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大學生“三創”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成果概況畜牧業是農業支柱產業。21世紀以來,我國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快速發展,畜禽養殖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但面臨著“養殖效益低下、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的困局,急需轉型升級,對人才培養的質和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重大課題。
      在新的形勢下,針對動科、動醫專業大學生存在的“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較弱;動手能力不夠,融入社會較慢;社會責任感不強,社會擔當不夠”等問題,項目組在傳承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于2005年提出了“創新”“創造”“創業”的“三創”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與目標。通過踐行“三創”教育理念,深入推進教育理念現代化、培養方案系統化、實踐教學立體化、師資力量多元化、保障措施制度化的“五化”綜合改革,形成了知行耦合、師生契合、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的“四合”培養模式。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先后獲批國家特色專業,動物科學獲批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等國家級項目建設,項目組獲得“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等6個省級教改項目資助,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構建了“三創、四合、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真正將學科前沿和戰略性高技術的最新進展納入理論教學內容,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根據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設置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企業合作指導學生開展創業競賽與實戰,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
      經過多年實踐,教師指導“三創”培養水平持續提高,大學生“三創”能力顯著增強。2008年以來,在校大學生發表SCI收錄科研論文29篇,獲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競賽特等獎2項,全國動物科學專業技能競賽特等獎3項,“挑戰杯”全國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創青春”全國金獎2項、銀獎1項,“互聯網+”大賽全國銅獎3項等獎勵。以徐高原、王喜亮為代表的畢業生在校期間參與多種疫苗、微生態制劑的創制,并與專家教授合伙創辦了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華大瑞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成果主要內容踐行“三創”教育理念,全方位聚焦“三創”能力培養內涵。
      在傳承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動科動醫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創造、創業“三創”教育理念。“創新”是創新理論,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造”是在創新的基礎上創造新品種,創造新產品,創造新材料;“創業”則是在創造的基礎上,積極創辦新企業,形成新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創新、創造、創業,層層遞進、步步提升,是精神、是能力、也是目標。“三創”育人理念已經成為廣大師生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在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得到固化并貫穿在人才培養全過程。項目實施中,學院將學科前沿和戰略性高技術的進展納入理論教學,夯實理論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據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的需求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企業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實現課內外、校內外、國內外融會貫通。同時注重營造“三創”文化氛圍,形成了學院、教師、學生共創的良好局面。
      構建“四合”培養模式,多維度拓展“三創”能力培養渠道。
      “四合”培養模式是為踐行“三創”理念而構建的,包括知行耦合、師生契合、科教融合和校企聯合。
      知行耦合:學院在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均踐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要求,培養基礎理論知識更扎實、“三創”能力更強的行業優秀人才。針對各年級特點,注重理論課與實踐實驗課的有機銜接:低年級注重模型、標本、活體動物、顯微圖像和錄像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高年級注重理論教學服務于生產實習、畢業論文和臨床實踐。
      師生契合:注重教學相長、師生同創,營造“三創”型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建立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的激勵機制;組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加國內外的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師生協同進行“三創”活動的評價和表彰。
      科教融合:在“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將一流科研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資源,及時把科學研究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納入理論和實踐教學。每年超過90%的大學生進入到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0個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基地進行“三創”實訓,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等301項。
      校企聯合:校企聯合辦學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深度廣度不斷提升,形式不斷豐富,教育平臺不斷延伸。2008年以來,學院先后與正大集團、揚翔股份等23家企業簽訂了人才聯合培養和獎學金捐贈協議,在學生實習實訓、助教助學金等方面進行了深層次的合作;與揚翔股份開展的全方位戰略合作更是提升了校企聯合辦學的層次,學生駐場實習實訓,企業提供就業平臺。
      推進“五化”綜合改革,持續性提升“三創”能力培養效果。
      “五化”綜合改革是對“四合”培養模式的融合與延伸,通過優化完善原有系統結構來提升“三創”能力培養的效果。
      教育理念現代化:在總結國內外畜牧獸醫行業發展經驗以及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態勢的基礎上,于2005年提出了動科動醫專業人才培養“三創”教育理念,該理念與2010年教育部、2015年國務院提出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高度契合,并貫穿于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專業的人才培養全過程。
      培養方案系統化:根據“三創”教育理念,修訂了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了課程體系和實現路徑。在教學中增加了現代科學前沿和戰略性高技術知識;開設了新生專業導論課、學科行業進展課程、科研案例課,設立創新學分;開設了創業案例課、畜牧業論壇、企業經營理念專題、市場營銷和策劃專題等創業課程。
      實踐教學立體化:根據行業需求立體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分層次分年級立體統籌安排,校內校外立體配置教學資源,全產業鏈立體安排教學環節,全方位立體安排實習區域和企業,多動物品種立體安排實驗實習對象,全過程多方面立體考核實習效果,形成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獨立設置了實踐教學課程,改革實踐教學環節;開設了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性試驗,建立了新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師資隊伍高端與多元化:建設了一支“以校內教師為主,校外企業人士、科研人員及行業主管為補充,國際國內相結合”的多元化高水平一流師資隊伍。充分發揮院士、“千人計劃”特聘教授、長江學者等頂尖專家科研成果豐碩、創新能力強的優勢,建立了一批教授領銜、骨干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參與的教學團隊,指導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實行了校內校外相結合的“雙班主任制”,加速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對行業文化的認同。
      保障措施制度化:圍繞大學生“三創”能力培養的理念,構建了“基地、師資、制度、經費”四位一體的保障體系,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及辦法。如制定《實習實訓基地管理辦法》,規范實習實訓基地管理,提升基地水平;制定《綜合獎勵辦法》,重點獎勵在“三創”能力培養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多渠道落實經費保障,將企業合作經費、校友捐贈等直接用于大學生“三創”能力培養的全過程。為了激發學生參與“三創”實踐的積極性,陳煥春院士將其獲得的湖北省突出貢獻獎100萬元獎金捐出為引子基金,得到批了行業企業家的積極響應,募集1600萬元成立了煥春基金,用于獎勵“三創”優秀學生。(如上圖)改革與實踐成效學生的“三創”能力顯著增強,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自2008年以來,已有3000多名本科生直接受益。我校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丁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美國獲得美執業獸醫學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學生連續幾年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iGEM)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比賽中獲獎;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動物科學專業技能大賽、“雄鷹杯”全國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均獲特等獎。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95%以上,畢業生“三創”能力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學院2015屆畢業生汪嬌,參與各類創業大賽均獲佳績,成立了耕讀華農農業(武漢)有限公司,并先后吸引投資2000余萬元,本人也獲得湖北省“創業之星”、武漢市“洪山好人”等榮譽稱號。
      教師的教學指導水平不斷提升。
      教師注重大學生“三創”能力培養,積極參加教學研究與改革,教學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以來,主持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50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6篇,建成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出版教材22本,其中4部獲國家精品教材,立項建設大學生在線開放課程10門;在全校率先開展青年教師實踐操作技能大賽等活動,專業教師全面參與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指導工作,實踐教學指導能力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同步得到提升。
      學科專業的實踐創新資源豐富優化。
      經過改革,實踐實習基地、實踐創新課程等實踐教學資源大幅度豐富優化。建成了動物醫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動物科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建了學生實習雞場,提升了教學動物醫院、實驗動物中心、實習豬場、動物疫病診斷中心等校內實習實踐基地的功能;建成了教育部和農業部共建的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湖北省高等學校動物科技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湖北省示范實習實訓基地,持續建設了校外生產(臨床)實習基地35個。
      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依托“三創”培養理念,形成了“面向行業、服務行業、引領行業”的辦學特色。學院連續舉辦了18屆全國規模化豬場疫病監控與凈化研討會、17屆湖北種豬拍賣及學術交流會、11屆中國奶業協會繁殖技術研討會、8屆全國牛病會等大型會議。陳煥春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連續在國家“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科研計劃中開展戰略咨詢,有關動物疫病防控、農業生物藥物創制和畜禽高效健康養殖等戰略研究、立項建議、實施方案和項目指南,均被采納和實施,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技術發明一等獎14項。學生全程參與各類大會組織、項目實施等,形成學生“三創”能力培養與支撐行業發展良性互動。
      成果特色與創新點率先提出針對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三創”理念,系統構建“三創”人才培養體系。
      為適應我國養殖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要,在國內外同類院校和行業企業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項目組提出了針對動科動醫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創造和創業“三創”理念,加強知行耦合、師生契合、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的“四合”培養,推進教育理念現代化、培養方案系統化、實踐教學立體化、師資力量多元化、保障措施制度化的“五化”綜合改革。通過這些措施構建了“三創、四合、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著力夯實“三創”能力培養的實現路徑和保障體系。
      為實現“三創”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了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修訂了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了課程體系,增加了創新模塊課程和創業模塊課程。構建了“基地、師資、制度、經費”四位一體的保障體系。為了激發學生參與“三創”實踐的積極性,成立了煥春基金,用于獎勵“三創”優秀學生。
      成果推廣應用情況成果在校內外持續推廣使用。
      2008年以來,成果首先在學院全面實踐實施,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教學實踐中得到直接體現,已有3000多名本科生直接受益,并對學校其他農科專業產生了輻射示范作用。將“三創”理念融入全國動物生產類教學質量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形成了國家質量標準,并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多所兄弟院校進行解讀和推廣。成果同時得到了國內外高校的廣泛關注與認同,應邀在全國獸醫學院院長聯席會、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畜牧高峰論壇等會議上介紹改革與建設經驗,美國佐治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35所國內外高校來校考察交流和專題調研學習。
      項目成果得到同類高校和企業高度認可、社會廣泛關注。
      在《高等農業教育》《PakistamVeterinaryJournal》等刊物上公開發表項目成果相關的教學研究論文26篇。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農業農村部、湖北省、武漢市等各級領導來學院視察工作,贊賞“三創”理念和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正大集團、碩騰國際(中國)、牧原股份、揚翔股份、瑞鵬寵物醫療等行業企業和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科教單位高度贊賞動科動醫專業畢業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鳳凰網等媒體對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大學生實踐、大學生科技創新等進行了報道。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