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青年報調查,21.3%的學生一周熬夜7天,其次為5天和2天,各占16.62%和15.98%。玩手機、熬夜習慣、上網成為大學生熬夜主要原因。初入大學,結束了高強度的高中生活,開始了大學相對輕松愜意的生活,無人管束的情況下缺乏自控力,造成大學生過度放縱自己,導致時間管理失控。在進入大學一段時間之后,熬夜現象依舊存在。同時大學需要完成學習任務,做作業、完成課堂要求等也成為熬夜的客觀原因。此外,部分大學生在完成課業外,進行考證考研等課外學習任務時也會熬夜。
外界因素在對大學生熬夜方面也產生很大影響。當今時代處于智能時代,各種APP的興起在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極大地浪費了人們的時間;豐富多彩的APP滿足大學生的不同娛樂需求,對大學生也產生極大的誘惑。此外,熬夜群體的自我控制能力弱,自律性差。習慣性熬夜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在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學習工作后,一部分人需要享受與自己獨處的安寧時刻,凌晨就成了放空自己的時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熬夜的不良習慣。還有部分人是因為外部環境的因素無法入睡,例如:室友磨牙,打呼嚕,以及外界的雨聲等。這些噪音嚴重影響到了睡眠,造成被迫性熬夜。“我是經常熬夜的,很多種原因造成了我熬夜,有時候老師留的學習任務很重,白天的時間都在上課,只能用晚上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其次,有時候特別忙碌的一天過去后,到了晚上躺在
熬夜之危害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由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大學生熬夜上網、玩手機、打游戲現象屢屢攀升,熬夜已經成為不少大學生生活的普遍現象和常態。那么,大學生熬夜狀況究竟如何?導致大學生熬夜的原因又有哪些?
在熬夜群體數量迅速增加時,人們也開始關注熬夜的危害。調查結果顯示,87.97%的大學生認為 “熬夜會導致其精神狀態不佳、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學習”;84.02%的大學生認為 “熬夜會皮膚變差、出現黑眼圈、青春痘”;68.6%的大學生認為 “熬夜會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只有4.5%的大學生認為“熬夜沒有不良影響”。
大學生經常性、連續性熬夜會對身體造成多種損傷,精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大腦細胞受到損傷,導致記憶力下降,身體免疫力下降;眼睛長時間在黑暗的環境下工作,造成視力下降,視野模糊,甚至造成永久性損傷;熬夜易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胃潰瘍;肝臟是排毒器官。特別是在夜間11點到凌晨兩點之間,是肝臟的排毒時間,如果經常熬夜會影響肝臟毒素的排出,使毒素堆積在體內,從而影響身體的健康。特別是肝功能陽性的患者,經常熬夜很有可能導致乙肝的發作。熬夜會使人白天精神萎靡,無法集中精力做事,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甚至熬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抑郁癥的發 病率。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于熬夜所造成的危害和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有所了解,但并不重視,依舊我行我素。“熬夜讓我第二天沒 有 精神,有時候會頭疼,黑眼圈和痘
對于在校大學生本人來說,首先要充分重視熬夜的危害。只有從自身意識到熬夜的危害才可能遏制熬夜。其次,做好學習生活計劃,提高做事效率。大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做好規劃,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熬夜的現象就會減少。對于習慣晚睡的人來說,熬夜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學生克服熬夜,關鍵在于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白天不要過度休息,否則就會進入黑白顛倒的惡性循環。睡前習慣也很重要,大部分大學生有睡前玩手機、看電影、打游戲等習慣,這些行為會使人大腦皮層更加興奮,從而難以入睡。
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應意識到大學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上存在的問題,合理引導學生規范作息時間;有關部門也要負起相應的責任,發揮積極的引導和管理作用,使學生養成合理規范的作息行為習慣,繼而控制大學生熬夜的現象。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熬夜行為一般離不開電腦和網絡,學校可以在規定時間實行斷網斷電,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大學生的熬夜活動。“我認為,在學業方面,應該制定好計劃把需要完成的事情提前完成,不要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手機誘惑很大,自己規定好每晚玩手機的時間,讓舍友監督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熬夜對自己身體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