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四川大學梁斌副校長,
尊敬的四川路橋集團楊如剛總 經理,
各位領導, 各位來賓, 老師們, 同學們, 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 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我校 2019 屆畢業生畢業典禮, 慶祝同學們圓滿完成學業, 踏上人生新征程。在此, 我謹代表學校向各位畢業生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蒞臨現場的各位來賓和家長朋友們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各位領導、 四川大學、 各股東單位、 合作辦學友好單位、 獎 (助) 學金設立單位和個人,以及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教職員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一群小鳥經過父母的哺育, 數月之后, 就可以離巢飛向天空,去尋覓屬于他們的一片藍天。“錦城” 也是一個 “巢” , 你們在這里經過四年的學習和訓練,今天終于畢業了, 也要展翅飛向社會, 去尋找屬于你們的一片天地。此時此刻, 你們戀戀不舍母校,母校也戀戀不舍你們。但是, 好兒女當志在四方, 志在為國家建功立業。所以我祝賀你們畢業, 歡喜地看著你們飛向遠方,祝愿你們成長、成熟、 成功!
同學們, 你們畢業之后, 首先面臨的當然是選擇。但一經選定之后便是行動了。行動是人生的大部分,人的一輩子都在行動,行動得好就成功, 行動得不好就平淡甚至失敗。所以,我今天想和你們說一說行動的話題, 送你們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我國近代的大學問家,子女中“一門三院士” 的梁啟超先生在給其長子梁思成的家信中說: “我生平最服 膺 曾 文 正 的 兩 句 話—— —莫 問 收獲, 但問耕耘。” 他教導兒子不必著急, 盡力去做。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遵從父教的梁思成后來成為中國古建筑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在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之所以要“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 是堅信一個基本道理, 即 “天上不會掉餡餅” 。只有 “春種一粒粟” ,才能 “秋收萬顆子” 。你無論到什么單位就職, 首先必須創造價值、 做出業績,才能受到歡迎!只有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才能得到尊重!
之所以要“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是因為堅信另一個基本道理,即 “功夫不負有心人” 。很多人很多事都是這樣, 只有功夫下夠了, 才能取得成就。被譽為 “拯救人的生命最多的科學家” 屠呦呦, 1969 年開始率領團隊攻關抗瘧新藥,她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諾貝爾獎,但經過數十年奮斗, 不斷攻堅克難, 她最終發現并提取出了青蒿素。為了證明藥效, 她甚至以身試藥。2015 年, 她光榮地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科學家獲得的唯一的自然科學類諾獎,這一年她已經 84歲了。
我們說要“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 并不是不可以問收獲, 而是要先問耕耘后問收獲,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能指望少勞多獲、不勞而獲、 甚至不勞而多獲。印度有名的圣雄甘地曾經列出過七種可以摧毀人類的東西, 其中第一種就是“不勞而獲” 。
所以, 同學們, 孔夫子說: “不患無位, 患所以立” , 我今天對你們說:“不患沒有收獲,只患沒有耕耘。 ” 如果你們認準了一條路,看準了一件事, 那就拼上去、撲上去, 全身心投入, 盡心盡力去耕耘, 勝利的成果一定屬于你們!
我送你們的第二句話是: “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是你成功的最好階梯。”
我從企業到政府再到學校, 積五十年之經驗,深知成功之路競爭激烈, 但也并非無規律可循。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階梯,階梯是誰搭的?高人指點、貴人提攜、祖輩蔭庇、朋友相助,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歸根結底階梯還是自己搭的。我從業五十年最深的體會就是: “在任何崗位, 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就是成功最好的階梯。” 我畢業后到鋼廠工作, 當工人時是 “五好工人” ; 當班組長時是 “模范班長” ; 等到作了鋼廠一把手,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把企業經營管理好,怎樣去“爭第一, 奪紅旗, 創一流” 。后來調到政府工作, 領導全省的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修路架橋、治水發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努力促進產業、 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 雖然碰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從未退縮,心里想著一定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我也很感謝黨和人民肯定了我的工作。現在, 我最大的目標是要把 “錦城” 辦好, 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同學們成才、 成功、 人生幸福!我辦過很多小事, 但不因事小就怠慢它;我也辦過不少大事, 但不因事大就畏懼它。總之,不管大事、 小事、 難事、 易事, 都爭取辦好,辦得令人滿意,追求有所突破。這就是我對 “止于至善” 的理解和踐行!
再給大家講一個案例。我校綿陽校友會會長馬超,是工商管理學院 2010 屆畢業生, 30 出頭的他現已擔任四川明宏恒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超校友從一線的設備管理員、 銷售員起步, 業績連續多年排名公司第一。 2018 年, 他參與集團年產值上億元的新公司的籌建, 從籌資、建廠, 到生產、 銷售, 每一個環節都做得很好。所以, 他被委以重任, 出任新公司董事長,成為我校校友中第一位國企董事長!他的事例充分說明:英雄不問出處,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堅持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你就是一塊金子,到哪里都是會發光發亮, 受人賞識的!
同學們,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 。希望你們始終懷著一顆忠誠、 感恩、 敬畏的心, 認真地對待你們的單位、你們的崗位、你們的工作、 你們的事業, 把每一件事都當作是一次砥礪、 一次鍛煉、 一次提高,堅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這是你們能夠為自己搭建的最可靠的向上階梯, 也是對社會、 對他人最大的負責!
我送你們的第三句話是: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我曾經講過一段話,這段話已經貼在了仁愛樓的墻上,那就是:“一個好的計劃或設想, 人們想到了不一定能做到,做到了不一定能做好, 做好了不一定能堅持下去, 只有那些想到了、 做到了、 做好了而且能夠堅持下去的人,才會取得最后的成功。” 據說同學們都很贊成。但是不是都能做到呢?這主要取決于是否具備三個方面的品質, 這就是: 耐心、 韌性和毅力。
所謂耐心,就是不急不躁, 不厭不煩,耐得住寂寞, 經得起消耗。我們采訪了水電七局的老總,他說一個畢業生能在基層堅持三年, 是一定會得到重視和信用的,可惜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我們的校友杜帥,是編導專業 2013 屆畢業生, 他畢業后到中央電視臺做實習生, 月薪 800 元, 住在 3 平方米的地下室,上浴室要排隊 20 分鐘以上, 在這種環境下,他毫不氣餒,默默耕耘,先后參與了 100 多部人物紀錄片的制作, 始終堅持如初。現在, 他已擔任中宣部學習出版社網絡編輯部副主任!所以,同學們:快與慢其實是相對的, 大步流星、 平步青云是一種快,認清方向、腳踏實地,少走彎路、 少栽跟頭同樣是一種快!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夠到達金字塔的頂端,一種是雄鷹—— —飛上去的, 一種則是蝸牛—— —爬上去的。雄鷹靠的是天賦,蝸牛靠的就是耐力!
所謂韌性,就是扛得住壓力,經得起打擊, 能夠越挫越勇, 屢仆屢起。大家熟悉的馬云, 他自稱 “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 “失敗了很多次” 。考大學考了 3 次才考上,申請工作失敗了差不多 30 次,前期創業失敗了好多次,為阿里巴巴融資時被拒幾十次……但正是一股子頑強的韌性支撐他走出了困境,開辟了互聯網商業的新天地!他曾經告誡員工說: “最大的失敗是拋卻。”同學們:人生的道路很長,風風雨雨是難免的, 如果一碰到困難就動搖, 一遇到挫折就后退,一遭到打擊就一蹶不振,甚至領導批評兩句就灰心喪氣, 一走了之, 那終究只能是一事無成。
所謂毅力,就是能夠咬牙挺過最艱難的時刻, 直至到達終點!拿破侖說: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往往在于最后五分鐘。”錢學森說: “常常是最后一把鑰匙打開了神殿門。” 可見,勝敗往往是最后一刻才見分曉的,奇跡往往是最后一刻才會誕生的。一般的堅持不是勝利, 堅持到底才是勝利!就像跑馬拉松, 有人可以出色地跑完前面的 20、 30、 40 公里,但馬拉松的全程是 42.195 公里, 最后的兩公里才是最艱難的。在 2017年的天津全運會馬拉松項目中, 四川選手王剛紅在距離終點還有 700米的時候體能耗盡,她四次摔倒在地, 三次頑強站起, 最后的2 米是靠手腳并用,靠著頑強毅力爬到終點線的!所以,魯迅先生在上世紀 20年代就曾說: “優勝者固然可敬, 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梁。” 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做脊梁,永不言敗、 永不放棄, 永遠堅持到最后, 非跑至終點不可!
同學們, 你們馬上就要起飛了,要飛向遠方。我祝愿你們展翅翱翔,鵬程萬里, 飛得更高, 飛得更遠。但有一件事請記住,要常常飛回西源大道 1 號看看,這是你們起飛的地方, 這里是你們的母校!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