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石大精神鼓舞下,一代代石大人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為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張復彥校友是鉆井工程專業1964屆畢業生,畢業后就一直在石油行業奮斗。對他來說,學習石油主干專業不是偶然。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使貧油的中國志氣大增,但技術落后、人才匱乏等石油行業發展問題也日益凸顯。年輕的張復彥心懷家國,毅然報考北京石油學院,踏上了石油之路。工作后,面對戈壁險灘、草原荒漠的施工環境,面對長途跋涉、不分晝夜的工作周期,面對遠離故土、思念家人的心理壓力,他始終懷揣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傳承石大精神,坦然應對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他說:“在石油行業工作多年,親身感受著石油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石大學子為石油技術進步作出的貢獻,很欣慰,也很自豪,希望更多石油學子為國家石油行業發展建功立業。”
馬克思主義學院2011屆研究生丁小梅校友返校參加校慶活動,重走校園后,她情不自禁地感嘆校園變化之大、之美。畢業后選擇在北京市昌平區做一名高中教師,從事高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她,很感謝在母校求學期間學到能夠讓她安身立命的知識和技能,感謝當時的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給予的無微不至的幫助,感謝恩師在日常學業中、寫畢業論文時對她的悉心輔導。她說:“我現在也是一名教師,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擔當和責任,我會用我在母校所學,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弘揚石大精神,全心教導學生,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施艷君老師自1994年到石大,在多個崗位上工作過。20余年的工作生涯讓她見證了石大發展。她說,看著石大師資力量越來越強、教學軟硬件設備更新換代、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教學綜合改革深入實施、“雙一流”建設穩步推進,感覺石大發展蒸蒸日上,也讓全校教職員工的干勁更加充足,讓工作多年的老員工對學校的感情更加深厚。“年紀越來越大,但我為學校發展努力工作的決心依然沒有變過。”施艷君滿懷深情地說。
石油工程學院2006級張磊校友行走在石大校園中,仿佛與往昔邂逅,石大校園曾經陪伴他走過了最充實、最重要的一段人生旅途。想起2003年石大師生團結一心、共抗非典的經歷,讓他愈發覺得師生情誼的彌足珍貴,以及鐫刻在心底的石大精神的強大力量。現供職于斯倫貝謝中國公司的張磊校友,工作中始終秉承石大校訓,牢記石大精神,也始終認識到作為石大人為石油行業發展所擔負的責任。“‘今日我以石大為榮,明日石大以我為榮’,這句話激勵我們石大學子永遠拼搏向上、永遠勤勉工作。”張磊校友堅定地說。
金秋的北京陽光燦爛,軍都山下的石大校園喜氣洋洋。來自國內外的校友游覽校園、合影留念,回憶青春故事,暢敘石大情懷,他們對蓬勃發展的母校未來充滿無限期待,送上深深祝福。
原圖書館館長曹承彬與愛人一起來參加校慶活動,他說:“緣起石大,相伴一生!1955年我來到北京石油學院工作,并在石大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人。我們的故事從石大開始,我們在石大相識相知,一起陪伴著母校成長,雖已經歷歲月滄桑,滿頭華發,但我們要一直陪伴母校走下去!”
1970級石油地質專業谷存義校友在油田一線工作,一干就是大半輩子,為石油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看到母校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倍感欣慰,表示會持續關心關注石大的發展,希望一代代石油學子接續努力,為石油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1958級鄒荷瓶校友經常關注學校發展動態,得知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要播放石大65周年校慶專題紀錄片《我為祖國獻石油》時,早早就守在電視機旁。看到紀錄片里展示的石大為國家石油石化工業作出的貢獻,做為石大學子的她心里樂開了花。她說:“希望石大發展越來越好,祝福母校六十五周歲生日快樂!”
1985級鉆井工程專業張金成校友說:“65年的時光里,石大越過艱辛、走向輝煌,曾經在困境中點燃斗志,在躑躅中謀求發展,在璀璨中追求突破。如今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師資力量穩步提高,教學業績令人矚目,展望未來,母校定會大步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2002級英語專業趙夢校友返校期間在圖書館前穿上了許久沒有穿過的學士服。她說:“畢業多年后回到母校,校園變得更加美麗,還是感覺那么親切,有回家的味道。見到當年的老同學也讓我們感嘆時光如梭,對母校的眷戀情懷也讓我們凝聚一心。”
化學工程學院2006級時滿校友看到由原來的北校園、南校園,拓展到有了東校園,還在新疆建設了克拉瑪依校區,內心為學校的變化感到欣喜。他說:“學校的發展成就凝結著每位石大人的心血,也讓我們以石大為榮。雖然離開母校校園,但求索求知之心未變,我也會繼續努力,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文/大學生記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