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追求·幸福
時間過得真快,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快9年了。9年前我是一名專職輔導員,9年間從學院到了機關,同事變了,工作內容和對象變了,思考問題的角度也變了,但不變的是我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
因為我覺得在這個天地里是有可為的,我可以播撒辛勞,收獲喜悅。通過文字我想把工作的心得和想法與大家分享。
剛留校時聽到一個詞“兵頭將尾”,輔導員每天的工作就像一場戰斗:給困難生發補助,為優異生找導師,帶學生會搞活動,指導畢業生找工作……從評獎評優到檢查衛生,從黨建團建到法律法規,無事敢懈怠;從網絡使用到宿舍管理,從學風考風到心理身體,無處不操心。雖然“日理萬機”,卻又似乎沒哪件事值得一提。每當看到一批批學生自信地走出校門,我總有按捺不住的喜悅。輔導員工作是能讓人迅速成長的,在這個崗位上的摸爬滾打讓我懂得做事嚴謹、做人寬容的道理,在面對復雜局面時不再驚慌,有再大壓力也可從容應對。我想,這便是褪去青澀后的成熟吧。
剛進機關,原以為工作要清閑些。沒多久發現其實不然,機關工作更加瑣碎具體,布置會場、起草通知,印材料、買用品……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由于工作對象擴大到教職工,要面對不同層面的領導,這就要求事事周到。機關擔負著學校日常管理運行的職責,需要制定執行相關政策,協調各方關系和利益,因此更要有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辦公室少了喧囂,肩膀上多了責任。在我看來,機關不是 “避風塘”,機關工作同樣是靠腳踏實地干出來的。
如果說輔導員更多的是“管”學生,那么機關工作更多的則是服務師生,搭建平臺。我在組織部黨校的這幾年,除了通過組織全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來服務基層黨建外,還要配合領導組織干部、教師培訓班。學員們在黨校這個平臺上學習交流、互相了解。而我也在其中汲取營養,分享快樂。在機關做的最多的是瑣事,談的最多的學習,動的最多的是腦筋。不學習跟不上形勢,不動腦要做壞事情,在這里我學到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學校的發展和大局,知道了要圍繞中心開展工作。這使我由最初對工作的迷茫變為了追求事業目標的堅定。
輔導員與機關崗位不同的是工作內容,相同之處在于都是服務,都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輔導員不能給學生滿腹經綸,卻能助他們書寫燦爛的人生;機關人員不能給老師似錦前程,卻能幫他們排憂解困。我想,這不正是我事業的追求么?幸福感是追求事業成功的原動力,而事業上最大的幸福感莫過于被人認可。在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高校這片凈土多少也滲透著“唯物質財富論”的觀念。誠然,物質財富可以給我們帶來殷實的生活,卻不能帶來眾人的認可,每個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個人價值的實現,這個實現的表現就是眾人的認可。因此,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工作,認識到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是做好了能獲得他人認可的事情,是造福大眾、成就自我的事情。而這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的不懈努力。
在社會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沒有“只掃門前雪”的工作,輔導員也不是只為他人作嫁衣的,學校機關就始終在為輔導員服務。做輔導員不難,做好輔導員卻永無止境。工作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做得深淺不同,任何一行要想獲得認同都得忘我投入,追求卓越。輔導員如此,機關崗位如此,其他崗位同樣如此。
可能有些老師會做較長時間的輔導員,而對有些老師來說,輔導員是他們職業生涯的一個起點。我想無論怎樣,輔導員經歷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腳步匆匆者不要忘記這條路為你引出未來的方向;停車流連者,栽樹培土之余,應當敢說“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