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壩,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1935年3月,中央紅軍在此召開的茍壩會議成立了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的“三人指揮團”,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3月10日晚,會上,毛澤東審時度勢提出“不攻打打鼓新場”一戰,會議卻以“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讓其剛上任7天的前敵司令部政委被免除??蔀榱送炀燃t軍,毛澤東連夜提著馬燈步行3里尋求周恩來和朱德的支持。次日會上,中央紅軍恢復毛澤東“政委”職務,并決定放棄攻打打鼓新場,從而保存了紅軍實力。
——題記
茍壩的花是紅色的,1935年,紅軍來到茍壩之后,這里的花就變得異樣的“紅”。
茍壩的每一片土地,都種植著屬于自己的故事。她在茍壩會議會址、茍壩會議陳列館、花茂陶藝文化及田園風光、花茂驛站等,都演繹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那段歷史,對于獨具特色的茍壩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來說,是資源、是優勢、是財富、是物華天寶。
這片不大不小的土地,這片住著中華優秀兒女的土地,這片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這片多情的、色彩斑斕的土地,每一寸都飄在空中落成一朵朵花,一朵朵紅色的有著生命的花。
她紅在茍壩會議會址。茍壩會議會址是一間具有黔北民居風格的三合院,任歲月變遷,它依然散發出一種深沉的紅色之美。那種紅,是一種燃著歲月的血紅,那種紅,包含了一個世紀的奇跡,那種紅,延續著一個民族不變的精神。
她紅在毛澤東小道。在泉水汩汩而出的大小龍井之間,有一條羊腸小道,名為毛澤東小道。這條小道,駛向漆黑的深夜,沿著聲響的腳步往前延伸,它是毛澤東在受到孤立時,為了正確道路、堅持真理的真實寫照。
她紅在一盞馬燈。1935年初春的深夜,蟲鳴還沒有醒來?!按蚬男聢龃蜻€是不打,是堅持真理還是……”當時的毛澤東夜不能寐,在馬燈微弱的光照下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他盯著馬燈沉思了許久——找周恩來。于是,子夜時分,毛澤東披衣起身,一個人提上馬燈,沿著茍壩村的田間小道,向周恩來住處走去……那盞馬燈一照,照亮了漫漫長夜,照亮了長征路,照亮了中國。
她紅在白臘河。歷史厚重的紅色,融入白臘河靜靜地流淌,它倒映出毛澤東偉岸的身影,還有那盞馬燈的紅光,于是,那抹紅色成了黨和紅軍前進的燈塔。如今,在白臘河邊,草,還是綠的草,竹,還是青的竹,白臘河“紅色的河水”也依然隨著長征路的歷史軌道延伸至遠方……
此后,一盞又一盞,真理的馬燈,點亮了茍壩這片紅色土地。
此后,一春又一春,毛澤東小道,生出了千萬條真理大道。
此后,一朵又一朵,名為茍壩的紅花,開成了《花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