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6 月 12 日,國際心血管病領域中的頂尖雜志——《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最新影響因子 19.896)在線發表了我院教育部和國家衛計委心血管重構和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張運院士團隊應邀撰寫的“傳統中醫藥對心血管病的治療作用 :證據和可能機制”的系統分析(J Am Coll Cardiol,2017, 69(24):2952-2966) 。該研究在線發表的當天,美國心臟病學院以“傳統中醫藥可使某些心臟病患者獲益”為題向國際媒體發布了官方新聞。
近年來, 《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設立了“現狀和展望 : 最新進展綜述”的萬字綜述專欄,專門邀請國際著名專家介紹某一重大專題的最新進展。2016 年 2 月 26 日,我院中醫科趙玉霞教授接到了《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主編 Valentin Fuster 教授的來函,邀請她組織編寫有關傳統中醫藥對心血管病治療作用的長篇幅和高水平綜述,要求從基礎、臨床和人群研究的多個層面全面檢索、嚴格篩選和定量分析近年的所有文獻。在趙玉霞教授和張運院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院的郝盼盼副研究員、山東大學醫學院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蔣凡教授、我院的程晶博士研究生和馬連越醫師協同工作,經過為時 1 年的文獻收集、研究篩選、統計分析、論文寫作和反復修改,在 2006-2016 年的近千篇文獻中,按照國際標準篩選出 56篇高質量的隨機雙盲臨床研究,根據證據強度和研究質量將這些研究區分為 A、B 兩組,在 A 組中以森林圖的方法系統分析了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等多種疾病隨機臨床試驗的中醫藥療法、對比療法、觀察終點、治療前后終點改變的組內和組間 95% 可信限和統計學意義,使研究結果一目了然,同時在附錄材料中介紹了 56 個研究的詳細特征,此外,作者們系統分析了中藥有效成分多酚(黃芩甙、 姜黃素、 丹參多酚) 、 萜類(丹參酮) 、皂苷類(人參皂苷、黃芪甙)和生物堿(小檗堿、苦參堿)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理學作用、可能的分子機制以及基礎研究采用的細胞和動物模型,并在附錄材料中詳細介紹了治療上述疾病所用中藥方劑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和治療機制,提出對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某些中醫藥已可作為現代醫學的替代和補充治療,但尚需更加嚴格的隨機臨床試驗以驗證中醫藥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總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長期影響。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郝盼盼副研究員,通訊作者是趙玉霞教授和張運院士。
該研究在線發表的當天,美國心臟病學院向國際媒體發布的官方新聞中指出 : “根據今天《美國心臟病學院雜志》發表的最新進展綜述的結論,傳統中醫藥對于心臟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有可能成為西方醫學的補充或替代療法 ” , “西方科學家常由于下述理由排斥中醫 : 中藥方劑含有數十種成分和諸多化學分子,難以闡明治療機制 ; 中國的中藥審批程序不像西藥那樣嚴格以確保其療效和安全性 ; 中醫藥的臨床試驗常由中醫科醫師主導且大多數中藥未在美國上市。 ” “郝盼盼等人系統分析了既往 10 年來中醫藥治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隨機臨床試驗,評價了中醫藥的療效和安全性,發現對于上述疾病某些中醫藥具有益處,這對于那些不能耐受或經濟上不能負擔西藥的患者是一個很好的替代療法 ” 。“本文的資深作者、中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趙玉霞教授指出 : 雖然臨床實踐中的中藥處方大多為復方,且醫師常依據個體化原則自行組方,但傳統中醫藥某些活性成分的藥理學作用及其分子機制已獲得闡明,對于心血管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某些中藥有可能成為補充或替代療法” 。J Am Coll Cardiol 主編 Valentin Fuster 教授專門錄制了他本人 17 分鐘的音頻資料,置于該雜志刊登本研究的首頁,詳細介紹和評價了這一研究。該研究和美國心臟病學院的新聞報道立即起了國際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ACC News、World News、Daily Mail Online、HealthDay News、EurekAlert、Practice Update、Physicians Weekly、Montreal Gazette、Doctorslounge、MedicalXpress、Pri-Med、eHealth News、TCTMD、Telegiz、MedSci、 生 物谷、醫學論壇網、放心醫苑網、光譜網、中國循環雜志網站等國內外主要科學和醫學新聞媒體報道了該研究成果, 美國每日健康電視臺(HealthDay TV)以視頻形式對本研究進行報道。
在張運院士的領導下,教育部和國家衛計委心血管重構和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在傳統中醫藥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領域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該實驗室 2009 年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志心臟和循環生理學》的有關中藥制劑通心絡膠囊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的論文(Zhang L, et al.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9,297: H2004–H2014) ,是我國發表在美國主流雜志上的以復方制劑治療整體動物心血管疾病模型的首篇論文,已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代表作之一。近年來,該實驗室應用中醫藥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疾病的一系列基礎和臨床研究陸續發表在 J Am Coll Cardiol, Oncotarget, J Cell Mol Med, PLoS One, J Ethnopharmaco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等雜志上。該實驗室 2015 年應邀在自然綜述心臟病學發表的有關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綜述(Hao PP, et al. Nat Rev Cardiol, 2015,12:115-122,最新影響因子14.299) , 是我國中醫藥研究成果在 Nature 系列雜志的首次亮相,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些研究成果,使傳統中醫藥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為該實驗室的研究特色和亮點,對于推動傳統中醫藥走向世界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張猛)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