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抓好教學項目 壯大學校發展實力———學習鹿林書記《在變革中搶得先機 在實干中歷練成長》體會
2018年10月,我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取得可喜的階段性成果。合格評估屬于認證模式評估,達到標準就可通過。對獲得“通過”結論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意味著拿到了舉辦本科教育的合格證。在后評估時代,在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在山東省高考志愿填報和投檔模式由“學校+專業”即將調整為“專業+學校”的變局中,學校如何發展,如何站穩一席之地,如何快速壯大自己,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清晰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強化兩拓展”發展戰略。學校2019年年度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一強化兩拓展”發展戰略第二季,全面提升學校綜合實力。
項目驅動是學校壯大發展實力的重要路徑選擇。我們可以按照來源把項目分為縱向項目、橫向項目兩個大類。縱向項目來源于上級政策、文件,有國家級的、省部級的、廳局級的。一所本科高校獲得項目數的多寡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學校綜合實力的數據表象,不僅能為學校爭得項目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夠拉升學校的辦學聲譽。為此,學校給予了足夠的重視。3月份,學校連續組織了兩場上級政策解讀會議,全體校領導、處級干部及各教學單位教研室負責人等有關人員參加會議,教務處、科研處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基于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就上級政策進行了解讀。
搶抓項目正當時。鹿林書記在《在變革中搶得先機 在實干中歷練成長》一文中指出,繼教育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大會之后,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密集出臺。研讀政策、尋找項目、培育禾苗,就成了我們借勢加快壯大學校發展實力的難得機遇和奮進途徑。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理應首先把握形勢,研判文件,深入理解上級政策。以全國教育大會為標志,2018年中國教育吹響了全面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2019年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開局之年。在《2019年工作要點》中,教育部所提到的以新研制、出臺文件為標志的工作就有10余項,有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等。一系列文件的密集出臺,勢必推動省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組織開展相應的工作。這對我們這樣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看待和把握。正如鹿林書記所言,見事早、行動快是事業發展的先機。深入實踐學習大勢,搜集素材分析脈絡、細研動向、超前謀劃,是跟上時代發展的重要先機所在。
深入研判是前提。我們可以把教學項目分為較為成熟已評選多輪且目前正在開展的項目、目前已提出但首輪尚未評出結果或者是尚未有具體舉措的項目兩類。前者如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國家級教學名師、省本科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等。在這些項目中,盡管在省級評選、比賽中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教學成果獎的評選,但凡是分為國家級和省級兩級且必須通過省級評選再推薦參加國家級評選的,我們還沒有真正實現國家級項目的突破。后者如省級一流專業點建設、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建設、省對接“十強”產業的專業集群建設、省高等學校優質在線開放課程、省級本專科生實習實訓示范基地等。前者工作的重點是查擺問題再蓄力,后者的重點是超前謀劃搶先機。
真抓實干是關鍵。鹿林書記說,實干才能化理念為成果,實干才能化實踐為理念。不管是把理念化為成果,還是把實踐化為理念,都需要撲下身子踏踏實實地去干,是主動去干還是被動去干其成效是不一樣的。學習是干。要學上級政策,不僅要了解上級政策是什么,還要弄清上級政策出臺的背景,同時還要厘清是剛出臺的全新的政策,還是一脈相承又有創新點的政策。也就是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學懂弄通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要學標桿學校,不僅要了解標桿學校其教學項目做得怎么樣,更要了解標桿學校為什么能做成這個樣。只是看看對方網站、搜搜網上的相關材料是不夠的。需要到標桿學校深入地學,甚至是反復地學。在這方面,我們還有著不小的差距。更要學行業企業這篇社會大文章。相對而言,我們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更多。學校2019年工作報告指出,聚焦康養文旅行業,打造現代服務業專業集群。作為教學管理部門,需要了解現代服務業,分析現有本科專業之于康養文旅行業的關系,以主動布局專業、整合資源、建設專業,發揮好統籌與指導作用。教學單位需要主動對接相關行業企業,請進來或者是找上門去與對方對話,尋求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與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之間的對接關系。2019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正在推進,主動把專業置于現代服務業這個大局中,主動按照學校專業集群建設的思路對接行業企業,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好,把課程體系構建好,進而推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這就是把“一強化兩拓展”發展戰略落到了實處。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培育項目、凝練成果,項目和成果才能有深厚的根基,才能有足夠的支撐力,才能實現項目質量的提升和項目數量的突破。鹿林書記說,政策的落地在于上下契合。校內亦然。學懂弄通了,就需要把思考的結果變為現實,就需要我們付諸去爭去搶項目的踏踏實實的行動。
持續創新是動力。不斷創新是實干的必然要素。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如果亦步亦趨,肯定會被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形勢所最早淘汰。如前文所列的目前國家和山東省已提出但首輪尚未評出結果或者是尚未有具體舉措的各個教學項目,如果坐等其他高校有了成熟的做法,那就已經失去了事業發展的先機。盡早、盡快了解政策推進情況,早謀劃、早開展,做前人所未做,這就是創新。老項目的推進同樣需要創新工作舉措。以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為例,在3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立項名單中,我校獲批21項,超過此前三批次獲批總數,立項數量獲得重大突破,項目經費總額68萬元,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究其原因,最關鍵的就是創新了工作舉措。在項目申報工作啟動后,增加了項目說明、已結項教師的專題經驗交流會等環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如鹿林書記所指出的,任何事件的實踐過程,都是由若干具體環節組成的,創新的理念往往形成于漫漫實踐的冥想中,在具體的行動中發現了問題所在,基于解決問題產生了創新的理念,并將理念變為了創新的實現。只有不斷地去創新工作,才能提升工作質量與水平,才能談得上抓住、抓好教學項目。換一個角度看,在不斷地創新工作中,個人的才能得到了發揮,自我獲得了成長,也就成就了個人所在的組織,壯大了學校的發展實力。
事在人為!“我們應該自覺地將事業進步與組織發展、個人成長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事業發展與個人成長雙豐收。”以鹿林書記的文章結語作為個人和所在團隊成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