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如此火爆的時代,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各種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突飛猛漲,抖音的注冊用戶已達到了六億,日活躍量達到了三億。快手、b站等等視頻網站,讓每個人輕輕松松成為創作者,成為自媒體。同時,在短視頻浪潮中脫穎而出也成了每個創作者夢寐以求的事。短視頻市場愈是火爆,作品內容也愈是魚龍混雜,為了出名、吸粉,博人眼球,一些人的作品就觸及到了社會的底線。不論是抄襲風波,還是庸俗內容,都提醒著人們“該好好看看這個混亂的短視頻市場了。”
最近,“拍視頻侵犯隱私權、肖像權”的新聞又把短視頻推上了風口浪尖。有人表示其身份證信息被別人拍進了視頻里,有人發現自己泡溫泉的視頻被傳到了網上,視頻下甚至有幾千個贊。這些視頻對受害人生活、心理等方面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也對短視頻市場、視頻觀眾精神造成污染。不得不說這些視頻的創作者實在居心叵測,為了火,為了一己之私,居然可以置道德法律于一邊,公然曝光他人的隱私信息。目前涉案視頻賬號已經被查封,視頻也已撤銷,但誰能知道,還有多少侵權視頻正在流傳呢?
“隱私權”在我國現行法律上尚未有明確定義,學理上通常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的主要內容包括: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生活信息保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和個人隱私使用權。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侵犯隱私權范疇可分為以下幾點: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之公開;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未經他人許可,私自公開他人的秘密。
雖然我國現行法律未對隱私權做明確定義,但其作為自然人的基本人格權利,在多個部門法中受到保護。如果受到侵犯,被侵犯者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平臺賬號的用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第四十二條規定:有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等行為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三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同時規定“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視頻不能隨便拍。現實中,未經權利人同意使用其肖像,或利用其它個人信息等行為進行散布、宣傳、營銷的侵權行為大量存在,這些行為可能構成對公民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公民個人信息等權利的侵犯。侵權人因此造成損害的應當對被侵權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同時,我們在外出時也應注意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免被他人隨意使用。如果發現自己被偷拍、盜攝,應當及時制止拍攝者的行為并對其進行勸告,若私下調解無效,則被侵犯者有權提起訴訟。
網絡為每個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但我們想看到的網絡景象是百花齊放而不是魚龍混雜。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我們有權發布自己的作品,但無權干擾別人的生活。在此奉勸那些把別人的隱私當作自己炫耀、求贊資本的“創作者”:請不要用你庸俗、無理的行為玷污別人的清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