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閆劍波和學院黨委書記許可為基地揭牌 攝影 張曉雨
學生課余時間閱讀黨報 攝影 張曉雨
4月23日上午,學院與濟寧日報共同建立的“黨報育人實踐基地”正式揭牌,濟寧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閆劍波和學院黨委書記許可為基地揭牌,學院以黨報為抓手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各院系認真開展學報讀報活動,實現“廣大師生聽黨的話、跟黨走”的效果。
傳承黨報紅色基因2019年4月作為一個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學院黨報育人實踐基地正式成立。新時代的中國,每一天都在上演精彩生動的故事,每個人都在逐夢路上奮力前行。
黨報是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報用群眾耳熟能詳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普遍認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實,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
在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的圖書館里,珍藏著創刊于1930年的第一家中共中央機關日報《紅旗日報》和創刊于1931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蘇區時期的中國共產黨黨報《紅色中華》影印本,這幾份珍貴的資料見證著黨的事業歷經坎坷、走向輝煌的歷史變遷,成為學校紅色教育的珍貴史料。
在學院微信公眾號和學院主頁上一經報道之后,引起強烈反響,思想是本,行動是形,本正則形立。學院以黨報黨刊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以思想自覺引領學生行動自覺,高擎新時代的思想火炬,點燃每一個師生心中的“中國夢”。
“我和黨報有個約會”
每天下午下課以后,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張昊都會準時來到學校收發室,領取每天的黨報黨刊,貼到機電工程學院的黨報宣傳欄里供同學們閱覽。2019年,學院增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大眾日報、濟寧日報、《求是》雜志等黨報黨刊357份,平均每個班級3份,每100名在校大學生持有10份黨報黨刊。為深入開展黨報育人活動,學院在各二級院系設立黨報育人宣傳欄,指定一名老師和一名學生為讀報活動責任人,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劉會亭說:黨報是主流媒體,具有鮮明的新聞性、知識性、理論性、教育性等特點,每天刊登的新聞代表了社會的主流聲音,充滿正能量,對學生了解時事政治、提升學校德育工作非常有幫助,是大學生思想進步、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良師益友。
黨報進課堂,不等于在課堂上只讀報紙。準確的說,怎樣才能讓學生們讀報紙讀的進去,讀出樂趣來,讀出養分和價值來,才是黨報課要解決的問題。黨報讀什么、怎么讀,學生們需要正規的引導。這正是學院開設黨報閱讀課的初心。
學院依托班會和團課,開設“一周新聞播報”特色課程,內容來源于黨報一周發布的重磅信息,以學生小組討論播報內容和方式、制作播報課件、學生播報的形式學習黨報。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開展“黨報進課堂”的項目化教學,將各類黨報作為第二類教材去使用,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組織系列黨史黨情知識競賽、觀看紅色電影,讓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依托“黨報進校園”活動,塑造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發揮黨報的育人功能,貫穿至立德樹人的過程當中。
“學習強國”平臺上線以來,全院師生積極參與,通過手機客戶端看新聞、學理論、做試題、比“積分”,大家學到了政治理論,擴寬了認知視野,更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提升了政治理論水平,學習效果顯著,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表彰。
學院不僅組織廣大師生讀黨報、學黨報,還致力于辦好學院自己的報紙——《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爸咝兄?,行者知之成。”從本質上說,任何教育都是為了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院報是講好理工故事和承載師生情感的精神家園,有著重要的育人作用和獨特的文化內涵。院報先后開設“理工名師”、“少年工匠”、“非遺大師印象”、“我讀論語”等特色欄目,并策劃專版為學生學習《論語》、《詩經》、《爾雅》,汲取國學精華,接受優良傳統文化和思想教育起到了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外化為良好的道德習慣,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做中國好青年
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持續發力,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全程貫穿實踐環節的黨報育人活動,成效顯著。學院學生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每年參與志愿活動13642人次,志愿服務時間18653小時,文明行動蔚然成風;連續兩年在幫扶村開展留守兒童暑期培訓班,惠及130余名留守兒童;一年來,組織各類體育賽事、文化、藝術活動60余項,“迎七一”大合唱、“傳承五四精神”主題演講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青春符號; 同時,強化新媒體格局下的陣地意識,學院院報與網站、微信公眾號形成良性互動,積極報道校園正能量的新聞,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生態,精心打造反映學校教書育人和改革發展動態的網絡輿論空間,讓青春校園、朝氣蓬勃,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