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李卓林)3 月 8 日,2019 年 度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在長 春 南 湖 賓 館 召 開。大會對 2018 年吉林省科學技術獎和 2018 年吉林省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獎的獲獎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對我省 2018 年度國家科技獎獲得者和團隊給予了配套獎勵。我校共有 17 個項目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4 項、三 等 獎 11項。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榮譽院長劉淑瑩、副校長邱智東分別作為獲獎代表接受了頒獎,副校長冷向陽出席了大會。
近 年 來,我 校 科技 工 作 在 科 技 立 項、科技創新、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不斷有新突破、新亮點,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發揮著 積 極 作 用。2018年,我校共有 17 個科研項目榮獲吉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劉淑瑩課題組的《人參分析檢測新方法與高附加值產品開發》 項目、邱智東課題組的 《吉林省中藥資源保護利用》 項目以重要的科研價值和社會價值紛紛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劉淑瑩課題組 《人參分析檢測新方法與高附加值產品開發》 項目通過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實時直接分析技術等前沿方法,解決了人參無損檢測、農藥殘留監測等行業難點問題,保證了人參使用的安全性;建立了炮制加工、生物轉化的生產工藝,提高了人參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人參產品的療效;“人參久服輕身延年”,相關產品的開發,對提高人民身體素質,促進大健康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產值達到 3.8 億元,增加效益 0.9 億元。
邱智東課題組的 《吉林省中藥資源保護利用》 項目,結束了我省 34 年沒有系統開展中藥資源普查的局面,摸清了全省中藥資源“家底”。此項目建立起省級中藥數據庫、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吉林省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預警體系,不僅為國家中藥資源標本館和數據庫建設打下基礎,為我省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還探索出一條利用中草藥精準扶貧的路子。據了解,該項目累計指導中藥材生產 19000 畝;建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4126 畝,實現直接經濟產值 1.7 億元;累計帶動 3700 戶農民脫貧致富。
此外,我校齊偉、孫麗平、張守琳、牛春風課題組榮獲 2018 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王旭凱、仕麗、高紅梅、朱光澤、郭駿騏、李長慧、李光英、齊萬里、王冰梅、張紅石課題組榮獲 2018 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李霞撰寫的論文榮獲 2018 年吉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