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宋揚報道)6月22日,由中國楹聯學會指導,白城師范學院主辦,白城市文聯、白城詩詞楹聯家協會協辦的“中國楹聯高校聯盟成立大會暨高校楹聯教育高端論壇”在我校隆重召開。開幕式在白城師范學院文科教學中心新時代傳習所舉行,會議成立了首批由鞍山師范學院、白城師范學院、北華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12所高校組成的“中國楹聯高校聯盟”,圍繞高校楹聯教育和理論研究舉行了高校楹聯教育高端論壇。
白城師范學院黨委書記王喜庫,白城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陳權,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教育委員會主任劉太品,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助理陳偉明、王新波及副秘書長林向陽,白城市文聯主席喬昭斌,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孫英等出席會議。開幕式由我校副校長梅澤民主持。
陳權代表學校發表了簡潔雅致、頗具駢儷特色的致辭。致辭中指出“白師首幟,設楹聯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十載耕耘,‘一課’成國家精品,‘一書’為首部教材,‘一廊’成文化瑰麗,‘一地’為省級重鎮。”總結了白城師范學院在楹聯教育方面做出的成績,對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及未來發展表示了誠摯的祝福:“祝論壇碩果豐盈,佳音可期!愿諸君丹青結誼,翰墨情長!”。
喬昭斌在致辭中對白城師院的楹聯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文化傳承的根本在于教育,高校是主流楹聯教育、楹聯創作和理論研究的高地。高校聯盟必將加速推動“楹聯文化成為全民文化”的進程,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楹聯高校聯盟成立簽約儀式上,劉太品宣讀了中國楹聯高校聯盟倡議書,12所高校的聯盟成員簽署聯盟合作協議。
蔣有泉在講話中強調,楹聯是民族的魂、國家的根,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華夏子孫共同的精神家園。高校是楹聯教育最后的發力點,高校聯盟則是楹聯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蔣有泉肯定了白城師院在高校楹聯教育中所做的努力,并寄語高校聯盟在數量上、質量上有所發展,在楹聯教育和學術研究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為表彰白城師院楹聯工作取得的成績,蔣有泉會長親自為學校撰寫題詞:“中國高校楹聯教育的一面旗幟”。王喜庫、蔣有泉共同為其揭牌。
在捐書儀式上,中國楹聯博物館館長、中國楹聯圖書館館長陳偉明先生向白城師院楹聯文化中心捐贈了38種、168冊楹聯圖書。大會舉行了書畫捐贈儀式,白城師院接受了著名書法家、詩聯家唐云來先生的書法作品《結一代同心續兩行遺韻樹楹壇奇幟開聯教新風》;著名書法家、金石篆刻家李澤潤先生的書法作品《聯盟聯教高校高端》;著名畫家秦秉忠先生的寫意畫作品《九龍圖》;著名書法家張國云先生的8.6米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另外,此次大會收到賀聯200多副,吉林建筑大學書法學院院長李樹君教授、華東師范大學丁金宏教授,天津大學曹鐵娃教授等嘉賓把賀聯書寫、裝裱,懸掛在會場兩側,渲染了熱烈喜慶的氣氛。
在會旗交接儀式上,白城師范學院楹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白城市詩詞楹聯家協會名譽主席宋彩霞將“中國楹聯高校聯盟會旗”交給華東師范大學丁金宏教授。第二屆聯盟大會將在明年由華東師范大學承辦。
在高端論壇中,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博士后游紅霞對華東師范大學的楹聯傳統以及保障措施進行了系統闡述。劉太品副會長探討了高校楹聯學術研究的特點、優勢與不足,并對楹聯理論研究方向提出建議。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龔聯壽總結了楹聯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現狀與問題,并為其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孫英教授代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常江教授作了《源頭活水待開渠》的報告,闡述了楹聯教育對大學生和大學的意義。白城師范學院楹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彩霞教授向參會者分享了白城師范學院楹聯文化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經驗與做法。在交流討論環節,專家學者們各抒己見,結合工作經驗與新形勢,對高校楹聯教育的現狀、創新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深入的研究,讓參會者受益良多。
與會人員參觀了文學院漢韻楹聯工作室、文學院走廊文化、學生楹聯展、中國楹聯文化長廊、通榆年畫展館、白城市楹聯文化街,楹聯文化主題公園等,感受了白城師范學院和白城市的楹聯文化氛圍,對學校楹聯教育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
中國楹聯學會及來自天津、江蘇、青海、山東、江西、遼寧、吉林等省(市)楹聯組織負責人,白城市文聯和有關協會領導,還有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全國各高校的學者代表以及我校師生共計200余人參加活動。《中國教育報》《對聯》雜志社,白城日報社,白城廣播電視臺等二十余家媒體對活動進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