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風景如畫的校園里讀書
留學生在學習編中國結
我院堅持優秀傳統文化育人
題記:自2010年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遷建新校區以來,理工人齊心協力建成低碳、生態示范大學校園,砥礪奮進沖入山東省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凝心聚力建成信息化示范大學校園。八年來,一路披荊一路歌,理工人的腳步從未停歇,新的一年,學院又迎來一張新的考卷——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新挑戰,新機遇,溫柔的春風里已是暗流涌動,平靜的校園已在摩拳擦掌。今天我們一起來預覽考卷答案,在未來三年的建設期內,建設工程中的校園文化建設將會交出怎樣的一張答卷。
憶往昔,2018年學院《以培養“君子人格大國工匠”為目標的高職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學院作為“山東省高職高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牽頭組建“文化傳承創新研究專業委員會”,向全國高職院校推廣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堅持現代綠色環保理念與傳統人文智慧融為一體,建設“綠色、人文、節能、智慧、和諧”校園文化。學院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文化產業實習實訓基地、山東省非遺傳承人群技藝研修研習培訓基地,“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看今朝,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新時代教育內涵和新要求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突出“工匠精神”的專業文化育人策略,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掌握專業文化,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突出“開放包容”的交流互鑒育人策略,打造跨文化交流平臺,讓學生參與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實踐;突出綠色人文育人策略,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發揮專業優勢,優化專業布局,進一步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建設生態文明示范校。把以“工匠精神”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教育有機融合,構建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新時代君子人格的文化育人模式,形成學院特色文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
頂層設計大手筆
打造“職教特色、人文情懷、底蘊深厚”的學院核心文化,確定“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發展戰略,樹立“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特色辦學、職教報國”的辦學理念。建設完善辦學環境,依托國家AAA級景區建設項目,建造和諧廣場、和合雕塑、日晷廣場、追日系統以及大學湖等。爭創全國文明校園、申報AAAA級國家旅游景區、申報全國非遺傳承人群技藝研修研習培訓單位。進一步充實完善“天工園”職業教育景區特色,完成黨報育人實踐基地閱報欄,重點打造“工業4.0版藝術雕塑園”,將專業中承載的文化涵養用具象化的展現方式呈現出來,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濃厚興趣積淀學院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踐行“12345”傳統文化育人新模式
踐行以培養“君子人格大國工匠”為目標的育人新理念,圍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德樹人這“一條主線”,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兩個模塊”,構建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的課程學習、環境體驗和行為實踐“三個平臺”,覆蓋教學課堂、活動課堂、文化環境育人課堂、實踐課堂“四個課堂”,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工程等“五大工程”。
中外文化齊頭并進
成立孔子職業教育國際研究院,打造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有影響的科學研究中心、中外文化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職業教育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訓國家級平臺。繼續主辦來華留學生孔孟文化節,邀請三十余個“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院校和留學生參加。
建設“中華吟誦傳承教育研究院”,開發《5分鐘論語讀本》《國學經典——<孟子>》《國學經典——<大學><中庸><孝經>》《古詩詞文吟誦》《紅色文化通識》教材,探索“晨讀論語5分鐘”微課建設。聘請全國知名專家為特聘教授,每年舉辦一場吟誦專題講座。由學院主辦、面向全國出版發行《匠心職教》雜志,介紹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新動態,深度挖掘成功經驗、典型做法,分享育人心得,服務地方發展,促進產教融合。完善21個非遺大師工作室和非遺技藝館,為非遺大師制作線上精品資源課,實現網上教學。
專業文化推送驚喜“大禮包”
構建專業文化、職業規范、工匠文化和傳統文化生態系統,打造以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編寫11大類《專業文化與職業規范》系列教材,利用學院融媒體將其轉化為靈活課程資源。依托中德、中澳等中外職業教育合作辦學項目,將國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進行本土化改造,在服務“走出去”企業的同時,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國際化人才。
人才培養中把工匠精神融入專業建設、教材開發、課堂教學、實習實訓和行為養成等各個環節,在教學樓、實訓室布置有專業文化欄、企業文化墻,推動專業文化進課堂、進教室、進實訓車間。推進專企文化融合。在專業文化建設上,有效融入企業文化元素,每年舉行新生入學教育,邀請企業管理者和高級技師為學生宣講企業文化,培育職業精神、培樹職業操守。
打造“幸福理工”校園文化品牌
建設“經典吟誦大賽”文化品牌,每年舉辦吟誦講座,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詠流傳”、品讀經典,建成“吟誦亭”,發展吟誦社團,讓學生參與山東省方言吟誦濟寧地區的采錄工作,增添實踐性。
建設愛國愛校教育品牌。進一步完善以虛擬手段與實物展示相結合的校史館。打造“黨報育人實踐基地”,與人民日報合作“大屏黨報進校園”項目,與濟寧日報合作組織“黨報進校園”特色育人活動。開設“一周新聞播報”特色課程,開展思政課“黨報進課堂”的項目化教學。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紅色文化教育通識課程,制定《紅色文化教育》課程標準,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進課堂。開展“回歸經典”讀書活動,成立“馬克思主義經典研讀社”,組織廣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尋訪”活動,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尋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微博文征集活動等多種宣傳教育活動。
建設向上向善校園新風文明實踐品牌。以創建全國文明校園為抓手,開展“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活動,樹傳頌“校園好故事”“校園好聲音”,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全國大學生道德實踐成果網絡巡禮”“道德模范進校園”“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
學院通過建設“經典吟誦大賽”文化品牌、“愛國愛校”教育品牌、“向上向善校園新風文明”實踐品牌三大品牌活動,充分融入“教人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教風,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局面,讓師生體驗工作、學習、生活的幸福感,打造“幸福理工”校園文化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