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秦宣振這個名字,很多同學都已經不陌生了,這個在“全運會火炬手”、“牡丹校園雜志的總主編”、“校園十佳青年學生”等光環圍繞下的他,或許只是從你身邊走過的一名普通人,這樣一個既不是班委也不是團干的學生是如何一步步成長,一次次蛻變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近他,聽聽他那些背后的故事。
從自卑內向到敞開心扉采訪伊始,他就開門見山地說:“我其實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做著普通的事兒。對于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支持,我很感謝,也非常感激。”至于他這個人,用美術系團總支劉書記的話來說:“他的身上,有當代大學生很少有的品質———踏實,很多事情都是快做好時才給老師報告,從不事先宣揚自己要去做什么。”劉老師回憶他大一剛入學時的情景,他還有點內向,其他的學生都會爭著參加些活動,可他從不參加。學習成績嘛,也沒有多拔尖,似乎有點自卑。
機緣巧合,一次與美術系團總支劉書記的談話,讓他暗下決心要多參加活動來鍛煉自己,不再這樣碌碌無為下去。他參加的第一次大型活動是08年五月份的一次合唱比賽,他的參與讓美術系團總支劉老師很驚喜。劉老師回憶,一眼就看到他站在排練的隊伍中,休息時我走過去拍拍他的肩,什么都沒說,不知道要怎么形容當時的心情。或許,這就是他蛻變的開始。
從發傳單到做牡丹校園雜志大一他發廣告傳單時發現,很多人接到傳單后不看就直接扔掉。學設計的他陷入深思,如何才能體現廣告的價值?經過反復思考,08年8月他成立了牡丹校園傳媒公司。當他告訴團總支劉老師及班主任赫明存老師這個消息時,老師們告訴他,必須掌握好服務商家和服務同學的平衡,不以謀利為目的。正是有了老師的指導,他才決定不靠廣告來辦雜志。
當問及他辦雜志遇到了什么難題時,他說最大的問題是雜志印刷出來后商家不滿意,無計之下只得承諾給人免費做下一期。再者,廣告贊助也很難拉到,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到中華路拉贊助,奔波許久只有一家有合作意向,最后和商家談費用及設計到晚上7點半,那時公交車都停了,身上沒有足夠的錢打車,只好步行回學校。
校團委領導一直很關注他創業,拉贊助困難時,就允許他以學校的名義拉贊助,這是對他最直接有力的幫助。美術系黨委副書記袁書記知道他沒有固定的工作室,只能在教室或宿舍工作時,立即開會商議批給了他一間工作室。他很感動,對記者說:“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開展得更順利了。”
從學校創業大賽到全運會火炬手2009年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上,他從眾多參賽學生中脫穎而出。秦宣振回憶道:“當時袁書記親自給我改稿子,系里所有老師都到比賽現場給我加油助威,真的很感動。”這次比賽,他克服了緊張膽怯的弱點,為09年參加的全運會火炬手的選拔做好了準備。
他表示,能在“華帝全運會火炬手”選拔中一路走到決賽的舞臺,得益于有個好心態,因為團委書記跟他說過,這次比賽能入圍就很不錯,能不能走到決賽不要看得太重。而當他笑到最后時,老師們都很驚訝。團委劉老師說:“一個學生能走到今天,要付出多少努力啊。他各方面條件不是很好,參加省里的比賽,需要克服的困難是不可估量的。老師能做的,就是給他精神上的鼓勵與幫助。”
從“校園十佳青年學生”到“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校園十佳青年學生評選活動一開始,系里老師就做好了有關他的宣傳,在老辦公樓上掛上推選他的條幅。他的事跡很快在系里、學校傳開。他常常被老師掛在嘴邊,成為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在十佳青年頒獎典禮上,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在大學,收獲了好多。寒假里,得知自己被推選到團中央、全國學聯參加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的消息時,校團委寧書記、團總支劉老師又馬上跟他電話聯系,傳送一系列的文件。他感激地對記者說:“沒有團委老師的培養就沒有現在的我,如今,我除了一句微薄的謝謝和今后更加努力地學習工作,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對老師感激。”
在諸多光環的圍繞下,他沒有驕傲,仍是謙虛地說:“我是一名普通的學生。近期除了把牡丹校園做好外,還要參加一個公益活動,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學生記者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