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學院舉辦畢業展
美術學院一直堅持“美育德育”教育至上、思想自由的學術氣度,多專業兼容并蓄。2018年,美術學院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學校第二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旨在于心靈之境塑造藝術教育改革的精神素質。
構建藝術生態結構,串聯多元化美術專業形態以“多元互動,內外相容”為發展的總體原則,凝練專業特色,形成大美術觀下的新格局。美術學院下設多個專業,每個專業既相對獨立又密切相關,特色鮮明,而追根溯源,又都是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一脈相承的淵源讓專業之間觸類旁通。
美術學院致力于構建科學的藝術生態結構,打造專業化實訓室、電子平臺、實踐基地、慕課與翻轉課堂,在繪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這四個專業間打破壁壘,內外相容,展現多元化的美術專業形態,這些專業形態有機銜接,形成多元化、一體化的藝術教育專業鏈式平臺,培養學生的自我整合和創新能力。學院以融合的多專業教師團隊為串聯紐帶,建立起繪畫、設計、動畫各專業間互融共長的師資隊伍,增強不同專業間教師的學術交流和實踐合作,建立課程之間有效的銜接,逐步實現課程教學的改革。
繼承傳統脈絡與順應時代發展并進的美術教育愿景“繼承與發展”是美術學院2018年專業建設的關鍵詞,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保存專業特色的同時,依據專業規范和專業認證標準,修訂2018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繪畫(師范)、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專業建設,使專業發展具有傳統藝術專業的底蘊和文化內涵,同時輔以應用型美術專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以“知行合一”的實踐能力和“求真求善求美”的主體品質為標桿,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升專業競爭力與人才輸出質量。
專業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順應時代發展,按照教育部最新的專業認證標準,改革現有的教學體系和課程結構,創新培養模式,讓學生具備創造原創性藝術作品兼有商業化藝術作品的能力,增加對藝術市場的分析課程,讓學生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出擁有依據市場需求創作或者設計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神兼修,相輔相成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盡其能,必先得其法”。加強美術學院實驗中心建設,推進專業工作室、實驗室的高標準改造和先進實驗設備引進。美術學院的大部分專業實踐類課程都是以特定手工藝在富有開拓性的藝術觀念的引導下,超越傳統藝術形態而成的。重點將完成環境設計工作室的建設與驗收工作、動畫專業實訓教室的設備更新、畫室的出新規劃、綜合繪畫教室搬遷、多功能投影會議室改造等工作,讓課堂實踐教學更具可操作性。同時,提升美術學院整體的藝術學術氛圍———內外兼修,在注重內涵建設的同時,讓學院的外部環境更加契合美術學院的意境與情韻。
內外相容,不拘一格,寒木春華,彼此映照《詩經·小雅》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納外部力量,汲取各方資源,強勢推動美術學院教育教學發展。大力推進學院與企業更深層次的合作,讓校企合作不只流于形式,積極探索開發“嵌入式”培養模式,借鑒已有的校企合作經驗,發展校外實踐實習基地,把企業實訓引入教學環節,讓實踐教學呈現多元化發展。
充分吸收社會資源,構建各類合作平臺,除校企合作,還有師范專業的高校+中小學合作、高校+高校合作、工作室+工作室合作等多樣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合作無界,內外相容。
繼續加強國際交流活動,繼續落實中英(德蒙福特大學)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選派教師和學生進行考察交流及課程學習。
美術學院將進一步統一思想、凝心聚力,著力推進內涵建設,以學科、平臺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不斷提高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水平,擴大美術學院的影響力,為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