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抗腫瘤治療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 近日,我校藥學院張振中教授團隊在基于活性氧(ROS)抗腫瘤治療研究領域取得積極進展,研究成果以題為“SequentialIntercellularDeliveryNanosystemforEnhancingROSInducedAntitumorTherapy”的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noLetters》(IF:12.080)。藥學院博士研究生王兵華為第一作者,張振中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為唯一完成單位。
近年來,盡管人們在提高光動力治療(PDT)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實現基于活性氧(ROS)的高效治療,尤其是在治療惡性腫瘤方面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緩解腫瘤組織的乏氧被認為是提高PDT治療效果的一個有效策略。然而,乏氧區域通常位于腫瘤的深部而難以進入,而這一點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張振中教授團隊構建了一種連續的細胞內遞送系統(MFLs/LAOOH@DOX),該系統由膜融合脂質體(MFLs)和包埋在脂質雙層膜中的亞油酸過氧化氫(LAOOH)組成。LAOOH是體內脂質過氧化的主要產物,它是依賴于Fe2+而非氧氣或外界刺激產生ROS。得益于EPR效應,MFLs/LAOOH@DOX可首先與血管周圍腫瘤細胞膜同步融合,并選擇性地將LAOOH遞送至質膜,并在細胞內按需釋放DOX。而LAOOH作為細胞膜的天然成分,可通過細胞外囊泡來逐漸蔓延到鄰近細胞,并最終擴散到整個腫瘤。并在納米Fe3O4的協同下,使LAOOH特異性地在腫瘤細胞膜上產生ROS。為開展基于ROS的腫瘤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思路。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科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