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學習新聞史好處多,寫稿編報眼界開闊了

    學習新聞史好處多,寫稿編報眼界開闊了

     

    姚贛南

     

    新聞學有3個方面內容:實用新聞學、理論新聞學、歷史新聞學。

    學新聞,不但要學習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理論,還要學一點新聞史。這好比我們看到了一條大河,也乘船或游泳在河中暢游過,如果能溯源到它的發源地,了解它千百年來的變遷,那就會這條大河有更深刻的認識。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新聞史,了解新聞的傳承、積累和擴展,進一步加深對新聞的理解,寫稿編報辦媒體眼界開闊了。

     

    學習新聞史的必要性

    學習新聞史,可以使我們了解中外報刊及新聞傳播的發展脈絡,以史為鑒,吸取經驗教訓,少走彎路,為當代新聞研究與實踐提供可靠的史學參考。

    學習新聞史,可以使我們認識歷史上新聞界的許多名記者、名編輯,學習他們“鐵肩擔道義”的精神和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

    學習新聞史,可以使我們讀到許多著名報刊及其上面的文章,對于開闊眼界、摸索規律、增加知識積累大有好處。

    學習新聞史,有助于我們了解紅色革命報刊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不忘初心,堅定信念,進一步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的需要。

    總之,通過學習新聞史可以讓我們認識新聞演進的規律,展示新聞史進化真相,以把握現實,引領未來。

     

    新聞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

    人類的新聞活動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了。原始人的狩獵或作戰需要互通情況,協同行動,有時以火把為信號,有時以巖畫為標記,有時以發聲來傳遞,以獲得最有利的生存空間。德國的一位學者曾在巴西一條河邊沙岸上看到一條古代土人畫的魚,便叫人在河中下網,果然捕住幾條與畫上形狀相同的魚。此事說明,在原始部落時代,土人已懂得用圖畫傳遞信息,告訴同伴河內有魚。

    進入奴隸社會后,人類的新聞活動更頻繁、更擴大了。奴隸主統治的國家機器上下需要互通消息,商業活動的興起需要互通商品信息,以至產生了一批專門采集新聞情報的“食客”。

    在封建社會,人們彼此的聯系更加密切,社會對新聞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人們發明了筆和紙,打開了傳播新局面。通過驛站等交通點傳遞公文與書信,通信開始健全。新聞活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規模日趨擴大,內容日趨豐富,傳播手段日趨多樣。

    封建社會產生了中國最古老的報紙----邸報。邸報是中國新聞史的起點。邸報最早出現在西漢初期,約公元前二世紀左右。邸是郡國在京師自行設置的辦事機構,負責把“郡國”地方長官的奏章通過呈遞給中央。

    圖1:邸報.jpeg

    《邸報》

    到唐朝時,邸報已成為封建王朝的政府機關報。因由“邸吏”負責傳發,所以稱為邸報。唐朝的《開元雜報》也屬于古代官報的范疇,比歐洲威尼斯的新聞信早出現800年。

    到了宋代,已有雕版印制的邸報出現,編輯、發行日益完善。刊登內容包括皇帝詔令、朝臣奏章、官吏遷黜通報、刑事案件等。明末則已有用活字印刷的邸報了。清代除有邸報外,還誕生了提塘報房出版的小報、民間報房的京報、以及轅門抄等非官方報紙。

    中國古代邸報約有上千年歷史,與近代報刊有著本質差別,邸報的讀者主要是政府官員和士大夫知識分子。

     

    國外新聞傳播發展簡述

    國外最早的新聞傳播工具是約公元前59年古羅馬帝國的《每日紀事》,這是一個閱報欄式的木板,公布元老院的議事記錄。至公元前6年,創辦了《每日紀聞》。《每日紀聞》的內容主要是帝國政事、戰爭消息、參眾兩院議事情況、民事和刑事案件、名人言論、宗教活動、議會記錄等,除公開張貼外,還抄送多份分發。以后,隨著羅馬帝國版圖擴大到英國、德國、土耳其、伊拉克西部和北非,《每日紀聞》也傳播到上述地區。

    在公元十四至十五世紀,歐洲出現了“新聞信”。這些新聞信是遠郊的貴族雇人在城中打聽消息而寫的。后來,想看新聞信的人多了,使之逐步成為商品。

    近代報紙的產生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在十五至十六世紀,意大利威尼斯城出現了一種手抄小報,以刊登船期、商品行情及社會動向,因有商業價值而得以銷售。到十七世紀,這種手抄小報方式傳至歐洲的德國、英國、法國、荷蘭等地。隨著現代印刷業和造紙工業的發展,手抄報進入印刷時代,使現代新聞事業趨于成熟。

    世界近代最早的定期印刷報紙是德國在1609年出版的《報道與新聞報》。另一份報紙《觀察周報》創刊雖然更早一些,但不定期。之后,又有德國的《法蘭克福新聞》、英國的《每周新聞》、法國的《法國公報》相繼問世。

    在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報紙發揮著重要作用。至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大眾化報紙逐步取代政黨報紙,占主導地位,把新聞事業推向繁榮。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無產階級在歐洲登上政治舞臺,誕生了革命的工人階級報刊《北極星》(1037)、《人民報》(1852)。馬克思、恩格斯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后,誕生了無產階級政黨,產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報刊《新萊因報》(1848)、《社會民主黨人報》(1879)。后來,列寧在德國創辦了《火星報》(1900)。

     

    中國近代新聞事業之興起

    1815年,中國第一份近代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問世,標志著中國近現代新聞事業的發端。《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刊于1815年8月5日,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華人為對象的中文近代報刊,內容主要是宗教,次為新聞、新知識。該刊每期5至7頁,約2000字,初印500冊,后增至1000冊,免費在南洋華僑中散發,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

    之后,廣州的《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1833)、香港的《遐邇貫珍》(1853)、寧波的《中外新報》(1854)、上海的《六合叢談》(1857)、《中外雜志》(1862)、 北京的《中西聞見錄》(1872)等紛紛出版發行。這些均為中文雜志。

    說到中文日報,1858年香港的《孖剌報》增出中文晚報《中外新報》,開始為兩天一期,后改為日刊,這是我國最早的日報。

    在報業史上很有名的《申報》發刊于1872年3月23日,是英人創辦。至1911年,新聞事業家史量才買下申報館,于是申報館完全歸于華人。

    圖2:申報.jpg

    《申報》

    與官報、外報辦報宗旨不同的,是當時民報的興起。

    據戈公振《中國報學史》“民報勃興時期”這一章節統計,39個城市共出版定期報紙179種,雜志82種。在對中國新聞史的研究中,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一書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中國報學史》于1927年11月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新聞史專著,匯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國新聞事業產生發展的大致脈絡。

    圖3: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jpeg

    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

    清朝的維新運動失敗,使剛誕生的新聞事業受到摧殘,大量報刊被禁。袁世凱復辟稱帝時,北京報紙僅存20家,上海僅存5家,漢口僅存2家。著名記者黃遠生在《申報》頭版刊登明確反對帝制啟事,盡管逃亡至美國舊金山,仍于1915年9月3日被暗殺。

     

    五四運動后的新聞事業

    1919年五四運動的發生,以至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北伐進展,抗日救亡運動興起,進步的、人民的新聞事業得以發展。

    1919年,毛澤東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1920年8月,陳獨秀主持的《新青年》雜志從第8卷第1號起遷上海出版,成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1922年9月在上海創刊的《向導》,是中共中央第一個機關報。

    圖4:湘江評論.jpeg

    《湘江評論》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產黨人參與了國民黨主持出版的《政治周報》《中國農民》《農民運動》等報刊。各地的共產黨報刊、共青團報刊初步形成網絡,工農群眾報刊迅速發展。

    在北洋軍閥統治地區,北京的《京報》《世界日報》、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申報》《新聞報》等都十分有名。有的報紙發行量超過10萬份。在這時期,一些進步的報人不畏強權,不惜用生命和良心堅守社會正義,不幸被反動勢力殺害。

    《京報》創始人、著名記者邵飄萍于1926年4月26日被北洋軍閥殺害,年僅40歲。同年8月6日,《社會日報》主筆林白水被軍閥槍殺,年僅52歲。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許多革命報刊被查封或被迫停刊。但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仍秘密出版了一些刊物。在國民黨統治區,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以報刊為陣地,堅持斗爭。最早的倡導者是創造社、太陽社和魯迅支持的社團和刊物。1930年“左聯”成立,出版了《萌芽》《北斗》等機關報刊。

    在民族危亡之際,著名新聞事業家史量才毅然贊同團結抗日主張,《申報》面貌有了變化,為反動派所不容。1934年11月13日,著名報人、《申報》總經理史量才被特務槍殺,年僅54歲。

     

    從《紅色中華》到《人民日報》創刊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12月,在江西瑞金創刊的《紅色中華》報是中央政府機關報。另一份報紙《紅星報》則是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機關報。各根據地和各部隊也出版了一批報刊。這些報刊的出現,揭開了中國新聞史新的一頁。

    在這個歷史時期,鄒韜奮主辦過《生活》周刊、《生活日報》等報刊,他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親身體驗中形成了完整的報刊思想。

    此外,范長江和斯諾的西北采訪活動,在中國新聞史上寫下了濃重有力的一筆。

    1937年1月,《紅色中華》改名為《新中華報》,后來改組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兼陜甘寧邊區政府機關報。還有《共產黨人》《八路軍軍政雜志》《中國青年》等報刊出版。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播。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報》創刊。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至1947年的8年多的時間里,重慶的《新華日報》在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南方局領導下,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成為國統區人民心中的燈塔。

    隨著抗戰的勝利,194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機關報《晉察冀日報》從阜平遷至張家口出版。1946年5月15日,中共晉冀魯豫邊區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創刊。

    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并改組,創刊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實際上發揮黨的全國性機關報作用。現在,把這一天作為《人民日報》創刊之日。

    圖5:人民日報創刊號.jpeg

    ?《人民日報》創刊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踏上了新征程。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真人日本在线|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亚洲日韩在线第一页|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