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工程訓練中心先進制造實驗室的邢迪雄,是一名普通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工程訓練中心是我校重實踐、強能力、求創新的踐行部門,先進制造實驗室的任務是把理論教學、工程實踐和創新活動結合在一起,實現理論論教學和工程實踐的對接。我認為我們每位實踐指導教師在這樣的崗位上,最需要的是“工匠”精神,是負責任的工作態度。
1991年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在國企從事技術與生產管理工作。2005年10月,我以人事代理方式,走進我校工程訓練中心,開始了在華電15年的工作歷程。
當時,距教育部規定的實驗室建設完成時間只剩8個月,建設任務非常緊迫,我負責完成實驗室的改造規劃、設備引進、安裝調試等任務。我反復地丈量了實驗室一千余平米的場地,規劃出了合理的設備布置圖、土建改造方案、走線布置方案;和同事們一起,去多個設備生產企業學習和培訓。那段時間,大家沒有休息,相繼完成了場地改造和設備基礎建設工作,順利完成了包括日本馬扎克的四軸加工中心、海克斯康三坐標測量機、德國費斯托機電一體化系統等大型貴重儀器設備和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數控電加工設備在內的20余臺套先進設備的引進、安裝調試工作,并在2006年7月順利通過了驗收。
硬件建設完成后,教學內容如何安排,我們到多個學校廣泛調研,收集教學經驗。期間,我自己也努力攻讀碩士學位,提升理論教學水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和同事們一起完成了數控車削技術、數控銑削技術、加工中心、數控電加工、生產線控制等多門課程的相關實踐教學內容建設,并編寫了9部校內教材。2007年,在本科教學評估、工程訓練國家級示范中心的申報和評估中,這些實踐課程,獲得評審專家的高度贊同。我參與的《具有特色的工程訓練中心的研究與建設》教改項目,也獲得了省級教學成果獎。
2011年開始,我擔任先進制造實驗室主任。為更好地使我校工程訓練的內容跟上工業實際的發展,讓學生掌握最新的加工技術,我們陸續購置了數控雕銑機、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多臺套現代加工設備,充分了實踐教學。自2012年開始,我組織老師們在認真論證和謀劃后,先后開設了“3D打印技術”“精密測量與建模”“CAD與現代加工技術”等6門公選課。目前,先進制造實驗室的工作內容,既傳承了傳統實驗室職能,又具有教研室職能,同時是學校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公選課的教學時間大部分是周末或課余時間,課程開設6年來,實驗室的所有老師,犧牲業余時間,在沒有個人工作量的情況下,靠著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完成了授課內容。目前結課學生超過2000人。
2009年,教育部開始舉辦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這項賽事是全國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平臺的交流平臺,比賽周期長、難度大、獲獎率低。十年來,我校參加了該項賽事的全部比賽,在這個全國性的大舞臺上,發揮我中心專業技術扎實、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充分展示了我校學生團結拼搏、勇于傳承工匠精神的風貌。
組織并指導我校學生參加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的校、省、國家三級競賽,我投入了大量精力。競賽期間,我們不分節假日,和同學們一同鏖戰在實驗室。每屆比賽,我們要從校內報名參賽的二三百名學生中篩選、審閱近百份設計方案,面試考核每組參賽隊伍,并指導同學們完成各級競賽作品的設計、加工制作、組裝、調試、現場競技準備等工作。
2010年5月,我們在組織比賽報名和校內初選的過程中,發現一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有強烈的參賽欲,但由于專業原因,當時他的設計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并不強。帶這樣的學生參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我有些猶豫。可看到學生滿含求知欲望的眼神,我還是同意了他的要求。隨后,每天帶著他從CAD設計到三維實體設計,從普通的金工操作到數控設備使用,從參賽作品的組裝到調試,悉心指導,使學生的學科素養不斷提高,不僅沖出校賽、省賽,一直殺到國賽拿到了無碳小車項目的全國第一名。通過參賽,也激發了他對工訓和學校的熱愛,他到機械學科讀研,畢業后到中心工作,現已成為青年骨干。
參賽十年來,我校在該項比賽中一直名列前茅。今年,我們再次以全國排名第三的優異成績連續第五次獲得該項目的全國最高獎,我本人也成為省賽命題、規則的起草人和裁判組組長。優良的競賽成績,不僅提高了我校在全國高校工訓系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而且也使參賽學生受到系統的理論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進校工作15年來,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工作上做出了一些成績。分別講授兩門課程、三門綜合性實踐課程、多個課程實驗和部分研究生課程,先后獲得學校高級工程師,河北職改辦高級實驗師,機械系碩士生導師任職資格,共同主編出版了“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先進制造技術工程實訓》。
由于一直是人事代理的身份,待遇與同職稱工程技術人員相比有很大差距,面對這樣的現實,自己也會覺得委屈。但是,每當想到肩上承擔的崗位責任,看著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看到一步步走來的工作成就,感覺收獲的是一種情懷、一份慰籍。既然選擇了這個崗位,就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僅僅享受它給自己帶來的益處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