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我在科研的路上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正如這首科研版《成都》所唱的那樣,科研人員會輾轉反側,也會寂寞清貧,但永遠不變的是,對科研的熱愛與追求。我們看到的是科研工作者們取得的成果,但我們沒看到的是他們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和不懈地嘗試。
◆獲評首批“齊魯衛生與健康杰出青年人才”
前不久,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首批齊魯衛生與健康領軍人才培育工程人選名單,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周磊博士榮獲 “齊魯衛生與健康杰出青年人才”榮譽稱號,屬濱州市唯一一個。
齊魯衛生與健康領軍人才培育工程是面向全省醫療衛生機構,遴選支持長期在一線從事科研、臨床等工作,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臨床經驗豐富,在省內外有一定聲譽的領軍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和經費資助。
周磊現為濱醫附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會員,2015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曾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兩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畢業后于濱醫附院肝膽外科工作至今。
目前他主要從事肝癌相關研究,作為負責人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 (現已結題);參與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先后發表論文14篇,榮獲2017年臨床營養科研先進個人、第十三屆濱州市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
說到自己獲得的這份榮譽,周磊博士認為這是濱醫附院大家庭和肝膽外科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大家的榮譽,自己只是在這個平臺上做了一部分工作而已。
◆做科研,需從反反復復的失敗中積淀
“主要研究的是炎癥和腫瘤的關系,希望從中找到切入點。肝癌一般發病隱匿,治療手段有限,死亡率高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為此,我國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周磊介紹說。
周磊在博士生學習期間,大多數時間都在實驗室度過。“在西安上學時開始接觸基礎研究工作,腫瘤標本也都是自己進手術室收集的。”
“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且艱辛,需要經歷一次次的重復和失敗。”周磊說,在上學期間,從收集標本、處理標本開始一點點做起,經歷了實驗失敗的沮喪和痛苦,也經歷了凌晨兩三點鐘被鎖在實驗室里出不去的窘境。
多年下來,他認識到,基礎研究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慢慢積累,同時應該重視交流。他于2012至2014年遠赴美國進行研究工作,得償所愿。
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一樣不輕松,需要他克服各種困難。周磊說,“在國外也是加班加點,做到很晚,有時地鐵都停運了,只好走路回住處。畢竟時間有限,也是為了能出成果。”
“在國外的孤獨感是最難克服的,好在我有幾個好朋友能每周見見面、聚一聚。”回憶起那段時光,周磊如釋重負。
在國外學習期間,經歷過 “文化沖擊”、實驗不順利等困難,這些都需要自己去克服。這段最困難的時光倒是給了周磊許多寶貴經驗,磨練了意志,積淀了人生,繼而將之應用到臨床工作之中。
◆“嚴謹就是關愛”
自來到濱醫附院肝膽外科后,良好的平臺、優秀的團隊和面對的臨床工作讓周磊的觀念逐漸改變。
周磊介紹,科研相對于臨床是指導作用,基礎研究教我們認識疾病。“通過研究大量本領域文獻,我對肝癌的認識更加明晰,也了解了國內外的最新進展。”
“要注意的是,科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收獲的,對于探索性的東西,失敗是正常的,結果可能是一無所獲。比如美國的藥物研究,投上幾十億美元,研制的藥物可能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者還有副作用。”
“當然,這個過程有時很痛苦,有時也很享受。實驗當中,可能發現別的東西,得到未知的收獲。歷史上,很多偉大的發現和發明,都是意外收獲。”
談及現在的工作,周磊充滿信心。“現在好了,在我們醫院常規實驗都能做。醫院有3個實驗中心,還擁有全省最好的SPF實驗動物房。”
濱醫附院肝膽外科成立于1997年,是魯北地區成立最早的以主要治療肝、膽、胰、脾等外科疾病和臨床營養支持為主的特色專科,是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在肝臟外科方面,開展了原位肝移植、經腹無血肝切除術等復雜肝臟手術。所屬的實驗室是山東省臨床營養與代謝重點實驗室,為泰山學者崗位設崗學科。“學科帶頭人陳強譜教授是省內外知名肝膽胰外科專家和臨床營養專家。”周磊說。
肝膽外科在出色完成醫療任務的同時還積極開展科研教學工作,近幾年來先后承擔和完成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6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科研獎勵10余項。在科室入口處,“嚴謹就是關愛”幾個大字特別顯眼,這是科室一直秉承不變的理念。
◆確定方向,從學術型人才向臨床能手轉變
肝膽外科重視團隊建設,本著“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宗旨,為患者提供精湛的技術、精心的護理。為此,科里對周磊等年輕人寄予厚望。
“周磊來院三年了,很好學,也很努力。關鍵是,重視角色轉變,著力從學術型人才向住院醫師轉變,鍛煉實踐技能。”科主任歐琨說。
科里重視強化年青人員的訓練,結合科室實際,加快其磨合進度,“為這些年青人才快速成長,做好充分準備。”歐琨說,“當然我們知道,培養醫師是個長期的過程,但像周磊這樣的80后,前五年就是黃金時間,最好就是全身心投入學習。”
周磊說,實驗室的工作更多地是在培養一個大夫的科研思維,勤于思考很重要,臨床方面也是如此。一位醫生會面對許多的臨床病例,每一個病例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斷的去思考,去探索,尋找更好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
“做科研,是為了更好的臨床。科研工作推動臨床工作,同時要立足臨床工作。”周磊介紹,目前他瞄準的方向是臨床應用,采訪的前一天他就參與了兩臺手術,從早上 8點一直到傍晚才出來。”據說,這是外科臨床的工作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