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新聞宣傳的輕騎兵,為理想而戰!本報記者 趙熠
">

    電子報
    電子報

    校報記者——
    同大新聞宣傳的輕騎兵,為理想而戰!本報記者 趙熠



      校報記者團成員參加全國采風活動(左圖、下圖)


      校報記者團成員參加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鐫刻有山西大同大學及學生代表字樣的紀念石永久保存在“徐霞客游線申世遺”旅游線路上。(左圖、下圖)


      這是敬德樓四樓東北角的一個小屋。最初里面只有一張舊的暗黃色辦公桌、六張淘汰的課桌和十二個板凳,被擠擠挨挨地拼在一起,成了校報記者團的“地盤”。在這里,誕生了融媒體時代校報記者團融合發展、內部改革創新的新思路;在這里,誕生了一篇篇經過精心打磨的消息稿、通訊特稿與評論,和一個個精彩的新媒體圖文音視頻;在這里,誕生了微博、頭條、抖音等多個同大宣傳渠道,并成功推出多款爆品……如今,這間小屋顯然更擠了:南墻覆滿了校報記者團獲得的各級各類榮譽證書,東西墻被其承辦參與的校內外活動影像資料占滿。它們承載著校報記者團的成長歷程,記錄著記者團緊跟媒體發展趨勢的步步腳印,展示著記者團抓住新時代大好機遇,為推動校報和新媒體的優勢互補、提升團隊全媒體業務本領所做的一切努力!
      在這間小屋,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記者們懷揣火熱的校媒情懷,憑著一身過硬的采寫編攝“戰斗”技能,招之即來、來則即戰。他們的新聞作品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山西新聞網、《山西青年報》等國家級省級媒體刊登;他們拍攝的2017大同火山地形越野跑挑戰賽登上了央視體育頻道。他們扛著“山西大同大學校報記者團”這面旗幟,從校內走向省內直至國內,通過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平臺,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校園媒體互動交流,同時傳播著同大的聲音……他們是同大新聞宣傳的“輕騎兵”!
      眼觀新聞,腳走八方“眼界決定發展。緊跟全國優秀校園媒體的發展步伐,我們才會不斷進步。”記者團學長經常告訴學弟學妹,“眼界要開闊,目光要長遠。”
      2014年起,校報記者團就主動融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這一年,《山西大同大學報》參與發起成立山西高校傳媒聯盟,校報學生記者何嘉偉當選副主席。自此,載著校報記者團理想的校媒之船揚帆起航。2015年,記者團團長范鵬舉擔任山西校媒主席和第七屆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執行主席,記者團當選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主席團單位,全國僅47家校園媒體獲此資格,山西區域僅我校報記者團一家。
      “校報就像我的飛行傘,帶著我去看外面的世界,去年五月份學長學姐帶我們參加校媒年會,整夜和學長的促膝長談使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學長們在競選中的不凡風采與豐富的實踐經歷更是讓我暗下決心,要在校報好好成長。”采編部門的學生記者說。到2018年,團長曹玉,孫杰,余致楠都先后進入山西校媒主席團,校報記者團更是 榮膺“十佳校媒”稱號和原創內容獎等多項大獎,成員多件作品獲山西高校新聞扶持計劃獎。與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緊密聯系,為校報記者們實現新聞理想搭建了更高更廣的平臺。
      “因為校報,讓我有機會去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現場,切身感受到最前沿的中國外交思想。”這是校報記者參加由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與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2018全國大學生外宣骨干培訓營”活動。2018年10月,校報記者余致楠參加了中青報和安徽省旅發委主辦的 “婉·約”研學游活動,“整場活動需要跟拍記錄的我一刻也沒閑下來。在這樣的大型活動中,每個人都有很明確的分工,成長的速度肉眼可見。記得那天中國金絲楠木博物館的拍攝任務完成之后,在返程的小巴士上我累得低頭睡著,陳老師拍了張照片等我醒來后拿給我看,感謝我活動中一直堅持,并且很開心地邀請我去中青報實習,她認為能吃苦、能沉下心去學習是校媒人應有的品質,這正是她在我身上看到的,而這些品質正是我在校報學到的。”余致楠分享道。“在全國3.6萬張圖片中,我們的作品獲得了二等獎和三等獎,由韓國前總理李壽成、著名紀實攝影家解海龍、亞洲教育北京論壇秘書長姚望、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翁翔等嘉賓為我們頒獎,如果沒有校報的鍛煉機會,不曾想過能接觸到這些優秀的記者。”這是校報記者趙熠、申凱豐參加由亞洲教育北京論壇和中國青年報聯合發起的 “亞洲大學生攝影大賽”……眼觀新聞,腳走八方。白巖松老師在我校演講時說:“我害怕人人談方向,比起談方向我更喜歡談方法,因為方法決定方向。”校報給了他們一個跳出學校去看外面世界的機會,又在機會來臨之前,培養了他們作為校園記者扎實的專業技能和正確的新聞價值觀,這讓他們有了充足的準備,厚積薄發。
      一屆又一屆同大校報人都曾在“校媒人”的稱謂下努力拼搏。讓人感動的、艷羨的,是一代代、一屆屆校報人的相互幫扶和搭橋鋪路,這是一種傳承,讓同大校報記者團可以在山西校媒的舞臺上獨樹一幟、在中青報的平臺上嶄露頭角。
      適應時代,改革創新校報和校報記者團作為學校新聞宣傳的主陣地和媒體新人的練兵場,一直是講好同大故事、展示同大風采的重要平臺。在融媒體時代,媒介融合成為媒體改革的首要目標。校報記者團的建設由此開啟了打造多種媒介融合發展、多種渠道共同發聲、多種資源共享的新時代校園媒體建設之路。
      校報記者團一直以培養新聞采寫、報紙編排、宣傳策劃、攝影等專業素養的學生記者為己任,堅持做有深度有溫度的優質原創新聞,但在校園信息同質化、短視頻迅猛發展、缺乏交流互動服務意識等現狀下,如何貼近師生成為制約校報記者團發展的瓶頸問題,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從“內容為王”到“內容+為王”的改革之路由此開啟,在做好原創內容、新聞報道表現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兼顧內容運營、內容分發等方面的考量,拓展傳播渠道———頭條、抖音、微博,借助大數據技術推薦,讓同大聲音傳播得更遠;通過熱點話題加強與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與社會力量和流量較大的自媒體合作舉辦品牌活動擴大記者團影響力,并藉此培養和鍛造全能型學生記者隊伍。
      深耕原創,深刻闡釋觀點和思想。作為校報的拓展陣地,校報記者團期微信平臺開辟了同話、瞰同、同影、木同、同享五個欄目,不斷創作呈現有熱度、溫度、深度的作品,彰顯同大情懷,展示同大魅力。
      新媒體時代,校報記者團需要按照新媒體的生產規律進行內容生產,同時給校報供稿。“我們總是想方設法,通過不同形式讓校園新聞更加貼近學生。”校報記者說,“一篇好內容需要醞釀,短的醞釀一星期、半個月,長的大稿要幾個月乃至半年……”對自己的嚴苛要求,使他們的文字功底、運營能力等得到很大提升,使優質原創內容的順利生產成為現實:“實錄 |白巖松大同大學演講最全稿”推文,他們全程錄音,文章寫到凌晨4點,最后推出了長達兩個小時的音頻,近兩萬字的文字報道,推文被校內外的網友大量點贊分享,2017年閱讀量首次破萬;同大考研篇,校報記者團成員凌晨5點起床,冒著呼嘯寒風用相機在校園各個地點拍攝為考研奮戰的同學,為他們的“最后一公里”加油鼓勁,閱讀量達到2萬+,在朋友圈刷屏……我們的角度,同大的溫度。“視頻|同大沒有悲秋,只有豐收的果實!”在表現同大美麗秋景的同時引申到學校2018年沉甸甸的收獲;“同影 |最全角度舞蹈大賽”,記者們在彩排期間連續跟拍兩天:“我們提前觀察好每個節目的最美角度和光線,在正式比賽的那天才能及時跑位,并且拍到了最全角度的美圖。”一名校報攝影記者,到畢業時大約要拍攝10萬+張圖片,成功作品積存在硬盤里月超過1000G+。而這些,終會成為同大的珍貴歷史記錄。前期的精心策劃,采訪中的精誠合作,創作中的精心打磨,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原創精品,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校報記者們做有熱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宣傳的理想追求。
      舉辦參與創新活動,形成品牌。校報記者團參與了由國家旅游局和中國青年報聯合舉辦的“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背包行”活動,從眾多985、211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優秀傳播獎”;積極主辦“尋找年味,留住年味”活動,承辦第一屆大學生原創手機漫畫大賽、中國高校傳媒聯盟“2019水公益計劃”活動……他們自發組織參與了大同火山地形越野跑挑戰賽等市級跟蹤報道活動,獲得了社會媒體的廣泛好評和認可。他們用年輕的思維和視角,成就同大大學生記者的新形象。
      一支隊伍,一群良師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好的攝影作品要去耐心地讀,讀它的構圖、光線、角度……”李太榮老師的神情總是那么殷切,恨不得把自己的“一桶水”兜底傾瀉而出,澆灌滋養出更多的花。“終于‘難產’般的結束了。”這是王麗芹老師幫學生記者改稿至深夜終于產出作品后常說的話。“他們不管多忙,從來都有求必應,有時候臨近深夜,有時候是在凌晨。”“校報的老師是我們的業務指導老師,更是我們的人生導師。他們會花時間和我們談心、講他們的人生經歷和處事經驗,和他們聊天總能開拓我的視野,不論對于學習和處事,還是社交都有很大幫助。”“很幸運在大學遇到教我真正知識的老師,他們好像有‘特異功能’一眼就能透視出關鍵問題。”在校報呆久了,記者團的成員們常有這樣的心聲。在幾位老師的精心栽培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走出同大走向社會,成為 《《中國青年報》中國文化報》《南方周末》《山西經濟日報》《山西晚報》《運城日報》《大同日報》等媒體的中堅力量。
      “有一段時間真的是忙到爆炸,一篇接一篇的稿件源源不斷地擠榨著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備忘錄上寫滿了需要完成的事件,倒也奇怪,當時覺得事情像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后來才覺得那段時光是那么充實,不想未來,只做現在。所幸我們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勠力同心。”采編記者說,“如今,我們結束了單打獨斗的時代,心在一起,就沒有邁不過的坎。”一系列共同承辦的大小型活動、推出高質量推文、想方設法地改造環境、開辟新道路,艱辛栽培部員……這多半年來,記者團的每個人都費盡了心血,但所有的努力都有跡可循:承辦的活動受到中青報老師的認可,多篇爆款媒體產品在朋友圈刷屏,校報記者團在校內外也有一定影響力。
      “校報記者團是一個流動的營地,不斷有人來來往往,可它在我們心里的地位是撼動不了的,它是一段經歷、一段成長,和一群有趣的朋友共同成長的難忘經歷。”對于校報記者團來說,每個人都不可或缺,從學生記者到每一位老師,再到所有關心它成長的小伙伴;每個部門都必不可少,從常務的策劃,到采編運營視覺的各項實施;每一個業務流程都支撐著它的運轉。他們都生活在“同大校報記者團”這個大家庭里,從這里出發,在這里長大。
      致敬校媒人的風雨陪伴,致敬為這個團隊奉獻過的所有人。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亚洲偷偷自拍高清|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