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小就有一個志向,就是要到祖國的邊疆地區去工作。但是因為各方面原因,沒能實現。2016年,我發現機會來了,第一時間就向組織表態,進藏工作。”談及來藏工作緣由,吳永帥笑著說。
2016年6月10日,吳永帥來到西藏。
頭痛、惡心等強烈的高原反應給了他一個結結實實的下馬威,最初的一個月他常常徹夜難眠。為盡快適應高原工作生活環境,盡早開展工作,吳永帥積極調整心態,強制自己調整飲食習慣,與當地干部群眾同吃同戰斗。
吳永帥常說:“到了西藏就要為群眾干點實事。”進藏兩年間,圍繞扶貧、環保等工作,吳永帥組織開展重點督查150余次,印發督查通報、情況反饋等百余份;走訪巴宜區60多個行政村,對貧困戶家庭情況熟記于心。截至2016年底,巴宜區完成建檔立卡550戶1514人的減貧任務,減貧人口占年度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的98%,退出貧困村67個,貧困發生率由8.89%降至0.18%,達到了國家關于中西部地區貧困發生率控制在3%以下的要求,并于2017年順利通過了國務院脫貧摘帽督導組和評估組的評估考核。
2016年7月,經組織公開選調、林芝市委研究,吳永帥被分配到林芝市巴宜區工作,任區委常委、副區長。“邊巴書記,地震了,你去看看群眾受災情況,我馬上就來。”2017年11月18日6時34分,米林縣發生6.9級地震,當時正在魯朗小鎮開展調研的吳永帥立刻給魯朗鎮黨委書記邊巴撥通了電話,第一時間安排部署救災工作。
掛了電話,吳永帥就近查看災情,隨后與區長嚴世欽帶領的救援隊匯合,火速趕往災區現場。“趕往災區的途中,山上不時有巨石滾落,挺嚇人的。”吳永帥和同事們隨時清理著從山上落下的碎石,以便后續救援隊更快更順利地開展救援工作。在災區現場,他又和同事們為房屋出現較大裂縫的群眾搭建救災帳篷。
那一天,吳永帥走遍了魯朗鎮的角角落落,晚上9點左右,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救災指揮所。“轉移出去的群眾吃飯了嗎?住宿怎么解決的?”“趕緊再調一些帳篷過來,再多準備一些水和食物。”“地震了,百姓心里害怕,心里沒底,作為黨的干部,這個時候更應該站到百姓前面,和他們共渡難關。”來不及將被汗水浸透黏在身上的衣服換掉,吳永帥有條不紊地部署著下一步救災工作,隨后,轉身又趕往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
連著5天,吳永帥幾乎沒有合眼,滿腦子都是還能再為老百姓做點什么。他帶領魯朗鎮干部群眾齊心協力,迅速建立受災群眾安置點,將受災群眾及財產及時撤離到安置點,并為受災群眾配送救災物資,讓受災群眾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地震第6天,得知巴宜區當地群眾未發生一例傷亡,吳永帥長吁了一口氣。
在西藏待久了,山東大漢吳永帥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幾年間,在組織的關心培養和同志們的支持幫助下,吳永帥分管聯系工作先后獲得了全國首批運動休閑小鎮、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全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等16項國家級榮譽,以及數十項自治區級和市級獎勵。面對取得的成績,吳永帥并未滿足。他表示:“這些并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巴宜區委、區政府帶領全體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面對未來,我將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到西藏發展穩定的宏偉事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