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不只是識字、學知識,更是學生文明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教育的價值追求是美好心靈的塑造、科技能力的增強和強健體魄的鍛煉,淄博高新區實驗中學校長李傳英堅守自己的特色,傳“道”,布“道”,為學生的一生奠基,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品德高尚、志向高遠的人。
初為人師露章法
1981年,16歲的李傳英考上了中專,3年的學習生涯,李傳英的總成績是班里的第一名。但在1984年畢業之后,成績優異的她卻被分配到一所鄉村小學。
初來到學校,看到長滿草的校園、簡陋的教學設施,李傳英的教育信念動搖了,“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問自己,自己的教育生涯從這里開始了?”也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李傳英在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當時李傳英教五年級數學,初為人師,就顯現出了她在教學方面的天賦,那時她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來不給學生布置枯燥重復的家庭作業,只是每天為學生留一個趣味數學題,讓學生們自己思考鉆研,這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對于數學題,你在學校都不會做,回家做就能會?如果你會做,那布置作業也只是重復練習而已。”李傳英認為,對于那些在學校學會了的學生,還布置大量重復性家庭作業沒必要,對于那些在學校都沒學會的同學,指望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學會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學習上提高孩子們的興趣遠比讓他們枯燥無味的不斷練習來得重要。
為了提升自己,更好地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她陸續在山東電視廣播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系進修。從此,李傳英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先后執教張店區、淄博市、山東省優質課,獲得淄博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淄博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特級教師等稱號。1996年她來到市教研室工作,從事義務教育段學校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工作,2011年她掛職市教育局教師教育辦公室從事教育管理工作,2013年2月,李傳英被市委組織部調入淄博高新區實驗中學擔任校長。
“三點三線”顯魄力
高新區實驗中學的師生主要由石橋、衛固、四寶山幾個鄉鎮的中學合并而成,復雜的師資隊伍和學生群體,使得高新區實驗中學整體的學風校貌很不理想,學生抽煙打架情況屢見不鮮,學生流失嚴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處于全市后進地位。
來到這里擔任校長的李傳英面對這些問題,沒有急于采取措施,而是白天在校園里走走看看,晚上在家想想寫寫,抽空與老師交流交流。用李傳英自己的話說就是“第一次擔任校長,又沒有什么經驗,拿不準的事情咱不能做。”通過看、聽、想,充分了解了學校情況。高新區實驗中學有4個級部,3棟教學樓,3棟宿舍樓,餐廳也是3層,無論怎么安排,總有一個級部是分開的,導致責任不明確,管理效果差。
經過半年的觀察了解和思考,根據學校以數字“三”為特征的獨特布局和“五四”制初中模式的特點,李傳英決定實行學部管理,她將4個級部的每個年級分成了3份,每一份對應一個教學樓、一層餐廳、一棟公寓,以教學樓為管理實體,形成3個學部,一個學部配一個領導班子,肩負“管好師生,提升質量”的職責。在教師的分配上,她打破了教師的區域意識,按照教學水平平均分配到三個學部。按照學生的總成績、學科成績、性別、住校生等因素,平行分班,分配到三個學部。三個學部的班子管理水平、師資水平、學生學習成績等方面都在一個起點上,形成了全新的教學、學習狀態。每層餐廳,以班級為單位劃分,每班對應一列餐桌,飯提前擺在桌上,學生下課就可以吃飯。同時,學校的教學線、政教線、后勤保障線同時對應三個學部,肩負“指導、服務、評價”的職責,從此“三點三線”管理體制良性運轉。
“三點三線”管理體制下的三個學部就像三個“小學校”,在教育教學等各種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促進,更增強了教師的歸屬感、責任感。現在的高新區實驗中學以“三”為建制,在適合自己發展的獨特管理之路上大步邁進。
中觀課堂破傳統
校園管理得到了解決,李傳英就把心思放在了教學上,帶著如何“傳道”,實現“知道”教育的思考,她啟動了“建設教學相長的中觀課堂”創新項目。
談到“中觀課堂”,李傳英用一句話概括為:“中觀課堂”是遵循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教學原則,教師站在系統的高度教,學生用聯系的方法學的課堂。
“中觀課堂”教學結構的特點突出表現在:站在系統的高度創設情境,明晰宏觀脈絡;用聯系的觀點設計序列化活動,構建中觀線索;以中觀視覺進行選材,落實微觀教學;以中觀思維方式進行當堂檢測,明確學習規劃。中觀課堂強調教師要挖掘知識的發生、發展背景,并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符合學情的導入情景,找準學生新知識的生長點,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興趣和好奇心。中觀課堂優化了學生后續學習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就是中觀課堂的價值所在。
“中觀課堂的教學讓我們的學習更輕松、更自信,不僅對各個章節的知識能夠整體把握,對全冊的知識能夠提綱挈領的系統了解,而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步驟,對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好課前的預習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初三學生彭心怡告訴記者。
經過一系列改革后的高新區實驗中學化繭成蝶,并取得累累碩果,當年中考,學校進入普通高中提檔線人數 519人,同比增長10.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升入市實驗127人,比去年增長18人;45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256人,占考生比率29.02%,名列全市前列。
校長的角色不僅是上傳下達,循規蹈矩,更應定位在發展與創新上。變是時代的要求,改是成功的出路,新是創造的結果,素質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永遠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李傳英在改上做文章,在新上求出路,保證了學校的教改之路走在時代的前列,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