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全省教育大會及黨建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圍繞學校2018-2020年建設目標責任書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立德樹
1.抓好理論武裝。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繼續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培訓,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開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主題學習教育活動,推動“建功立業新時代”實施方案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學習強國”等平臺的作用,加強校黨委講師團、大學生理論宣講團建設,組織校黨委講師團第二期宣講活動,持續改進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效果。
2.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召開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組織開展干部警示教育。繼續開展二級學院巡察工作,召開校內巡察總結會議。持之以恒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推動“1+X”專項督查機制常態化運行,時刻防范“四風”隱形變異問題,持續整治師生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
3.夯實基層基礎。按照教育系統“支部建設年”要求,落實落細基層黨組織建設責任。開展二級單位黨組織換屆工作。加強離退休黨建工作,優化離退休黨組織設置。繼續實施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和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強黨建標桿學院、樣板支部建設,推動一般黨支部整改提升。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開展黨支部工作“立項活動”新一輪申報和2018年優秀主題黨日活動評選工作,推動主題黨日活動常態化開展。
4.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地生根。推動宣傳工作內容、手段、形式等創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多方位宣傳學校建設發展成果。發揮先進典型的帶頭示范作用,繼續深入開展“四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推進“三全育人”,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
5.強化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建設,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組織開展2018-2019年度師德考核,評選第四屆校級“師德之星”。繼續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多措并舉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爭取再引進高層次人才20人。完成首批龍江學者優秀人才獎勵計劃評選工作。制訂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管理規定、新進崗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轉聘辦法,修訂教職工進修管理辦法、“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與管理辦法,啟動聘后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組織開展近3年新進崗教師教學能力專項提升培訓活動,做好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人選遴選工作。加強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加強處科級干部的教育培訓,積極拓展干部到上級、地方和企業掛職實踐鍛煉的新途徑。
6.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圍繞學校發展目標,積極構建基礎師范、職業師范和應用型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格局。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求,重構2019級人才培養方案。加強產業學院建設,落實動態監測機制,開展績效獎補。加強課程資源建設,瞄準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大力開發在線開放課程,試點推出一批慕課課程。重構教學督導隊伍,完善督導反饋機制,推動督導聽課全覆蓋。加強教學能力建設,建立學院教研月活動制,加大教學團隊建設力度。做好2019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工作,抓好省級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職業基地建設。加強各類競賽指導,組織學生備戰“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等高水平賽事。做好2019年招生工作,統籌制訂招生方案。開展畢業生就業創業與職業發展狀況跟蹤調查,發布《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7.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注重頂層設計和引領,推動構建理工文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學科建設帶動專業發展,以龍頭專業構建打造專業群,著力做強理科、做大工科、做特文科、做精術科。加強應用型學科建設和培育,注重資源整合和方向凝練,重點建設3個省級應用型理工科,加快培育特色應用型文科。根據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和省教育廳專業建設要求,開展新專業申報論證工作,提升專業發展質量。緊盯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加強謀劃和建設,力爭獲批一流專業點。抓好2個省級示范性應用型專業群、5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建設,配合上級做好新一輪中期檢查驗收工作。對照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申報條件,持續夯實授權單位建設基礎,繼續抓好食品生物化學工程專業碩士點建設,推動建立穩定的碩士聯培合作關系。
8.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深化科研評價體系改革,建立成果導向機制,完善科研績效獎勵分配辦法。加強創新團隊建設,統籌學科資源,鼓勵開展協同研究,提升聯合攻關能力,加快推動省級創新團隊產出優秀成果。強化校內科研機構管理,開展運行情況考核,對研究方向不明確、特色不明顯的進行調整優化。加強學校直屬科研單位建設,推動形成特色研究成果。做好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基地答辯準備工作。扎實推進閩臺海域典型污染防治與修復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拓展新的縱向項目申報渠道。密切校地、校企聯系,推動政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移轉化,主辦6·18食品專場對接會、人工智能與智慧海洋專場對接會。
9.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資源統籌,推動國際交流合作與繼續教育工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做好國際學生招生資質備案工作。申請設立漢語水平考試(HSK)點、華文教育培訓基地。依托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爭取選派學生漢語志愿者,拓展短期中外交流項目,聯辦海外華裔青少年游學體驗營項目。
10.增強辦學保障能力。繼續拓寬籌資渠道,積極爭取各類財政撥款和補助,統籌用好用活銀行貸款。做好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全力推進新校區建設,協同福清市推動項目報批、規劃設計等工作。
11.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調研、交流和溝通,著力提升內部合力共識。堅持依法治校,加強制度建設。適時啟動內設機構及崗位數的核定工作,加快制定新一輪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做好“雙代會”提案落實工作,積極籌備新一屆“雙代會”。抓好內控體系建設,貫徹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加強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OA系統使用,適時啟用校園無線網絡,建立和完善教職工個人信息管理等應用系統,積極開展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建設。
12.扎實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進一步鞏固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成果,按照新一屆省級文明校園評估指標體系要求,做好屆中評估有關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培育校內文明單位和文明校園創建特色品牌,組織做好學校2018年優秀精神文明立項活動評選和2019年立項活動申報工作。深化“愛校榮校”教育實踐活動,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等重要節點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師生校園文化活動。
13.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切實抓好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推進新一輪“平安校園”等級創建,提升校園維穩綜治工作水平,努力實現“兩個更加、三個持續、四個遏制”工作目標。加強實驗室等重點部位安全檢查、巡查,嚴格危化品日常管理使用。落實上級關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決策部署,做好校園貸、校園欺凌、涉毒和宗教滲透等問題摸排處置工作。
14.深化社會服務工作。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質量落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行動計劃。積極融入平潭開放開發,精準實施服務項目,拓展辦學資源,推動合作辦學。積極構建省級職業師資培訓基地,著力打造繼續教育品牌和服務特色。加強梳理,精準發力,篩選打造與學校辦學定位相適應,高質量、可持續、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項目,進一步提升學校美譽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