做好宣傳的一只重要之‘手’”,是用自己的親身實踐感悟出來的。因為我在基層期間,曾經因為寫新聞報道受到很大局限,于是我想到了文學,一下次開拓了思路、擴大了范圍,為自己的寫作打開了新的天地。我寫的文學,也是關于基層的人和事,也是對酒鋼的正面宣傳。說白了,只要有熱情、有激情,沒有不夠寫的、只有寫不完的。
因此,為什么今天社會上流行“全名記者”的說法,意思就是人人即可成為記者、人人都可以宣傳。對于企業也是一樣,每名職工都可以宣傳企業,如果在新聞宣傳崗位,通過新聞報道宣傳企業。如果不在新聞宣傳崗位上,可以通過文學宣傳企業。可以說,文學為企業宣傳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我個人亦是如此,如果在新聞宣傳崗位上,我會通過新聞報道宣傳企業;如果不在新聞宣傳崗位上,我可以通過文學宣傳企業。總之,都是在從事我心愛的宣傳工作。
9
關于文學宣傳,最近幾年,嘉峪關市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值得學習。比如,在嘉峪關市文聯、嘉峪關市作協的支持下,嘉峪關市的宣傳可以說有聲有色。通過文學作品對嘉峪關進行宣傳,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說白了,嘉峪關能夠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兩“連冠”,宣傳的功勞很大。宣傳工作搞之所以搞得好,文學功不可沒。同時,我們也看到:今天的嘉峪關日報、雄關周末辦得十分精彩,就是因為有一支強大的文學力量。
比如,嘉峪關日報原總編輯、嘉峪關市作協主席劉恩友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嘉峪關的綠》、在中國藝術報發表的《我的身邊有兩條龍》、在甘肅日報發表的《數著喜鵲窩散步》,嘉峪關市作協常務主席副主席胡美英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嘉峪關,海子里的城》、《在黑山頂上看見時間》、《速度里的中國》、《嘉峪關的味道(我與一座城)》,著名散文大家、甘肅礦區作協副主席許實在人民日報發表的《草湖看日出》等作品,不僅讓嘉峪關文學走向全國,更是對嘉峪關的宣傳,讓嘉峪關走向全國。
再比如,嘉峪關舉辦的八棵樹精神、沙棗樹、孝親敬老等征文比賽,都是通過動員更多人投入到城市的宣傳熱潮當中。再比如,嘉峪關舉辦的“詩與遠方”全國征文,更是吸引了許多人,對嘉峪關進行宣傳。比如,甘肅省作協主席馬步升寫的《嘉峪關前的白楊樹》、甘肅著名詩人牛慶國寫的《嘉峪關印象》、胡楊寫的《我在嘉峪關等你(組詩)》、胡美英寫的《嘉峪關上》等作品,就是對嘉峪關的大力宣傳。這種宣傳的力度、效果,甚至是新聞報道所達不到的。
10
總之,對于企業,文學是重要的宣傳手段,不可或缺。如果丟失,將是一大遺憾。比如,酒鋼舉辦的“鐵山精神”征文,是對酒鋼發展前行的一次巨大精神鼓舞和激勵。為了更加突出企業文學成果和精神力量,征文結束后,酒鋼集團黨委宣傳部將獲獎作品收集成書,永載酒鋼史冊。時任酒鋼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皇甫建平在書中寫的《序言》和時任酒鋼日報總編輯王漢杰寫的《后記》都很精彩,一是對活動的支持與認可;二是對“鐵山精神”由衷地歌頌與贊揚。
宣傳,說到底就是對企業利益的一種維護,通過宣傳讓客戶更加認可企業,認可企業精神、認可企業文化,最終愿意和企業合作。好比商家為了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做廣告等宣傳手段,讓消費者認可產品,樹立品牌。其實,很多名牌產品的生產成本并不高,但價格很貴,消費者還搶著買,說明宣傳做得好。政治領域亦是如此,政治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進行大力宣傳。比如希特勒就是人類史上的著名宣傳家,他通過演講能鼓動起無數人,真是非常了不起。
最后,我再次特別強調:企業不僅不能舍棄文學,而且還要加強,動員全體職工、全社會人士參與到企業的宣傳當中。這不僅是對企業的精神鼓舞,而且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共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久而久之,企業形象就會深刻融入到人們心中,如同文化符號一樣,讓社會更加認同企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對企業走出困境、走向輝煌益處頗多。同時,文學宣傳也是企業文化的有力支撐,能夠帶動企業走向更久遠的未來。
作者簡介:
王天海,1988年10月出生,就職于酒鋼集團黨委宣傳部。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MBA碩士,嘉峪關市作家協會會員。2018年,被評為愛崗敬業“最美雄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