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寄一縷哀思 尋一份清明




      恰逢清明,和煦的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一草一木都迅速恢復了冬日前的朝氣。在這一天,校團委老師帶領學生會、社聯、樓蘭協會等社團骨干學生來到了北京萬安公墓,祭掃李大釗烈士墓,追憶英烈事跡,汲取革命精神。
      一捧鮮花、一炷馨香,慎終追遠,清明文化在綿綿細雨中代代傳承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在歷史洪流中不斷地革新與發展。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對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仍初心不改。
      追憶緬懷 尋清明之義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4月5日上午9時,校國防社在文化廣場舉行升旗儀式以緬懷革命英烈,傳承紅色精神。英姿颯爽的國旗護衛隊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護衛國旗來到旗桿前。伴隨著莊嚴的國歌,在場的每個人神情肅穆地注視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大家緬懷革命英烈,深切回望他們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甘灑熱血,保護一方安寧,捍衛祖國尊嚴的光榮歷史。
      我校國防社在清明舉行升旗儀式只是我國全民敬重英烈的一個縮影。4月3日,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韓國仁川機場舉行。4月4日,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在遼寧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祖國用最高的禮遇迎接英雄回家。這已不是我國首次迎接烈士回家,自2014年起,我國先后分6批接回599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今日中國之盛世,是英烈們用生命換來的,他們值得我們永世崇敬,我們在清明節向英雄致敬,就是要讓英雄的故事永遠流傳在我們的血脈之中。
      如今,在很多人眼中,清明節,可能僅僅只剩下踏青郊游,走過場式的祭奠,其真正內涵正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思考,清明節對于當下社會所存在的意義。
      清明,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日子。《歷書》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回升,驅逐了冬日的寒意。清明時節,生機盎然,萬物復蘇,我們春游踏青,走近自然,與一草一木來一場芳華邂逅。
      清明,也是我們向先祖先賢表達深深的感恩與眷戀的日子。我們掃墓祭祖,追思先人,懷念那些陪伴我們走過生命的一段路程,卻在某一個瞬間悄然離去,在我們的記憶中越來越模糊的親人、朋友。生離死別的悲酸,魂牽夢縈的眷戀、繚繞心間的哀思都在這一天得到排解。掃墓祭祖中,我們追憶血脈親情,尋找自己的來路,不至于在世事紛雜中丟了自己的根。這一天,四方宗親相聚一堂,重溫親情,為每個人注入一絲家的溫情,為心靈尋回歸屬之地。
      清明,更是對革命先烈表達緬懷與敬仰之情的日子。我們緬懷那些為國奉獻、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緬懷新中國的締造者、建設者、守護者。對抗戰烈士李云鵬、“糖丸爺爺”顧方舟、英勇殉職的基層民警顏日春等無數用生命給我們換來歲月靜好的英雄,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在追思中緬懷,在感動中銘記,在繼承中弘揚,以此告慰他們遠去的英魂。
      在清明,我們尋根問源、凈化心靈、凝聚精神、傳續美德,此時,我們的內心重回清澈明凈,我們的夢想重新滿血起航。
      植根傳統 展文化自信清明是一個美好的詞語。“清”者,清澈也;“明”者,澄明也。寓意著事物純凈的狀態,是事物最高潔的一面。正因如此,古人才把初春出郭尋芳、折柳踏青、灑掃祭祖的節日命名為清明節。清明寄托了人們對春天最美好的期望,對親人最傾心的思念。清明的歷史由來已漸漸模糊,但是人們通過清明節表達的心愿卻亙古未變,并且沉淀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可見,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后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那樣,優秀傳統文化深植人心,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那么,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又該秉持什么樣的態度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雖然關心,但認知程度卻有限。他們大多數人對于傳統文化,往往贊嘆于它的博大精深,卻又止步于它的“不食煙火”。其實,傳統文化既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近年來,各大高校紛紛致力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我校在慶祝建校60周年舉辦了校園之星風采大賽,活動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主題,更加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要求,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廣大青年學子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擔當意識。
      無獨有偶,廈門大學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之一的“清明文化論壇”,就在四月邀請了五位學者挖掘清明節深遠的文化內涵,激發青年學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與思考。
      傳統文化在為大學文化建設助力的同時,也早已滲透于大學悠久的校史文化中。我校具有六十余年的建校歷史,她的每一個轉折都牽動著學校發展的脈搏,同時也凝聚和傳承著熠熠發光的華電精神。從建校伊始的簡陋學院,到如今的“雙一流”建設高校,華電人用“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校敬業、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克服了一個個困難與挑戰,將“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銘刻在每位華電學子心上,始終指引著我們在一路奮進,點亮電力之光。
      以傳統文化之力助益華電文化,以傳統文化之力豐盈華電精神。清明節雖然短暫,但其背后的傳統文化底蘊歷久彌新,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將躬行實踐,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華電精神與文化的血脈傳承之中,經歷歲月的洗禮,不斷地續寫新時代的夢想與輝煌。
      重在行動 守文化之魂“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近日,教育部下發《關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決定在全國普通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并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建設100個左右傳承基地。此舉一出,教育界和文化界都大為振奮,各大高校積極響應,舉辦各種國學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校響應教育部號召,積極開展各種國學活動。在第210期華電大講堂中,人文學院教授作了一場題為“傳統文化與道德修養”的講座,闡述了修身行善積德的智慧。2017年12月,“舞吾·少年游”國學風主題游園活動在日新園舉辦,以一種活潑的形式展現國學,增強了同學們對國學的興趣,也活躍了校園內的人文氣息。2018年下半學期,我校還開設了有關茶文化的選修課堂,讓同學們深入品味中華優秀傳統理念和價值內涵……清明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它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各大高校也紛紛行動起來守護清明節,發揚光大清明節中“祭祖拜宗,慎終追遠”的文化情懷與精神內涵。華東師范大學于2015年聯合華中師范大學、江蘇大學、山西大學等8所高校,倡議“紀念大學大師,繼承傳統文化”,號召各高校緬懷已故學術先賢,學習他們的道德風尚、學術精神和理想志趣。目前,這一倡議得到了更多高校的響應,形成了有20多所院校組成的中國高校清明文化傳承網絡聯盟,共同營造風清氣正、高雅純粹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校同樣也非常重視清明節,各個學生社團自發組織同學們掃墓祭祖,緬懷先烈。國防社于4月5日在文化廣場舉行升旗儀式緬懷先烈。控計學院學生志愿者積極響應共青團中央號召,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團日暨清明公祭活動,并于4月4日乘車前往常青園海葬紀念碑祭奠楊人堅教授。電力系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大學生前往保定市烈士陵園掃墓,緬懷為祖國和人民獻出生命的英烈們,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繼承他們堅貞不屈、勇于奉獻的優秀品質,也為華電學子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懷。
      莘莘學子多在異地求學,在清明節不能回歸故土,親身感受清明傳統習俗。但只要追思情感常在,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形式,或是掬一抔土,或是奠一杯酒、或是焚一炷香,或是獻一束花、或是點一個贊,都是對先人最好的懷念。只要我們對清明的初心不改,清明文化的基因將永遠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
      每一個節日都有屬于自己的獨家記憶,它們也都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們只有領悟節日背后的傳統文化,才能真正讀懂傳統節日。面對快餐文化的沖擊、西方節日的強植,傳統節日如何屹立不倒?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身上多了一份傳承的責任,要用心守護優秀傳統節日文化,讓其更多走入我們的生活,融入當代社會,不斷探索節日文化更深刻的內涵和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衷心希望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猶如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永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亚洲不卡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