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边@是德國偉大詩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的一句話。在皖醫就有這樣一位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讓看起來枯燥的理論在聽眾心中擦出火花,引起共鳴。他是誨人不倦、知行并重的長者,是知識淵博、熱愛教育的老師。他就是社科部的黃遠壽副教授,院報記者團部分同學有幸對黃老師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訪。
10月29日上午,社科部組織公開課教學,黃遠壽副教授擔任主講。由于備課認真、準備充分、語言生動且富有激情,講解內容為大學生十分關注的話題,所以整個授課過程十分精彩,富有感染力,課堂上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校黨委委員、社科部主任王方根認為,黃老師授課體現了一位老教師的授課水平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其他老師紛紛表示要向黃老師學習,將書本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督導組組長楊解人教授認為,通過此次公開課的觀摩也使自己學到了很多,尤其在教學互動環節,黃遠壽副教授讓學生課間以遞紙條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在下堂課上作出解答,這一方法值得推廣。
一堂公開課,只是黃遠壽老師眾多精彩課堂的一個縮影。在公開課之外的更多課堂,黃老師同樣傾注了滿腔的熱情,他常指導年青教師,備課不能只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思想政治課要因時因人施教。黃老師時刻謹記教學要 “以人為本”。他說,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了解當代大學生,要時刻明了我們的工作出發點是學生,是有感情,有認知能力、社會化的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了解廣大學生的心態和心理需求,只要角度新穎,不落俗套,就會激起我們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熱情。
“跛足而不迷路,趕過健步如飛的人”英國哲學家培根的這句話形象的道出了學習中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常言道“授人以漁,學貴有方”,黃老師正是以他自己的教學工作向我們闡釋了這一點。當我們采訪到老師授課班級的學生時,他們這樣說:“黃老師??!他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籃球領隊呢!他上課通俗易懂卻不失理論深度,課堂氣氛活躍。黃老師課下很注重與我們交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黃老師在采訪中強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回避現實問題,要理解學生,取得同學們的信任,要讓同學們了解,政治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身邊。這么多年的思想教育工作過程中,學生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他們的可塑性,只要我們深入了解學生,挖掘學生思想中的亮點,愿意與他們坦誠地交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一定能建立起一個和諧的教學關系,從而引導他們進入正確的思想軌道。”為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黃老師經常為同學們開設講座,與同學們一起探討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職業觀,為同學們分析在成長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并向大家介紹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處事原則。黃老師先進開放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藝術,深厚的人文素養總能讓聽眾折服。
教育家加里寧曾說:“教育是一種艱苦的事業,優秀的教育家們認為教育不僅是科學事業,而是藝術事業!”黃遠壽老師正是因為把教育看成是藝術,所以從不停止對教學藝術的探索,學生的掌聲是對他執著于教學工作最好的肯定和最高的贊揚。他朝著讓理論不再灰色的目標,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傾注熱情和心血,他的一切彰顯了教育工作者背后的那份榮光。校報記者 蔣慧琴 李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