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述史 用心求真——歷史文化學院口述史工作側記
前不久,歷史文化學院在長清湖校區崇德樓一樓大廳對“共和國的記憶———優秀革命人物訪談”優秀口述史作品進行展示,并對寒假優秀社會實踐作品進行表彰。此次口述史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果展示,是歷史文化學院口述史特色活動的傳統延續,也是口述史研究新征程的開始。
耳聽風云,回望革命艱苦歷程實踐性是口述史工作的一大特點。為更好地發揚口述史精神,歷史文化學院自2015年起便開始積極組織寒暑假口述史實踐活動。2019年寒假,“共和國的記憶———優秀革命人物訪談”項目更是給學院帶來了巨大的收獲。
同學們利用寒假,走訪革命老戰士,采集寶貴史料,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來記錄革命歷程。從同學們手中接過厚重的訪談錄,翻開一頁就是一段歷史,翻開一章就是一位老人的一生?!?951年春,區里動員有志青年參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經過區里的政審和體檢參軍了。那一年我17歲。”85歲的劉奎智老兵在接受我院學生采訪時回憶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劉奎智老人在朝鮮戰場上,開始時擔任炮手,后擔任連隊通訊員,奔赴朝鮮戰場共計4年零7個月。93歲高齡的李元章老人,參加過解放戰爭,歷任小學教師、掃盲校長和縣文化館文物考古員,參加編修《棲霞縣志》。現已92歲的李運章老人,先后加入國民黨、共產黨軍隊,參與了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朝鮮戰爭等。楊國華老人,96歲,當時是新四軍,曾任閘北工業部副部長。之后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楊國華老人受中央任命調任至寧夏工作。老兵們走過的路艱苦且漫長,他們激昂的語氣,神動的表情里透露的是70年來的崢嶸記憶。他們是英雄,是千萬為了民族和國家不惜犧牲自我中華兒女的代表,他們與共和國的故事、他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值得每一位同學用心去聆聽、去記錄。
“國家的歷史也有成長的酸楚和艱辛,記錄它們是在關照自身,是在品味千千萬萬與自己一起經歷那段歲月的生命歷程。”回顧建國歷程,七十年,披荊斬棘;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見證成長。祖國飽經滄桑,浴火重生,我們的征途將是星辰和大海,我們的前路亦將坦蕩而光明。
引領方向,助力青年勇擔大任歷史文化學院本著求實、創新的理念,歷年來腳踏實地,將口述史工作做到實處,把口述史實踐活動與大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學生個人發展充分結合,不斷尋求口述史研究形式的創新。
為加強口述史研究宣傳,除去組織日常的寒暑假口述史實踐活動以外,2016年歷史文化學院應“家·春秋”影像計劃主辦方邀請,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口述史工作組、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口述史研究中心一同成為首批口述史影像記錄計劃基地。2017年歷史文化學院推動口述史走向社會,面向濟南各大高校,承辦第一屆優秀影像作品展映會,并與濟南市委、黨史研究室等聯合開展“走進燃情歲月”大學生口述史志愿服務活動。2018年與德州武城縣合作建立的口述史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研究口述史的方向引導與平臺。學院口述史社團更是積極為對口述史感興趣的同學提供良好機會,方便同學更好地深入研究口述史,同時取得顯著成果。
2016年,學院4個優秀作品入圍“家·春秋”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決賽,斬獲最佳采訪獎、最具人氣獎,并被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及“我的歷史圖書館”收藏。2016年,歷史文化學院2014級本科生徐珂浩與原我校本科生、現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鄧嘯林,華南師范大學2014級本科生謝瑩一同提交的《當前國內口述史傳播與實踐的新探索———以微信公眾號、口述校史、口述史社團為中心考察》一文作為唯一一篇有本科生參與撰寫的論文入選第二屆“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作者3人也因此受邀參會并作中英文主題發言。多年來,學院組建的“鄉村傳情,筑夢武城”等多支社會實踐隊多次榮獲“省社會實踐優秀服務隊”稱號,多名優秀學生獲評省級優秀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在“挑戰杯”“互聯網+”等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中,歷史文化學院多個口述史相關項目嶄露頭角,成績顯著。如2018年,在李偉教授的指導下,2015級本科生劉華宇、趙璐瑤等共同創建的口述史調研項目“膠東一枝花”———即墨柳腔的傳承與發展口述史調研榮獲國家級2018“創青春”山東師大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以及2018海爾·創青春山東省創業大賽銅獎。
歷史文化學院多年的不懈堅持,促進了口述史的全面發展,激勵著歷史文化學院不斷凝視過去、思考當下、探索未來,不斷繼承與發展口述史研究,助力青年積極投身于歷史研究之中,勇擔時代責任。
展望未來,以史為鑒再攀高峰近期,歷史文化學院暑期口述史社會實踐的前期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展開。通過一系列口述史實踐相關的引導活動,同學們掌握了對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成為不斷進行口述史研究的新生力量。“口述史訪談不僅對于我們歷史文化學院學生是重要的學習實踐項目,更是我們繼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方式!”動員大會上,2018級輔導員郭慧穎老師熱情地號召同學們積極參與。除學院組織組建重點隊伍以外,歷史文化學院積極鼓勵學生自由組隊、老師引導,擴大調研范圍,創新調研項目。目前已有多支隊伍報名,歷史文化學院學子對此表現出了高漲的熱情。“學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老師們給予我很多有益的指導幫助,這讓我有了百倍的信心與熱情投入到暑期的社會實踐之中。作為學院的一員,參與到歷史記錄中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榮幸!”歷史學類1804班學生李金燦說。
重視口述史工作,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口述史工作之中,讓青年學子親身感受歷史、記錄歷史是歷史文化學院的重要傳統。記錄珍貴的歷史資料,挖掘歷史中的真實,更是學院的一貫要求。以口述史,用心求真,口述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望,更是歷史文化學院研究歷史、展望未來的重要方式??诳谙鄠?,前輩留給后人的不僅是對歷史的思考,更是內心的厚重。
時間在流逝,過去的每一秒都成為歷史,歷史文化學院仍在傳承歷史文化的路上不斷前行。傳承與創新是這個時代不變的話題,也是學院大力推動口述史研究的根本理念。讓學生參與到口述史實踐的傳承中去,讓更多展現時代風采的故事被記錄挖掘,讓口述史研究面向更多的人。歷史文化學院將不忘初心,在口述史研究不斷探索與創新的路上砥礪奮進,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