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細節”在文章中有多重要?怎么寫?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工程建設中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是這樣,在寫作中也是這樣。運用“細節”寫文章,是使文章達到較高水準和較為深刻的境界的關鍵一環。

     

    “細節”的要點在于“細”

    不注意細節就會失敗。當年我考大學的時候,作文題目是“說不怕鬼”。有一考生可能是過于緊張,把題目看成了“說不怕兔”。由于這一字的差錯,他寫了兔子的紅眼睛、三瓣嘴、白細毛、膽子小,整篇作文徹底失敗。

    注意細節可避免差錯。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編輯戒律----人民日報案例解讀》。書中列舉了一個案例:人民日報在2009年2月5日發了一篇關于兩會的消息,標明了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網頁地址:   www.npc.gov.cn/pc/11-2

    初看上去,沒什么毛病。最后簽樣時,版面編輯多留了心,將該網址上網核查了一遍,發現登不上網。經查找,發現問題出在小小的橫杠上,網址中細橫杠應該居下端,而不是居中。如果按原稿付印,會給讀者帶來許多不便。

    除了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細節外,一篇文章中的描寫細節,用與不用,用得是否妥當,都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寫好人物容貌的細節、心理的細節、動作的細節、語言的細節,寫好環境的細節、背景材料的細節,可以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營造配合主題的氛圍,增加文章的真實性、生動性、可讀性,使人物和事件更加傳神,更加豐滿,更加動人,使人難忘。因此,捕捉并寫出傳神的細節,是使文章出彩的重要一環。


    “細節”對刻畫人物至關重要

    成功在于積累,細節在于觀察。用心觀察,選取典型細節,彰顯人物個性,是許多作家常用的方法。這樣寫,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魯迅的《孔乙己》一文在細節刻畫方面有幾處令人難忘:一處是孔乙己的衣服。初次來酒店時,他“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最后一次來時“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作者從服裝的變化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日趨落魄的孔乙己。二是孔乙己給孩子們分茴香豆,一人分一顆后,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三是教酒店小伙計寫“茴”字,孔乙己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這些細節,寫出了孔乙己既是個善良的人,又是一個深受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的毒害的人,這幾個細節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對知識分子的精神壓迫。

    吳敬梓的《范進中舉》一文在描寫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離開范家的情形十分逼真細膩。范進中舉前,胡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中舉后,胡屠夫“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地去了”。這前后反差強烈的細節描寫,揭示胡屠戶的心理,反映的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產生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當代的新聞報道,在寫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先進人物的通訊中,許多感人的細節已成經典的記憶,永遠留在中國新聞史的篇章內。


    “細節”能增強文章說服力

    對微小事物的仔細觀察,是一個人在事業、藝術、科學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訣。細節要抓,但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增強文章說服力的情節。

    我的老師商愷在《鷹廈鐵路紀行》(見人民日報1956年12月10日)一文中,用一個小故事講出了當年福建北部交通相當不便的狀況:

    過去,光澤城里只有縣供銷社的一個百貨食品門市部,價格貴,貨色又不全,至于要吃新鮮的水果,那比什么都困難。縣貿易公司經理楊立祥同志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年,我們運來了一批香蕉。這批香蕉坐了船坐又坐汽車,最后用擔子挑到了光澤城里。沒有賣,就爛掉了一千多斤。后來,隨賣隨往垃圾箱里倒,沒賣光就爛光了。”

    這里,作者只用了“香蕉爛掉”這一個例子,便把當年光澤城的商品運價高,費時長,損耗又大的情景說清楚了。建了鷹廈鐵路后,運價降低了56%,百貨商店里商品由過去的二三百種增加到三千多種。這是多么大的變化啊!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好的細節,可極大地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這是空洞的說教無法比擬的。


    “細節”是文章中的亮點

    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我的校友楊良化在《南極,請你作證》(見人民日報1985年5月6日)一文中,寫了兩個細節特別感人。一個細節是說到暈船的時候,“有位新聞記者,經常是身旁擺個臉盆,一邊嘔吐一邊寫稿,有時甚至是跪在大幅度擺晃的衛星通訊室里,一手持電話,一手抱臉盆,邊吐邊念,堅持把稿件發到北京。”另一個細節是講考察隊員聚精會神的工作狀態:“南大洋考察隊副隊長花峻嶺渴極了,錯把柴油當綠豆湯喝下一大碗,身體當即發起高燒,可別人怎么勸他也不休息……”

    這兩個細節,讀者在閱讀時仿佛到了現場,親眼見到了這些場景,表現了赴南極考察勇士們的意志與決心,成為文章中的鮮活亮點。

    1963年5月8日人民日報上刊登的《無產階級戰士的高尚品格----“南京路上好八連”紀事》一文中,作者用了“一根背包繩”“撿到一分錢”這兩個細節,引出了好八連戰士紀律嚴明、從小事做起的優秀品格。

    “一根背包繩”的細節,是八連的幾名戰士剛入駐上海南京路時,有點松散,集合時動作稀稀拉拉。“一位戰士竟連背包也不打了,把背包繩拿去拴在涼臺上曬衣服了,夜晚都不解回。”針對這種情況,“一天晚上,連部忽然發出了‘緊急集合’的命令,那個把背包繩拴在涼臺上的戰士果然忙得手足無措,遲到了。”領導上因勢利導,各班進行討論,終于明白了不能讓紀律嚴明、艱苦奮斗的作風失傳的道理。

    “撿到一分錢”的細節,說的是有一名戰士撿到一分錢,跑到指導員面前說:“我拾到一分錢,交公!”這時,站在旁邊的一名新戰士噗嗤一聲笑了。第二天,撿到錢的戰士名字上了光榮榜,指導員對那位發出笑聲的新戰士進行了教育。一件小事帶動了全體,之后,八連拾金不昧的事跡越來越多,達到1390多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在八連不斷發揚光大。

    “于細微之處見精神”。細節是新聞稿件中一個小小的單元,然而,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一直是新聞人的追求。由于細節能觸動人們的情感與靈魂,,它所發揮出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有的細節可以直接成為文章的標題。在采訪中,我們一定要勤觀察,仔細聽,多積累,多感悟,就可以捕捉到生動鮮活的細節,寫入文章,使作品具有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 亚洲人妖女同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页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