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水利局:
治水管水護水興水 全力做好銀城水文章
益陽市位于湘中偏北,西南部山區的梅城為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東北部地處洞庭湖腹地,資江橫貫其中,長江“三口”來水迂回切割,省內湘資沅澧四水匯集,既是長江的“水袋子”,又是洞庭湖的“鍋底子”。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益陽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憂患是水患。改革開放40年以來,全市大力打造民生水利、安全水利、生態水利,開創了治水興水管水新局面。
防汛抗災能力全面提升。近年來,全市全面實現了防汛抗旱“五個確?!蹦繕耍撼晒Ψ烙?013年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大旱、2014年“7.12”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016年、2017年資水流域超98洪水。特別是面對2017年暴雨洪水的嚴重威脅,全市黨政軍民奮力抗洪救災,共出動70.11萬人次投身巡堤查險處險搶險,打贏了一場艱苦卓絕、險象環生的家園保衛戰。并以千分之一的機率,成功搶護了赫山區羊角堤段特大管涌險情,確保了爛泥湖垸內60余萬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全市緊緊圍繞水利“十大工程”建設目標,全面推進洞庭湖綜合治理、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城市防洪、河湖生態修復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設,百姓幸福指數和獲得感直線上升。其中投入18.3億元興建工程930處,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349.68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5%,受益人口覆蓋95個鄉鎮1300多個行政村;全市511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完成;堤防管護水平全面提高,市中心城區江南、江北防洪大堤防洪標準由過去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重點垸防洪標準提高到二十年一遇;重點澇區排澇能力建設大幅提升,自本世紀初至2015年,全市共投入資金9.3億元完成大型泵站更新改造11處、改造裝機14萬千瓦,全市恢復或新增排澇受益面積249萬畝。
水生態環境明顯優化。近年來先后投入20多億元,對境內20多條河流、35個內湖進行治理,水生態環境逐漸向好。重點圍繞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在開展四水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及水土保持項目建設的同時,積極自籌資金完成了皇家湖濕地生態保護、團洲閘等重點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啟動和推進了沅江“五湖連通”、南縣南茅運河生態走廊、蘭溪河志溪河綜合整治及資江益陽城區段風貌帶建設,河湖生態逐步改善。積極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全市取締非法砂場340處,資江和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已全面禁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基本實現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實現了從區域到流域、從江河湖泊到溝港渠道的責任網絡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