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04年一部法國電影 《暴力街區》使跑酷運動進入人們的視野開始,到今年央視春晚上的大型舞蹈《追夢》創新運用了跑酷元素,這項新興街頭疾走運動立刻吸引了年輕人的眼球,它結合了跑、跳、攀爬等動作。在跑酷的基本動作中,一個空翻就能讓觀看者心驚肉跳!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我校校園里竟也出現了這樣一群跑酷愛好者!
2008年,馬超在時尚雜志上初識“跑酷”二字,看完《暴力街區》這部電影,從小喜歡蹦跳的他一下迷上了這項運動。然而當時周圍還沒有會跑酷的玩家,大多數人還不知道“跑酷”的意思。他只能自己去網上搜視頻,模仿視頻中練習者的動作,一點點琢磨著練。一段時間摸索后,他產生了建隊的想法。于是,2009年菏澤第一個跑酷隊“自由穿越”成立了,很快,他便由一個 “光桿司令”成為有著十名隊員的隊長,“自由穿越”跑酷隊也在一天天發展。“了解的人還不多,訓練時很多人觀看,問我們這是什么運動,”馬超說,“這是限制跑酷發展的一個因素,不過,隨著跑酷運動的開展,越來越多人會了解跑酷,加入我們的隊伍”。
2009年,馬超作為菏澤市唯一的代表參加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極限跑酷大賽 。由于各種因素限制,他并沒能取得名次。但作為一個新人,這卻是非常寶貴的經歷,不僅開闊了眼界,還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跑酷愛好者,讓他發現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回來后,他加上了各地“酷友”的QQ群,一邊與“酷友”們交流心得,一邊通過發帖在菏澤市大小論壇宣傳跑酷,尋找像他一樣的愛好者。
劉子源,我校機電系09級學生,從關注國內一個小小的跑酷隊開始了解跑酷。之后在網上巧識馬超,便毫不猶豫加入了這支隊伍。在他同學看來:跑酷是一項“socool”的運動,但只可觀賞,對于他們來說簡直遙不可及。然而劉子源卻覺得跑酷雖辛苦但也特好玩,訓練的人越多,他就越興奮。超越身體和心理的極限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滿足感。
王言是我校體育系09級一名女生,也是“自由穿越”里唯一的女生,她被其他隊員戲稱“菏澤第一人”。王言偶然看見他們在校園里訓練便立即主動要求加入隊伍,這讓馬超非常意外,男生都不敢挑戰的事女生卻敢于嘗試,讓人不得不佩服這個小女生的勇氣!
對于“自由穿越”來說,他們的訓練場地是欄桿、樓梯等任意地方,只要有障礙物的地方就可成為訓練場地。而他們的運動裝備也極其簡單,一身運動服加一雙運動鞋便可輕裝上陣。在隊伍中,最小的只有十歲,雖然做不了難度大的動作,態度卻很認真。馬超說:“這個小男孩每次都是爺爺領著來訓練,他爺爺全當讓孫兒強身健體了!”
除了掌握那些難度大的跳法,對于跑酷練習者來說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克服心理的恐懼,挑戰一個新的極限動作不僅需要扎實的功底,更要有一股沖勁,這就要求運動員有足夠的勇氣。而這也正是跑酷的意義所在:在不斷穿越障礙物與反復練習中培養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劉子源說:“跑酷是一項永無止境的運動,在跑酷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超越自己,告誡自己決不輕言放棄!”在談及到這種運動的危險性時,馬超說:“這種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性,由于剛剛起步,條件受限,自己也受過傷,現在已經痊愈,只要小心謹慎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現在都是基本動作,不會很危險,慢慢發展,條件允許時會增加保護措施。”這支年輕的隊伍不久前接受了菏澤電視臺的采訪,向更多人展示出他們年輕爽朗的姿態。
這樣一群走走跳跳、不安分走路的年輕人,不免會吸引路人驚奇的目光。有人取笑他們也有人很欣賞,對此,他們都是一笑置之。馬超說:“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了唄!跑酷是一項群體運動,人越多,越能玩出彩,玩出樂趣。而且一起交流,進步更快。”建一支最好的跑酷隊,這是他要實現的愿望。如果有一天你也見到這么一群飛檐走壁、上串下跳的年輕人時請不要驚訝,更不要苦口婆心地勸說,因為那是屬于他們生活的藝術。 (學生記者 袁菲 金偉 郭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