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建學院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紀實
4月底,機建學院建工系城鄉規劃專業大四學生李鳳琪來到貴州,和遵義市規劃設計院簽下聘用協議,正式成為該院一名規劃設計師。3月初投簡歷時,參與了軍運會立面改造項目、武漢市向陽社區改造項目、“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項目等多項實際工程的她,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青睞,來招聘的副總翻看履歷后當場拍板定下了李鳳琪。而她的同學彭定濤也早在3月就和武漢正華設計院簽了就業協議。此前,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已連續兩年達到了94%以上,2017年更是以100%的就業率名列學校就業率排名前茅。
城鄉規劃專業的畢業生在求職時受歡迎,和該專業在人才培養上堅持“以實踐促教學,以項目塑人才,以專業惠地方”的思路分不開。經過十余年的鍛造,該專業如今已建立起一套“校企合作開展項目、實踐教學貫穿始終、應用為主服務地方”的特色人才培養機制。李鳳琪、彭定濤等一大批學子就是這種“接地氣”的特色培養機制的受益者。
校企合作拿下軍運項目讓培養“上檔次”
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武漢舉行。為辦好軍運會,不僅要新建、改建35個場館;還有217條、總計800多公里的道路沿線要從地面、立面到空中進行美化、彩化、綠化、亮化。來自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單位的國內高層次設計專家及武漢園林建筑設計規劃院、中交二院等眾多優秀的本土設計院都投入到了這場國際矚目的盛會各種設計項目中。
拿下沌口片區沿街立面整治提升工程項目的中交二院遇到了難題。做改造工程前必須繪制立面圖,這需要掌握建筑外觀尺寸、戶型及窗戶、空調位等的準確數據。但因開發區沿線建筑年代跨度大、改造多,很多房子初建資料沒有存檔或實際外觀與原始圖紙不符,所以中交二院面臨400余棟各式建筑要重新拍照實測后才能繪制設計底圖的局面,而項目設計周期僅3個月,幾乎只有正常設計周期的一半。要如期完成項目必須尋求有經驗和能力的團隊合作,該院建筑院經營部主任劉毅想到了曾經的同事董晶。
作為江大機建學院建工系系主任、城鄉規劃專業負責人的董晶也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契機。城鄉規劃專業設計團隊如果能拿下軍運會相關項目,對該專業的知名度和學生能力的提升都會有很大幫助,也能給學生在將來的求職履歷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為重要的是,這和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武漢建設發展的理念是吻合的。在向校、院兩級領導匯報并詳細分析可行性后,2018年3月,她與中交二院正式簽定橫向課題協議,帶著宋浩、陳剛、江波3位老師和30余名本專業大二、大三的學生加入到軍運會沌口片區沿街立面整治提升工程項目中。
軍運會組委會根據地段重要性的不同,把全市的整治提升工程分為一般整治、重點整治和卓越片區核心整治三個等級,越靠近體育中心主會場整治的等級就越高。我校城鄉規劃專業設計團隊承擔的項目從升官渡起至南四環線止,總長度16.1公里,包括了金色港灣、綠島花園,寧康路、湘隆時代廣場在內的10個路段,幾乎涵蓋了大部分核心片區。團隊需要完成全線共計441棟建筑的立面圖繪制及建筑立面的修繕和裝飾設計。
董晶說,這樣的項目,時間緊、量又大、專業要求高。既然拿下來了,就兩個字,一是勤二是鉆。靠勤奮搶項目時間,靠鉆研保設計質量。
沒有建筑物原始數據就去市規劃局信息庫調取建筑模型圖,再一棟棟拉出長、寬、高的標尺,截圖帶回來作為繪制的基礎資料;建筑物外觀改變大,就去實地勘測拍照,再與調取的截圖比對;學生們繪出的工程圖不嚴謹、標準線不規范,老師們就一頁頁核,發回去一根根改……團隊的4名老師帶著30余個學生分成4組,分工協作。他們為核準一條路的長短、一個樓棟的層高甚至一扇窗戶的位置,有時需要往返跑好幾趟,拍大量照片,拉無數對比線和參照系。遇到十幾、二十層的高樓,團隊成員們得跑到馬路對面仰著頭數幾十分鐘的窗戶和空調位;有的樓層被樹木擋住,還得和附近單位商量,進相鄰的單位獲取可視位置拍攝測量。
規劃專業的課程緊,學生參與的課題只能利用晚上和雙休進行。為了方便隨時和學生溝通,4位專業老師連手機里都裝了繪圖和看圖的軟件。董晶笑著告訴記者:“那段時間,老師們晚上12點改圖,雙休帶隊去現場實勘、拍照都是常態。”
2015級學生彭定濤是其中一組的組長,自己也承擔了相應的測繪任務?!袄?,壓力大,每天都在想怎樣才能最有效率安排組員們的工作。繪圖的精度要求、規范程度也都比課堂作業嚴謹,容不得一點馬虎。”彭定濤說,三個月里僅他們小組9名成員就測量、繪制了金色港灣、奧林花園等7個小區90余棟房子的立面圖并給出了修繕設計方案,出了整整90張0號的工程圖紙。“收獲很大。一個月畫得圖比一學期都多,繪圖的速度、精度和嚴謹度都有了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規劃設計師的思維和眼界有了拓展。做立面設計時我找過很多參考資料,有時為了不同的視覺效果,除了找不同材質貼面試看,還會一次次去現場體驗。有時上午走一圈下午再走一圈,天晴去一次下雨再去一次,就為了感覺不同光線帶給建筑物立面的效果,這是以前做課堂大作業時沒有過的經歷和職業責任感。”參與這樣的大項目也讓彭定濤求職有了明顯優勢。作為省內第一批擁有建筑甲級資質的大公司,武漢正華設計院在看過他的履歷后,于3月第一次面試時就和他簽了就業協議。
2018年6月,城規專業設計團隊順利完成了軍運會沌口片區沿街立面整治提升工程項目一期繪制與設計,并通過了四輪嚴格的專家評審,獲得了專家們的肯定。
實踐教學貫穿始終讓培養“接地氣”
“我們對學生的培養不僅要依靠課本和實驗室,更要依靠實際的工程項目。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社區里弄,去接觸真正的建筑與用地,人情與世故。城鄉規劃設計師是為人服務的,為城鄉宜居環境、用地合理規劃服務的。一個以服務地方建設為主的應用型專業,在人才培養上必須接地氣?!弊鳛槌青l規劃專業的負責人,董晶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一直有著清晰的認知和獨到的見解。
實際上,城鄉規劃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工程設計項目,服務地方建設已經有12年的歷史了,很多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也都是直接從自己參與的工程項目中選取的。
現在已經是湖北省工業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企劃部部長、設計院院長的李毅是2008年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該專業第一批學生。從那年開始直到2018年,城鄉規劃設計專業的老師們帶著大二到大四的一屆屆學生,參與了黃陂、新洲、蔡甸、鐘祥等地近千個村落遷村并點、用地規劃、道路連通、園林景觀、村落風情的設計改造。中國鄉村建設經過十余年發展,項目名稱從“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到“美麗鄉村”規劃建設,該專業師生們一直是深度參與。老師們將實踐教學深耕于城鄉設計規劃工程項目中,讓學生們真學、真看、真做、真歷練,不僅在人才培養上接了“地氣”,也讓專業教學充滿活力和探索性,同時真正服務了地方建設。
時隔8年,2008級學生王雅金對自己2011年參與新洲蓮花塘村規劃設計項目仍記憶猶新。那是她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規劃設計項目,也是她大四畢業設計的內容。
在蓮花塘村的規劃設計中,她和指導老師華秋月、董晶、宋浩一起,研究了西遞、宏村等多個已有徽派特色村落的建筑風格特點,結合湖北本土文化及蓮花塘村自身的環境,以村里的水塘為中心,設計出“半月塘”景觀節點,并在近旁規劃出一個村委會服務廳,為村民提供了政策傳達、生活服務、休息交流的場所?!鞍朐绿恋脑O計以‘花未開全月未圓’為思路,寓意著村子以后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整個設計將當地自然景觀與便民設施做了很好的結合,在用地規劃、環境布置、景觀節點打造和風格呈現上體現出了專業性和實用性。這個規劃方案讓村民們非常滿意。”王雅金說,在大學階段就能參與“美麗鄉村”規劃、“新農村”規劃等工程項目,對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設計能力也有了較大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鍛煉了溝通能力、協作能力以及針對問題尋找解決路徑的工作方法,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畢業時,王雅金以優異的成績和豐富的專業實踐經歷,順利通過云南大學研究生面試。三年后,她又被武漢市規劃研究院錄用為規劃設計師。
和王雅金比起來,現在正在讀大四的李鳳琪參與實際工程的時間更早一些,她從大二開始就加入了“美麗鄉村”項目團隊,在華秋月等老師的指導下,和同學們一起完成了蔡甸上獨山村旅游風情村落規劃設計工程;大三又參與了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教學樓外立面改造設計項目和軍運會設計項目。如今,她正在做的畢業設計《向陽社區更新規劃》是該專業教師宋浩今年與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簽訂的老舊社區規劃項目。四年大學學習,有三年都參與實際工程項目,使李鳳琪對城鄉規劃設計的各項工作流程輕車熟路,也是她簡歷上最“吸睛”的部分,讓她從眾多高校畢業生里脫穎而出,第一次面試就被貴州遵義市規劃設計院來漢招聘的副總定了下來。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實際工程中熟悉流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設計思路,勇于表達觀點,學會與人溝通,鼓勵他們通過項目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畢業論文或設計選題,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比單純課堂教學與模擬實踐的效果要好得多。我們就是要把‘真題假做’變成‘真題真做’,把實踐環節貫穿教學始終,讓人才培養真正接上地氣。”該專業教師宋浩如是說。
以心塑業讓培養“創一流”
城鄉規劃說到底,是為人和環境服務的。一名合格的城鄉規劃設計師,除了過硬的專業本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共情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想問題,以期達到開發者的利益、使用者的權益和設計師的專業三者之間的平衡。董晶說,學生在課堂里做設計是在一塊未開發的空地上做規劃,可以天馬行空盡情發揮。但實際工程中,許多是存量改造,在已有框架里做調整,受用地面積、建筑現狀、訴求分歧、資金額度大小等諸多情況限制,這就要求規劃設計師在具有專業性的同時,也要有容納度和理解力。要能協調外部因素,學會傾聽訴求并進行有效溝通。“我們希望培養出‘耐得煩、沉得下、聽得進、想得出’的城鄉規劃設計師?!?br> 為培養學生的“共情心”,以及和人、物、空間、自然“打交道”的綜合素質,也為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實踐水平和凝聚力,2018年8月,在張幸平校長的關心下,該專業與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編展處合作,拿下了漢陽區向陽社區和洪山區黎明社區的社區改造規劃項目。作為武漢市的重點項目之一,社區改造規劃始于2017年,是一項針對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成的老舊小區進行提檔升級的存量改造規劃。與以往拆遷還建不同,該項目的核心在不拆遷只做調整更新,這就要求規劃設計人員充分考察居民意愿,再因地制宜做出改造設計規劃方案。
今年3月,兩個社區改造規劃項目啟動。該專業有7名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加入到設計團隊中,涉及規劃、建筑、結構、造價、管理等諸多專業方向。他們帶著近百名學生踏勘環境、探訪居民后設計了調查問卷,又利用雙休在社區設點宣講,發放問卷。黎明社區有799戶人家,師生們就發了799份問卷,以求最大限度了解居民們的改造意愿,其問卷發放和回收率均位列各試點社區之首。老社區沒有電梯,幾十棟8層樓房全靠師生們腿爬。4月上旬,該專業設計團隊在綜合各方意見后,設計出了涵蓋停車、晾曬,環境整治,物業建立等居民最想解決問題的十個改造項目包,再次發到社區讓居民投票,取票數最多的6個進行設計改造。
“我們之前對存量改造沒有經驗,比如進駐商鋪,我們最初考慮的是咖啡館、書吧,但老小區需要的卻是便民設施。后來在老師指導下,我們做了養老、醫療、五金等與生活相關的商鋪引入規劃。”參與向陽社區改造項目的學生李鳳琪回憶起整個過程興致仍然很高?!白畲蟮氖斋@在于學會了站在對方立場上想問題。立體停車空間和遮陽棚的設計都是基于溝通與理解的結果?!崩铠P琪是在向陽社區踏勘時和幾位70多歲的老人交談,了解到他們待在小區容易寂寞,雨天也想戶外活動。于是她在中心廣場上規劃了遮陽棚。立體停車空間則是因小區用地緊張,需解決的問題多。團隊成員們設計了用植草磚(綠植固定方磚)鋪設停車位,同時解決停車、綠化、凈化問題,再利用停車位上方的空間架設鋼架,解決晾曬問題。在有限的公共空間里復式利用,一舉三得。
大四學子彭定濤在黎明社區改造項目中設計了一條綠色無障礙慢行步道,解決了有行動障礙的老人在小區散步難的問題。“入戶調查時我得知有老人癱瘓行動不便,就做了這個設計。這是我第一次利用專業真正幫到了別人。我很自豪!”
據悉,在今年4月23號洪山區領導召開的轄區三個試點社區設計成果中期匯報會上,我校規劃設計團隊的成果在設計質量、完成度及可實施性上都優異于另兩家具有甲級規劃資質編制單位的成果,也因此得到了區領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區各部門的高度贊揚。
事實上,多年來該專業能堅持這樣的特色人才培養理念并取得成效,和校、院兩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分不開。專業負責人董晶說,機建學院的歷任院領導都很支持專業培養方案,原副院長華秋月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設計項目的課題負責人之一,親自帶著一屆屆學生走村進舍做項目。校長張幸平也對該專業的發展非常重視,除專門邀請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奇志來校作學術報告,還積極幫助聯系市級相關課題,促成校企合作,服務地方建設發展。
針對專業課程多、作業量大、實踐環節時間長的特點,2015年3月,城鄉規劃設計專業啟動了學制四升五計劃,并于2017年申報成功。從去年開始該專業學制正式變更為5年,更好地適應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的需要。如今,該專業又在申報大數據實驗室,將GIS(地理信息系統)和BIM(全國目前在建筑行業大力推廣的大數據軟件)相融合,并組織學生參加有國內行業最高獎之稱的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城市設計競賽,與全國城鄉規劃專業師生同場競技,希望以此促進專業發展,向著星級專業、一流學科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