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程學院:
1.高端鋁合金材料鑄—鍛—熱處理全過程控性/控形。面向濱州涉鋁產業特別是面向高端市場的涉鋁產業,如航橋新材料、創新金屬等高技術企業,從產品的性能、形狀等要求出發,針對各類工藝流程影響進行有效分析,通過試驗以及仿真預測等手段,為企業提供全過程的指導服務,提高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
2.半導體納米材料光電器件研究。面向白光LED等光電子器件生產企業,著力提高器件的發光效率和發光穩定性,為全固態白光發射器件的實現和新型光電子器件的開發奠定基礎。
3.基于分布參數系統的移動傳感執行網絡的協同控制。構建移動傳感執行網絡協同式的優化環境,智能互動、安全可靠的移動傳感執行網絡系統,開發和設計更多結合移動傳感執行網絡協同控制的應用。
4.硫系半導體核殼結構多色量子點薄膜應用研究。采用靜電層層自組裝技術,制備出結構高度均勻有序、光熱穩定性高、發光強度和顏色精確可控的多色量子點薄膜,該薄膜的熒光強度隨組裝層數n線性增強,具有較高的可見光透過率,且白色薄膜色坐標為 (0.3292,0.3418), 屬于高質量白光光源。該發光薄膜在新型生物傳感器、多色顯示器、智能響應和光電子器件有潛在的應用。
機場學院:
1.安檢人員培訓:為郵局、物流公司、車站、海關、港口、機場等重要場所提供面向安全檢查和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理論培訓服務。
2.機場員工培訓:為運輸機場及通用航空機場提供面向員工的機場相關理論知識培訓。
3.物品安檢服務:提供托運行李、包裹以及貨物的安全檢查和查驗服務。
乘務學院:
1.航空產業培訓。與北京中航未來等企業接洽,引進航空產業培訓項目,培訓航空產業專業人才,服務航空產業發展,擴大我校在航空業內的影響。
2.航空文化宣傳。與濱州市委等單位接洽,組織文明禮儀、空中乘務的宣講及培訓,大力宣傳航空文化,厚植我校航空特色影響。
人文學院:
1.打造孫子文化旅游融合產業鏈,加強營銷宣傳,開發經營孫子系列文化產品,拉動城市文化產業發展;協助打造濱州“孫子故里”品牌。
2.挖掘濱州各區市縣文化要素,加強各地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與開發。協助濱州市博物館、方志館、文化館等文化單位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推動城市文化的普及宣傳。
建筑工程學院:
圍繞鄉村振興,建筑工程學院計劃開展的項目主要有 “青海省祁連縣鄉村旅游規劃”“高新區道旭干渠旅游片區規劃”“陽信縣萬畝梨園鄉村旅游集群片區規劃”,計劃重點打造2-3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項目。
1.積極走出去,加強聯系,拓展業務。
2.將我院測繪、建筑學專業與規劃設計院有機融合,在業務上實現新突破。
3.配合國家出臺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標準,認真學習文件精神,在配套規劃、專項規劃等領域加強與各縣區對接,做好規劃咨詢與服務。
信息工程學院:
1.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的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積極與山東省陽信龍興文化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對接,在新時代 “互聯網+”的經濟形態下,在其下設的陽信龍興養老康復服務中心、東華中醫醫院等機構,積極推進實施 “互聯網+智慧養老”行動,擬從基礎設施、健康管理、生活服務、照護服務以及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智慧化展開調研與研究,利用物聯網技術、通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建設智能化的養老基礎設施平臺、打造智慧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加速推進醫養一體化進程,構建養老智慧化產業模式,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
2.與航天信息 (山東)科技有限公司濱州分公司合作研發財稅人員教育系統,通過在線培訓、直播課堂、線上線下結合,推進財稅人員業務能力提升。
3.與山東濱州東海龍活塞有限公司聯系合作,研發MES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
4.研發變電站行人異常行為檢測系統,并積極尋求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其他項目研發。
經濟管理學院:
一、開展人力資源精準對接濱州市新舊動能轉換調研,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1.根據3月13日我院與濱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召開的校地融合發展研討會上確定的合作事項,以全市各地公共人力資源市場2月份最新職業供求信息數據為基本依據,開展全市人力資源供需狀況分析,在摸底基礎上挖掘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2.圍繞 “打造世界級高端鋁業基地”目標,立足我市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發展 “5+5”十強產業及居于 “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首的高端鋁產業,通過開展抽樣調查和訪談,分析全市涉鋁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及在崗員工的就業情況,提出引育并舉高端人才支撐濱州市高端鋁產業發展的決策咨詢建議。
3.根據市委佘書記在 “濱州六問”中提到的 “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凈流出3.02萬人 (不包括外出打工流動性減少人口),2018年濱州籍大學生回鄉工作的比例只有50.23%,近半數的優秀年輕人選擇在外地就業”等突出問題,我院將與濱州市就業服務處聯合開展駐濱中專及以上學校在校生就業意向專項調查,提出“筑巢留鳳”及 “引鳳”和 “還巢”的對策建議,讓更多新舊動能轉換急需人才 “留濱” “來濱”,同時讓廣大求職在外的濱州籍人才 “返濱”就業創業,助力 “富強濱州”建設。
二、以技術服務及管理咨詢為切入點,助力企業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在先期與山東宇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及濱州金安熱電有限公司開展安全技術服務基礎上,繼續開展二期、三期項目。依據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要求、企業安全生產檢查有關法規和標準等,深入企業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及治理。主要圍繞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的制訂和落實情況;重點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情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的生產和儲存裝置的監控、監測情況;建設項目設計、外來隊伍施工方面,化工裝置開停車環節,檢維修、動火和受限空間等危險作業環節的安全管理情況;對埋地、地面和架空的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和其他地下隱蔽裝置設施的管理維護情況及應急救援管理情況,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風險分級管控服務,從而助力企業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推動企業安全發展。
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
1.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與無棣中科現代農業工程有限公司聯合開展鹽漬化土壤改良。
2.對接市環保局、人大完成相關規劃、立法 (海岸帶立法)和其它環境服務活動。
3.對接中禧生態開展鹽堿植物、能源植物培育篩選。
4.進行水土污染協同修復技術研發與推廣,生物新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研發與推廣。
5.與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現代循環農業模式研究。
6.對接綠都生物 (畜牧獸醫研究院)開展相關產品研發。
機電工程學院:
1.生產線智能升級及改造。聯合戴森、盟威戴卡、渤海活塞、海納川(濱州)等大型生產企業,對其生產線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智能化水平及產品質量和效率。
2.高端鋁制品生產制造。與濱州市鋁協、魏橋集團等協商,在濱州學院建立鋁合金材料相關部門或科研機構,提升鋁制品的附加值并優化生產工藝。
3.聯合申報重點研發項目。依托有影響力的生產企業,聯合申報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深入產學研合作,促進生產轉化。
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將圍繞新能源與新材料設計研發組建新能源技術服務團隊,利用電氣工程學院智能控制與檢測技術服務團隊已開展的服務項目擴大服務范圍,尋找新的服務對象。
1.智能工業機械臂服務新能源制造行業。
2.電動汽車底盤車架優化,服務新能源汽車行業。
3.疫苗生產環控系統,服務疫苗生產行業。
4.GPS精確導航定位,服務智能交通行業。
5.自主巡線智能搬運系統,服務智能機器人行業。
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積極推動 “魯北文化博物館”建設,在館內陳列渤海老區文化、黃河變遷文化、魯北民俗文化、黃河三角洲文化及研究成果,塑造濱州城市文化品牌。在傳承黃河三角洲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它的當代價值,變文化創新為服務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本文材料由合作發展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