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和我國的未來息息相關。作為一名航空高校的航空工程學院的教師,我會做好本職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的航空航天人才;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珍惜時間,盡可能地汲取專業知識,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與中國夢相結合,為讓航空航天技術更好更快地服務經濟和民生而努力,為航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牛淇正文法學院17級學生)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僅取決于科技實力等硬實力,文化軟實力也是必不可缺的。“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急需各方面的高素質知識分子,我們應該堅定文化自信,將文化自信融入到日常中,切實肩負起“興文化”的使命和任務。
在陽光、穩定、有序的環境中越來越感受到國家的富強
(賀瓊數學學院黨總支書記)
十八大以后,我一直關注每年的“兩會”,在數學學院的第一特色黨建微課堂上,我們已經開展了兩到三次關于“兩會”主題的黨建微課堂。我認為,正是“兩會”體現出的政府對民意的尊重、民生的關心,把我們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實現了很好的、高度地統一。也正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度,使我們在一種陽光、穩定、有序的環境中越來越感受到國家的富強。
中國的興旺發達關鍵在黨民族的全面振興關鍵在青年一代
(拜婷經濟學院團總支書記)
中國的興旺發達關鍵在黨,民族的全面振興關鍵在青年一代。在實際學習和教研工作中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兩會”精神,進一步增強自身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兩會”精神上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職崗位,做出業績,在祖國建設的道路上貢獻自己全部的氣力。
做新時代鄭航改革和中國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與貢獻者(姜運倉人事處處長)今年的“兩會”將確定我們國家年度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將明晰政府工作需要關注的熱點與難點。今年也恰逢我校建校70周年,同時也是全面落實我校綜合改革的攻堅之年,各項改革措施是否能真正落實落地事關我校的未來發展,與每一位師生利益息息相關。
作為學校綜合改革的參與者,我深感榮幸;同時,我也意識到肩上責任的沉重。與其在旁看、坐而論,不如起而行、進而取,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學校改革進程中,把自己個人的小目標融入到學校的宏偉藍圖當中,融入到偉大的中國夢當中,做一個新時代鄭航改革和中國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與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