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吳士科院長去世,我感到非常悲痛。我與吳士科院長共事過一段時間,如今想來感慨萬分。
1992年6月,是學校評職稱的時間。我當時負責這項工作,找到吳院長,要他填一份申報教授的材料。他說:“我不報,我不夠條件,我也鄙視那些不學無術的教授。”之后,我替他報了名并填了申請表。到外語考試時,我通知他考試的時間地點,但他沒有去參加考試。按當時我國評定職稱的指標體系,沒有外語成績是不能參加評職稱的。這樣,吳院長失去了一次評教授的機會。
吳院長曾留學意大利,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比我們強很多,通過外語考試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他卻放棄了外語考試,放棄了自己評職稱的機會。最終,他沒有成為他口中“不學無術的教授”。
吳院長畢業于北京大學,是省、市優秀教師,在校工作勤奮敬業,他的教學質量、學術水平、人品師德,深得全校教師和干部的認可和敬佩。盡管如此,1995年吳院長以副教授職稱退休。在當時的本科高校,一個校長以副教授退休是罕見的,直到今天仍是鳳毛麟角。吳院長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為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仰。
1992年,國家出臺了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方案,工資中包含崗位津貼。也就是說,按文件規定,學校干部可以發崗位津貼,發多少由單位自主確定。此后,長春市各高校陸續開始發放干部崗位津貼。1993年初,學校召開黨政聯席會,討論干部崗位津貼事項。當時人事處處長李雙武介紹了長春市各高校發放干部崗位津貼情況,一般高校校級領導是每月100元,個別高校是一百元以上。
討論時,吳院長首先發言。他說,我們領導班子成員拿的是校級領導的工資,比一般教師高不少,最好不要再拿崗位津貼,即便要拿也不要太高。經過討論,結果是黨政正職領導每月50元、副職40元、處級30元、科級20元,一直執行到那屆班子結束。在當時,我校是長春市高校中崗位津貼最低的學校。
1993年7月,正值期末考試期間,監考老師發現一名學生前后交了兩份不同名字的考卷,顯然這是作弊行為。教務處有人告訴我,作弊學生叫吳莊,是吳院長的兒子。令人不解的是,吳莊學習很好,擔任班上團支部書記,怎么會考試作弊呢?他為什么要交兩份考卷呢?
教務處進行了詳細了解,原因是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突發疾病,班長送那個學生去了市里醫院,因而耽誤了這門課程的考試。考試時吳莊除了自己答了一份考卷外,還替送同學去醫院的班長寫了一份稍有差別的考卷。這種情況怎么處理,教務處拿不定主意。于是我找到了吳院長,吳院長聽到此事很生氣,他堅定地說:“按學校規定處理,不能因為是我的兒子作弊就不處理,決不能開這個先例。”這樣,教務處按學校規定給予了吳莊記過處分。吳院長大公無私、堅持原則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吳院長從1991年起患上了眼疾,眼睛干澀,看東西時疼痛。他堅持工作不去看病,經過大家勸說后,他才去了醫院。經過檢查才知道,他的眼疾已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醫生告知,由于長期勞累,他的眼睛已經積勞成疾,繼續發展下去會有失明的危險,需要馬上住院治療。就這樣,吳院長被迫住進了醫院,一住就是近半年。
后來,病情剛一好轉,吳院長就要求出院恢復工作。住院期間,醫生一再告誡他不要看書寫字,但吳院長時刻惦記學校情況。他向去醫院看望他的干部和教師打聽學校的情況,閱讀學校的文件和資料,還就學校當前工作不斷給我們幾個副院長寫出書面意見和建議。僅我就接到過四份他手寫的工作意見,每份都有好幾頁,對學校各項工作給予了指導和幫助。
吳院長擔任了兩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表面上看,他在任期間沒有做什么“轟轟烈烈”大事情,但是吳院長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為后來的申報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更名為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院長學識淵博、為人坦誠、勤奮敬業,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學院,獻給了全校師生員工,是我們的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