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①為外語系學子參加英語專四考試。本報記者蔡珊珊攝圖②為中文系學子在書店購買考證輔導書。本報記者林燕攝
4月17日是星期六,外語系08級英語翻譯專業學生謝建洪和他的室友們卻早早起了床,洗漱早餐過后,認真檢查了耳麥、鉛筆、證件等,就趕赴文正樓參加考試。謝建洪告訴記者,今天是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他足足緊張了1個月。
據外語系統計,這天,該系共有英語專業的316名學子參加了專四考試,大二學生就有237名,占了英語專業大二學生數的99%?!半m然學校并沒有硬性要求我們必須獲得這本證書,但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我們系,大家似乎已經默認至少要通過這項考核,還有專業八級,好像沒過的話就會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敝x建洪說,為了通過這次考試,他們班大部分同學購買了整套(共五本)近百元的專四考試輔導書。
謝建洪所希望獲得的英語專業考試證書只是近年來大學生所報考的各類證書中的一種,據統計,我國可供大學生考取的證書超過百種,包括通用性證書、能力證書和職業證書等等。
為詳細了解我校學生考證的情況,記者發放了一千份問卷對各系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除了學校硬性規定要獲取的計算機一、二級證書外,55.6%的學生在校期間有報考計算機等級證書以外的經歷;10.1%的學生則對自己是否要考證,考什么證拿捏不定,通常是隨大流;僅有2.2%的學生完全沒有考證的打算。足見大學生考證熱已經成為我校最流行且最普遍的現象之一。
自發考證族和被自發考證族中文系教師池麗君將大學生考證族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發的,一種是被自發的。她說,自發考證族大多從入學第一年就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在大學期間要完成多少的考證任務,考完哪些證書。而被自發的那類考證族更像跟風型,他們對這些證書的作用往往很模糊,他們考證基本上是逮著什么考什么,聽說什么管用就考什么?!?br> 調查表明,65.1%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報考的證書。這一類人我們算作自發考證族。外語系英語專業的小菲(化名)不太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她更感興趣的日語。大一起就自學日語,通過自己的努力目前已考取了在浙江大學舉行的國家日語三級證書。小菲說,自己是在興趣的支撐下快樂地學習日語,證書對她來說,不是學習的唯一目的,是個人自學能力的證明。08級藝術設計專業的楊金印也因對心理研究感興趣,有意考取心理咨詢師。雖然光培訓費就要兩千多元,他認為還是值得的。
而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小劉同學則從高考后的暑假就開始了有計劃的考證準備,她給自己分階段安排了多本證書的考試,高三暑假考駕照,大一下考普通話等級證書,大二上考計算機等級證書,大二下考英語四級證書和理財規劃師,大三上考會計從業資格證和英語六級證書,大四上考注冊會計師證。通過艱苦的學習,目前她已考取了6本證書,只剩下注冊會計師證還在努力備考中。即使像小劉這樣的自發考證族人,也對記者坦言,報考理財規劃師的決定純粹是受學姐游說,有跟風、被自發之嫌。報考后很后悔,因為學習時間太短,只有兩個月,壓力很大,導致最終補考后才過。
在被自發的考證人群里,迫于家長的壓力而考證的人占有6.8%?!拔依蠇屘焯齑呶铱甲C,真煩!”這類的抱怨在考證族中并不少見。據了解,許多家長雖然對孩子參與考證的情況并不了解,但對孩子選擇考證須付出的財力和時間大都給予支持,甚至強調孩子應多考幾個證,為畢業后找工作多幾分保險。更有家長謀劃依靠家庭背景關系,借證書為孩子謀求一份工作。
什么樣的證書最熱門?
調查顯示,在我校的考證人群中,高達78%的人考證是迫于就業壓力。因此,有30.2%的人是根據當前熱門職業來選擇考證。其中,報考計算機軟件專業職業資格證的比率高達42%。還有物流證也屬熱門證書。據已畢業的校友小洪介紹,自己原本就讀外語系,因為瞄準了物流師是市場緊缺職業,為此在校期間就考取了物流師資格證,畢業后經努力在一家外貿公司成功應聘到了物流崗位。
另一方面,我國逐漸推行的職業準入制度,也加劇了大學生“考證熱”現象。像銀行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等金融行業的證書就十分熱門。另外,筆者在我校周邊的博學書店和新華書店了解到,到這兩家書店訂購與教師證、秘書證、會計證等相關書籍的人數明顯呈逐年上升趨勢。
另有占到48.1%的人表示考證是為了服務所學的專業知識,他們認為,如果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畢業后也打算從事相關工作,則在學期間考取與專業相關的證書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環生系的不少學子就選擇報考環評上崗證、環保工程師、注冊環境評價師等。土建系的學子則更多選擇報考結構工程師、建筑師、造價師、監理師等。
用人單位看重證書嗎?
綜上所述,大學生考證是順應人才需求多重性的就業形勢和“學習型社會”發展的需求。然而,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完成更多符合人才需求多重性要求的“考證”,就必然會成為企業的搶手人才嗎?在我校舉辦的各類招聘會上,記者經常能夠看見前往面試的畢業生們抱著一疊疊厚厚的簡歷,上面粘有自己考取的各種證書和獲得的各類榮譽證書的復印件,甚至包括獻血證。那么,被大學生們視為寶貝的這些證書真的能在人才市場上起到救命稻草的作用嗎?
寧波大學對102家企事業單位的調查顯示,70%的企業主管表示,不少大學生證書雖多,但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對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有舍本逐末之嫌;70%被訪者希望大學生具備實踐應用能力,而真正看重證書的企業卻不到8%。
記者為此也走訪了幾家用人單位的負責人,傾聽他們對大學生考證的看法。其中,太平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莆田中心支公司的管事主任黃建彬介紹說,去年12月到我校招聘會現場進行人才選拔時,除了考驗學生的溝通交流等基本能力外,對證書也有相應的要求嚴格。如面試業務部門崗位必須要有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書為前提。應聘財務部的不僅要有會計證,不同級別的職位還要細分,對能力和證書的要求也更進一步。但是若應聘在人力部和人事部工作,公司并不要求面試人須持有何種證書。
漳州市國稅局公務人員孫先生則介紹,凡在國家機關任職的,都要通過公務員筆試和面試的選拔,對于參考人所考的證書并不給予加分和優先的。
莆田逐日網絡有限公司副總吳金漳也表示,其公司在吸納人才方面更看重個人能力,包括反映能力、處事的思維方式及是否有上進心和責任心。領導通過直面溝通的方式對受聘者進行考察,并最終擇優錄選,文憑、證書不作為公司擇才標準的第一考慮要素。
由于各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評判標準參差不齊,也間接造成了大學生“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往往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考取各種證書,找工作時卻美夢化成泡影,一堆證書變成一摞廢紙。06中秘的小陳在校期間已考取了人力資源證、會計證和秘書證。原來她個人比較看好會計行業的工作,覺得會計工作晉升的機會大,待遇也不錯,努力的話在十年內很有可能升為高級會計師。對此,家人也支持她往這方面發展。但是,當她抱著這些證書到公司應聘會計崗位時卻四處碰壁,原來公司更看重有能力有經驗的人,也更青睞專業生,證書只是其次。眼看自己進入的門檻太低了,如今正在學校機關部門實習的她面對記者時一臉無奈。
專家提醒:考證還需理性針對大學生“考證熱”現象,校心理咨詢專職老師龔嫻靜分析認為,那些熱衷于考證的學生,很大部分是對自己信心不足,為了迎合社會上的熱門需求,想借考證來減輕自己的恐慌心理。之所以恐慌,是因為對自己和社會的情況一無所知,只能用一本本的證書來自我安慰。因此,當務之急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校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處長、就業指導師林劍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如今就業不分專業,大學生應積極考證,但考證前應先了解自己再了解行情,量力而行。所考的證要和自己的擇業目標一致,以增強自身素質與能力為目的,以自身實際情況為著力點,選好自己的考證之路。明確了適合自己的或感興趣的行業后,為自己準備二至三條不同專業的就業之路。
有關專家也提醒,大學生要先了解所考證書的真正價值,不要盲目地選擇。一張證書的含金量往往與它的頒發機構的權威性、行業前景與個人價值,以及培訓機構的可信度緊密相連。在選擇時千萬要謹慎,以防花了錢費了時間,最后卻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為資格證書頒發機構一定要有足夠權威性。勞動人事、司法、教育等相關國家機構頒發的證書涉及人們從業及執業資格,權威性自不待言。國內部分行業協會頒發的資格證也在行業內具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眼下一些培訓機構掛個牌子便招生、培訓、考試、發證一條龍“服務”下來,其證書拿到行業內甚至沒有聽說過,考生對此要提高警惕。另外,如果資格證涉及的行業目前并不景氣,或行業還未發展起來,考生匆匆忙忙拿下證書,要么找不到合適薪酬的崗位,要么到時知識已經過時,都不能達到“鍍金”的效果。本報記者 林云霞 阮榕 吳慧萍(外語系林瀾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