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報道顯示,2018年春運,僅順風車就運送乘客高達3067萬人次,相當于同期民航運力的一半,極大地減輕了春運帶來的交通壓力。由此可見,順風車在春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2018年滴滴事件后,順風車數量無法滿足民眾需求,故許多出行軟件相繼推出順風車業務,但前景都不盡人意。其實早在滴滴時代便有相似的軟件,但與后來的順風車相同,皆因資源短缺、推廣力度不足,無法立于高峰。對此,各路拼車群異軍突起。今年春節,由于國內最大順風車平臺滴滴順風車的缺席,不少群眾選擇通過拼車群找尋車友“順風”回家。相較于以往在滴滴APP上點兩下便可輕松搭到順風車,如今的歸家之艱難喚起了人們對滴滴順風車的想念。不少人開始諷刺當初批判滴滴順風車的人,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呼吁滴滴歸來的聲音。
確實,對比滴滴順風車,由民眾自發組建的拼車群脫離有關部門的監管,安全保障不足,加上拼車群不具有滴滴的系統配對功能,需求者要自行尋找同道人,更為費力費時。然而,我們是否便因此認為,當初不應該指責滴滴順風車呢?堂堂國內最大順風車平臺竟將用戶的個人安危視為兒戲,安全管理制度嚴重缺失,安全責任制無法落實到位,此等缺陷豈可復留之?加之,批評和讓其下架二者并不能混為一談,存在問題的企業本就需要整改否則早晚將被市場淘汰,輿論僅是加快進程罷了。而個別網友在此時發表這般言論,不僅讓人懷疑其思想淺薄,更恐惹來“馬后炮”之嫌。
再而,人們不經深思熟慮,便呼吁滴滴回歸是否也欠些妥當?滴滴兩起惡性的事件發生,表明滴滴公司仍需整改。作為國內順風車行業的領軍者,滴滴順風車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視,我們豈能因為當前的利益而忘記前車之鑒?倘若在滴滴順風車下線整改的這個時候呼吁它,等待我們的,是否是再一次的滴滴順風車的下架?在無法得到基本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所有后果都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只有真正解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順風車才能持續服務于社會。
發達的網絡提高了人們發表言論的方便性與快捷性,但由于人們常常因個人主觀的問題,受喜好、眼界和當前需求等影響,容易做出片面的評價。在滴滴事件發生后,不少人以點概面,將滴滴與順風車全盤否定,惹得人心惶惶。在將滴滴順風車與拼車群對比后,又再次不負責任地呼吁或諷刺。作為順風車的使用者和監督者,我們的評價勢必會對其發展方向與進程產生影響。輿論可以促進事物的進步,亦可阻礙事物發展,正確的評價總給人以不斷前進的動力去建設更加完整的體系,可隨心所欲的評價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以何種心態履行我們的職責,又該做出何種評價?
順風車正處于發展階段,其過程中勢必會暴露出其存在的問題,作為使用者,我們要牢記對順風車的最基本與最重要的要求:安全,切勿因為一時的利益與需求而改變自己的標準;作為監督者,我們更要樹立正確的評論觀,不隨大流,不以點概面,以全面客觀的角度評價事物;作為社會公民,我們要理性看待順風車的發展,不被片面的評價觀影響,盡綿薄之力,減小錯誤輿論的產生與傳播力度。官方要理性看待輿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照官方的角度,瞄準發展方向、修整發展道路,對已發現的問題努力解決,并盡可能預防未來存在的問題,還順風車一個應有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