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是我校建校60周年,也是我從教學崗位上退休20周年的時間點。這一年,從國家層面到我校,都在共同繪制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作為一生從事本科教學工作的一名老兵,我愿意將一生從事本科教學的點滴經驗和體會,作一次認真的回顧,為學校實現宏愿盡一份心意?!獜埲鹑A
張瑞華,1936年6月生,江蘇省江陰市人,教授,中共黨員。1954年9月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工業企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本科學習,1959年7月畢業后留校工作并在電機系讀研究生。1963年10月調入北京電力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北京電力學院電子學實驗室主任、華北電力學院電子學教研室主任,河北省保定市電子學會理事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材建設研究會理事,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會理事,電力系黨總支委員,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第一屆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教學質量督導員、課程評估專家組成員,華北電力大學校內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成員、信息系教工通信電子黨支部書記、離退休黨委委員、第六黨支部書記。先后為電力工業出版社、水利電力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寫和主編《電子線路分析基礎》上下冊、《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和《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基礎簡明教程》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頒發的199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專著成果獎。主持離子式煙濃度計和煙循環試驗器煙濃度自動控制裝置研制項目,研制完成的離子式煙濃度計,解決了國內急需的煙循環試驗器中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填補了國內空白,被獲得了專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并榮獲“最美支部書記”稱號。
求學清華
1954年9月,我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工業企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學習。1959年7月畢業留校,在電機系工作并讀研究生,師從童詩白教授。
清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掌握非常嚴格。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第一門考試科目是高等數學、方式是口試。抽簽后,學生先做準備,再去找老師答題。我剛巧遇上以嚴格著稱的趙訪熊教授,他看完我的答卷后,二話沒說,當場出了道積分題,我很快做了出來。他又出一道,我用一種方法開始答題,做了一半后,又換另一種方法,結果也很快做出答案。趙教授問:“你剛才那種方法為什么不繼續做下去?”我又延續開始的思路,很快答完題。當時有些得意,心想這下該得5分了吧?誰料想趙教授卻什么話都沒說,只給了我一個4分。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說明清華的優秀成績,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
清華對學生作業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要求用活頁紙,必須在規定時間上交,而且書寫工整,否則退回重做。清華對學生的實驗要求更是幾近苛刻:實驗前充分預習,以備教師抽查,不合格者另行補做。同時明文規定:化學實驗損壞試管要賠償,其它實驗損壞儀器設備酌情賠償。這些嚴格的規定,讓我們養成了嚴謹的學風。分組做電工實驗時,我和搭檔認真預習,實驗中分工明確,做到接線正確、沒有飛線,實驗桌上也只能看到幾塊電表。所以幾乎每次實驗,我們都在班里名列前茅。
那時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都由名教授主講。他們的教學水平高、效果好,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但也有個別教師水平不高,學生有意見。我當時就暗暗發誓:如果將來當老師,也得像那些名教授那樣,讓學生舒舒服服地聽懂我的課。
讀研期間,我們要安排時間參加教研組的教學活動,指導教師安排我給計算機專業學生講授“數制”和“碼制”等內容。直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試講時,見到很多老教師在聽講,心里不免緊張起來。童教授笑了:“你只要準備充分了,上講臺后就會充滿必勝信心?!边@句話影響了我一輩子。
后來,我因病無奈終止了研究生學業,提前分配了工作。
在等待分配的一年多時間里,我留在電機系電子學教研組參加教學工作。有幸系統聆聽了童教授和周明德老師講授的《脈沖技術》課程,并承擔了課程輔導、答疑和實驗教學工作。周老師很慷慨,把他的習題解答借給我,使我很受啟發。在清華受到的大學文化和教學素質的熏陶,滲透到了我的生活、學習和教學,受益匪淺。執教華電1963年10月,我從一機部機床研究所調入北京電力學院,分配到電力系電自教研室電子學小組工作。從此,開始了教學生涯。
一到教研室,我就被任電子學實驗室主任,負責實驗室日常管理。在實驗室一年,我掌握了常用電子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把要求學生完成的實驗全部預習了。對每個實驗都寫出誤差分析、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等的實驗報告。
我承擔的第一份教學工作,是做鮑偉廉老師的輔導教師。由于在清華讀研時經歷過相關訓練,又有在實驗室工作的基礎,所以在輔導答疑和實驗過程中,游刃有余地解決了學生的各種問題。
1965年上學期,我首次擔任主講工作是動經05班的《工業電子學》課程。該課程學時數較少,只得自編講義。因時間緊,學院印繪室任務重,只能自己學習用鐵筆在鋼板、蠟紙上自刻講義。好在我那手較漂亮的鋼筆字,可以保證刻印講義的質量(后來在保定教學期間,也經常自刻補充講義)。有了自編講義,又有讀研時的講課經歷,加上備課認真,我終于站穩講臺。從此,一站就是幾十年。
1966年上學期,我擔任越南留學生《工業電子學》的主講任務。文革開始,課程中斷。復課鬧革命時,我給熱自專業學生講授了《工業電子學》課程。
學院搬至保定后,我絕大部份時間為熱自、發電、電自專業學生主講《晶體管電路》《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給機械專業學生講《電子技術》。曾為保定熱電廠職工講授《晶體管電路》;還為河北省電業系統職工講授《DDZ-Ⅱ型電動單元組合儀表中的晶體管電路》等。
回京后,我為發電、電自本、??频葘I的學生講《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為電經、電管專業講《電子技術基礎》。
1977年的兩件大事,影響和改寫了我的命運。
一是受電力工業出版社委托,編寫《電子線路分析基礎》教材時,不幸染上急性乙型肝炎。當時編寫任務緊,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導致轉成慢性乙肝,“大三陽”一直持續了22年,從此飽受肝病之困!
二是院黨委為落實中央政策,決定在教師中發展黨員。我很幸運地成為文革后學院第一批發展的兩名黨員中的一員。1978年1月2日,我莊嚴地舉起右手宣誓,終于實現我進學院時的愿望,這為我戰勝病魔、搞好工作增添了無窮的力量。我下定決心:要用“小車不倒只管推”的意志,像正常人一樣,嘔心瀝血地為黨的教育事業頑強拼搏,“燃盡自己,照亮別人”。
我一向認為:教師實際上是個體勞動者,究竟出多少力、流多少汗,完全是個良心活。對教學的投入,就是個無底洞,一切盡在每個教師的責任與良心。我堅信本科教學,是值得我為之奉獻青春與生命、并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工作。
從走進學院,直到1999年暑假后徹底退休(1998年退休,我被返聘一年),作為一名面向全校本科學生講授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師,我在學校不斷變遷的大環境中,始終用全部的精力,奮戰在本科教學第一線,盡全力去提高教學質量。現在看來,能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本科教學事業,是歷史給予我的最高獎賞。傾心從教在教學中我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各個教學環節上狠下功夫,尤其要注重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要講究教學方法,要掌握和應用啟發式教學。
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如生產和科研實踐中有什么要求,或老的電路存在什么問題等。其次是對電路圖中的電路中元器件作用等,一一說明。最后分析電路的工作原理時,抓住講清關鍵點、難點和采用的步驟,最終得出重要結論,及這些結論是在什么條件下得出的等等。這樣的分析方法,在我編寫的所有公開出版的教材中均有體現。
認真備課,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礎。在寫完講稿后,我會把講課內容記得滾瓜爛熟,這和演員登臺演戲類似,總不能拿著劇本上臺看著臺詞演吧。拿著講稿上課,說明備課不充分,講課效果也不會太好。我備課時,把要講的內容,按順序邊寫邊記,包括大小標題、電路圖和分析方法等。如此重復兩遍,差不多就記住了。上課前的晚上入睡前,我還要把講課內容從頭到尾過一遍,當天起床后,再把全部內容過一遍。經過這樣的反復記憶,當然可以順利完成授課了。
還有要講好課,教師應當聲音洪亮、口齒清楚、語速適當。你聲音小,怎能讓坐在后排的學生聽清楚?我講課從不吝嗇音量的,即便是重病在身。張存道老師曾說:“老張啊!只要一進第一教學樓大廳,就知道是你在二樓上課?!闭蛉绱?,我患有嚴重的咽炎,藥物、激光治療,只能緩解,無法根治,咽炎常常讓我疼痛難忍。說來神奇,無論嗓子多難受,只要站上講臺,我又會忘乎所以。好在我上課的最后幾年,教務處為教師們準備了小擴音器,解決了這個難題。
板書也是保證課堂質量的重要環節。板書要工整,字不能太小,也不能太輕。好在我曾是黑板報抄寫員,粉筆板書有一定功底。上課時,我會把板書寫得大一些、重一些。這樣擦黑板的次數和力度就大了,衣服上會沾上很多粉筆末,可我一直這樣做。
在沒有PPT的時代,為提升教學效果,我利用業余時間繪制了300余張教學掛圖。讓復雜的集成電路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繪圖既傷腰又累脖子,時間一長,加重了我的腰痛和頸椎痛,一遇寒流,脖子酸痛,人都直不起腰來。
教師批改作業的過程,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電子技術課程的作業與其它課程不同。由于電子器件特性的非線性,電子電路的計算方法常采用工程誤差允許的估算法,由此帶來每個學生解題結果的不一致性。這就大大增加了教師批改作業的難度。加上電子電路的性能指標較多,學生解題時要用幾頁才能解出一道題,增加了批改作業的時間。盡管如此,我在批改作業時,都要做出批注。遇上大班課,學生人數太多批不過來,就采用輪流批改。當年的學生段泉圣回憶起此事時說:“張老師,現在已很少能見到像您那樣認真批改作業的老師了?!?br> 《電子技術基礎》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課必不可少。實驗前,我要求學生預做實驗,后逐個檢查學生的預習報告,未做預習者不得參加實驗。學生完成實驗接線后,先讓他們自查,然后我再檢查。發現接線有誤,我會讓學生查出問題在哪,決不包辦代替,這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驗環節完成后,要求學生把儀器設備、實驗用具整理好放回原處,把儀器開關和旋鈕歸位,凳子放回原處,我才簽字驗收。如此嚴格要求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學們稱贊說:“張老師是教給我們真東西的兩位教師之一?!辈缓细竦?,就要求學生重新測試。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這要求教師努力跟上改革創新的步伐。為此我也做了些嘗試:
用焊接法,替代用導線連接電路做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掌握焊接技術;較早在電子技術課程中,引入綜合性大型實驗(JF-12型放大器);完成《結合一個實驗項目進行實驗考試的嘗試》的教改研究項目,引導學生從第一堂實驗課開始,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大膽進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嘗試;著手基礎課教師學習專業課的嘗試;進行教材和教學法研究,編寫相關教材。從教軼趣在為河北省電業系統職工“DDZ-Ⅱ型電動單元組合儀表”短訓班,上《晶體管電路》基礎課,我僅用兩周就授課70多學時。期間,老伴去北京搞開門辦學,我只能既當爸又當媽,一邊上課一邊照顧兩個孩子。看到孩子的腳趾頭都露出來了,卻沒時間去買雙鞋。那時豬肉憑票供應,一位職工見我講課實在太辛苦,就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僅有的一張肉票給了我。
給保定熱電廠職工講授《晶體管電路》課程時,我騎著輛從北京疏散時在舊貨市場買的女式自行車,在學校和西郊之間來回奔波。因教學效果好,結課時,廠方準備送我輛新自行車,被當時的教務處處長高之樑婉拒了。時任動力系主任王加璇,在熱電廠調研時,聽到廠方反映我的教學情況后,在大會上表揚了我。最后,電廠送給我幾本馬列著作和兩本外語辭典。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學校根據國家規定給教職工漲工資,這是大家一直盼望的好事??晌乙蚧技毙愿窝?,在1979年請過一年病假,不在調整之列。當時經濟條件非常困難,我特別渴望增加工資加強營養,使身體早日康復。情急之下,只得向院領導提出申請,說明理由。根據教育部當時對高校教師教學工作量的要求,結合我校的規定,我把前幾年的工作量作了詳細計算,證明我幾乎每年都要完成約兩倍的工作量,況且一年病假休假期間,我也一直在編寫教材。在領導的關心下,最終順利解決了問題。
在朱辛莊上課時,我在學校一待就是一天,中午只能躺在實驗桌上稍事休息。
患有慢性肝炎的我勞累一天后,乘班車回到亞運村家里,早已疲憊不堪,一進家門就癱在床上。兒子見狀心疼地問:“爸爸,你身體又不舒服啦?!?br> 上課時,中午吃飯后,我常會去力學教研室,找周錫勤老師聊聊天。他常常關切地說:“老張,你的氣色很不好,要多注意身體?。 奔胰撕屯聜兊年P心,溫暖和鼓勵著我。英年早逝的周錫勤老師,讓我一生緬懷。
有段時間時常頭暈,一天上班的路上,就感覺不好。只能支撐著講課。第二節課快接近尾聲時,我頭暈得厲害,人都快站不住了,只好硬撐著抓住黑板下沿,強自鎮定地大聲把課講完,以至于聽課的學生竟然沒有一絲察覺。
一次,一位學生做焊接法連接電路實驗時,為圖方便,竟把實驗室的專用導線剪了使用。我發現后,馬上把她叫到實驗室,批評了她,并讓她當場把導線修好。有時我也常想:對學生要求太嚴格,他們可能會受不了。不過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老師的一片苦心。
白海老師曾說,在教務處召開的一次畢業生座談會上,學生反映:張老師平時要求嚴格,到了期末考試,大家反而感到《電子技術基礎》的備考,最輕松。
兩位經管學院的女生,還在畢業時給我寫信,稱贊我教會了她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熱自專業的楊人堅、唐明輝老師也對我說過:“《電子技術基礎》,是我們專業學生學得最扎實的課程之一?!痹到y聽我講授《晶體管電路》課程的劉威老師說:“聽您的課,真是一種享受!”電經專業學生也評價:我們認為,您和高之樑院長是教過我們的最好的老師。身為教師,能得到這樣的認可,是真的很欣慰。
近25年的教學生涯,除一次病假外,我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實現了青年時代立志做一名讓學生滿意的教師的心愿,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桑榆樂事1996年,我辦理了退休手續,后延聘兩年、返聘一年,直到1999年暑假才正式退休。
說來也怪,剛退休,我的肝炎竟奇跡般地痊愈了。興許是上蒼慈悲同情,覺得我拖著病體堅持了22年的教學工作,太不容易,讓我安享晚年?當然這是戲言。應該是了解乙肝規律后,我抱著戰略上藐視、順其自然的態度,不把病情想得太多太細,免得過度緊張,一門心思干好工作的回報!還有,平時的腹式呼吸、五禽戲鍛煉,按摩和服用保肝藥,適當加強營養等,也都不無干系。
此后的我,好像變了個人似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命周期。感到渾身舒服、有勁,我要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要發揮余熱、要做些有益于學校和社會的事。
這些年,我和老伴飽覽了祖國眾多的風景名勝,足跡遍及大部分省份。我們近觀了新、馬、泰、港、澳及日本風情,遠赴了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和美國。還和老同學們一起游覽了歐洲11國。外出旅游,既增長見識,又讓我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忘卻歲月已晚,變得心情愉快,體質也得到增強,何樂而不為呢?
1998年10月8日,我受聘為北京校區首屆教學質量督導組成員,后續聘為第二、三屆督導組成員,直到2007年退出。作為一生奮戰在本科教學第一線的老兵,能在退休后繼續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添磚加瓦,是我非常樂意接受的任務。我對督導工作認真負責,哪怕這份工作幾乎是無償的,我也癡心不改。為保證學校1999年度教改項目的質量,學校要求評審組成員提前審閱各單位申報的有關材料。作為評審專家,我在學?;艘徽鞎r間,審閱了全部材料,作了詳細記錄。這些充分可靠的基礎材料,使我在評審過程中的發言有理、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在對一位學生畢業設計的抽查中,發現其設計成績被評定為良,但卻存在一些學術性錯誤,特別是存在抄襲嫌疑。出于督導的職責,我給教務處寫了份報告:對學生論文中的學術錯誤作了詳細分析,指出學生論文中翻譯的英文資料涉嫌抄襲,并對指導教師的責任心和評分較松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對此,督導組組長王清照老師夸獎道:張老師是督導組中最認真負責的。
2005至2008年間,我參加了朝陽區安慧里二區7號樓樓管會,分管樓宇文化宣傳和周邊環境。于是我收集資料、編寫稿件、抄寫板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保健知識等,深受廣大居民的歡迎。一位從事新聞工作的居民說:“很喜歡看你們編輯出版的板報,而且每期必看。”對了,我們的稿件,還經常被其他樓宇轉載。我們的樓宇文化小組,獲得社區“先進樓宇文化小組”稱號。
對樓宇周邊環境的管理,我也抓得很緊很細。緊鄰樓宇的一家餐飲加熱設備和中央空調發出巨大噪聲,嚴重擾民。為此,我們多次與居委會、物業公司和餐飲店協商。一天中午剛完成督導工作,連中飯都顧不上吃,就和樓管會其他成員去找有關部門協商,最終解決了這兩個老大難問題。
此外,我們大家一起,還解決了私搭亂建、違章自行車棚、亂放餐飲垃圾等問題,阻止了物業公司在樓旁空地私搭亂建的問題。說實在話,解決這些瑣碎的問題,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也可能會被報復??赏ㄟ^我們的努力,還本樓居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我感到很自豪。由于工作努力和組織信任,雖然我的組織關系不在社區,仍被評為亞運村街道優秀共產黨員。
我之所以會這樣回顧往事,就是想用親身經歷,去詮釋一種無私的教書匠精神:熱愛本科教學工作,立志把一生奉獻給本科教學事業;嘔心瀝血、精益求精,舍得在各個教學環節上狠下功夫;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專注教學,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潛心研究;不墨守陳規,在教學中勇于改革創新。
我還想說明的是:看上去我講的是個人的故事。但是,我所做的事情,也是華電建校60年來,無數不為名利、默默耕耘在本科教學第一線的廣大基礎課老師們所做的事情。他們很多人都比我做得好,比我優秀。我只是想通過的講述,來宣傳和弘揚“教書匠”精神,僅此而已。
作為一名退休黨員,我發揮了20余年余熱,基本做到了“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捫心自問,這輩子盡管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沒有虛度年華。為了黨的教育事業,我真的是盡心盡責,無怨無悔。我的教學效果得到師生們的認可、我編寫的教材得到好評,我的科研成果也被應用,我從中也獲得了極大的滿足。
借此機會,我想對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對所有我的領導、同事和學生說:華電是我家,培養我成長;盡力做貢獻,為了這個家。謝謝你們!
最后,用奧斯特洛夫斯基論述生命的名言,結束我的回憶:“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