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田彩霞 王東升) 6月11日, 采油二廠注水技術人員來到岔一聯合站, 現場安排輸送含水原油后的注水問題解決方案。
為實現區域優化調整和站場兼并, 節約采出液處理與站場運行成本, 2019年,華北油田調整了冀中北部原油輸送方式,由輸送合格原油轉變為輸送含水原油, 實現整個區域優化調整和運行成本降低。
這一方式的改變帶來的不僅是計量方面的難題, 更有兩種水型不同而造成的結垢難題。南孟龍虎莊等3座站為碳酸氫鈉水型, 含硫酸根離子。岔河集油田岔一聯為含鋇離子的氯化鈣水型, 兩種水型混配后就會產生硫酸鋇沉淀。該廠技術人員提前對離子含量、 離子化學反應的一百多組數據進行計算, 對輸送的水型、 水量優化確定, 編制了注水系統投產方案,針對兩種離子反應速度快、 沉淀快, 決定來水進入千方除油罐, 確定了每天進入岔一聯的水量最好控制在370立方米, 沉淀物的處理可以通過負壓排泥系統排出。
為把好最后一道關口, 方案還規定了除油罐出口、 緩沖罐出口、 注水進口三點的取樣與離子檢測要求, 安排了岔一聯合站在投產前后階段的水質監測要求, 確保系統、 管網、 地層不出現結垢問題。
隨著采油四廠與采油二廠龍虎莊等5座站含水原油輸送到岔轉站進行脫水日子的臨近, 注水技術人員未雨綢繆, 詳細計算了每天的水量上限, 提前和作業區交底, 確保注水系統安全運行。
據了解, 注水技術人員用技術解難題, 化被動為主動, 通過技術手段彌補工藝短板, 實現不同水型能夠混合注水,年可節約處理費用6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