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國際化 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

    電子報
    電子報

    華中師范大學改革開放40年綜述之二:
    推進教育國際化 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


    章開沅接待美國學生

      1984年,美國加州大學短期漢語學習班開學典禮

    1984年,美國加州大學短期漢語學習班開學典禮

      華師洋雷鋒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帕特在春節進行志愿服務

    10月19日,我校校長、黨委副書記趙凌云在行政樓三樓會見哈佛燕京學社副社長李若虹博士,雙方就多方面深化合作進行探討。10月26日,一群不同膚色的志愿者來到春苗小學開展英語支教活動,他們來自華師“洋雷鋒志愿服務隊”,多年來,春苗小學的每個周五都有洋雷鋒的身影。11月8日,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15級物理學基地班、數學物理直博班和物理學師范班的同學在9號樓9303教室上全英文講授的量子理論II課,這樣實現了全英文教學的本科專業,華師還有7個……

    堅持開放辦學

    國際化成為學校發展戰略

    1979年,經過國家教育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華中師院學報》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成為我國最先走向世界的少數幾家高校學報之一,發行到日本、美國、法國、蘇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國外訂購及交換的文科學報每期達600多份。由此,華師走上了開放辦學之路。

    1985年,時任校長章開沅提出“嚴謹、求實、開拓、進取”的辦學方針,主張“在開放中求改革,在競爭中求發展"。他認為,開放,是向社會開放,向世界開放;競爭,即走出湖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全國和世界范圍內奮發圖強。

    1999年,《華中師范大學邁向21世紀行動計劃》經學校黨委全委會討論通過后正式頒發。計劃中提出,要將我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教學科研型社會主義師范大學。同時,學校開始實施留學生教育工程,擴大對外交流;拓寬籌資渠道,加強同國內外企業及海外基金組織的聯系,大力發展校辦產業,努力發展對外合作與交流。這一年,學校成立了“漢語文國際學院”,為滿足學校發展需要,2001年從外事處獨立出來,更名為“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專門負責來華留學生招生與管理、國際交流(交換)學生事務管理以及對外漢語教學科研工作。

    學校堅持“以本為本”的辦學理念,十分重視本科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工作。2011年,學校正式提出了堅持“一體兩翼,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工作思路,把國際化辦學提到戰略的高度,并在2013年出臺了《華中師范大學關于加快推進辦學國際化的實施意見》。在之后重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也體現了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加強全英文授課專業建設,大力開展全英文教學課程建設,鼓勵學生海外學習交流。各個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全面推進,國際化發展水平位穩步提升,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為積極落實教育部“擴大規模,優化結構,規范管理,保證質量”的來華留學方針和政策,進一步理順留學生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2013年,學校成立了留學生管理辦公室,留學生管理辦公室與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合署辦公,全權負責留學生生活管理和在校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等相關工作。學校國際化辦學體制機制趨于完善。

    擴大開放格局

    構建國際合作網絡

    改革開放后,學校對外校際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學術交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有所突破。學校先后同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所大學或科研機構開展了學術交流,建立了合作關系。“八五”期間,學校接待國外、境外來訪團組56個,簽訂交流、合作協議和意向書22項,舉辦國際學術會議15次,來校參加學術交流的海外學者達1200余人。

    2013至2017年,學校先后舉辦“加拿大周”“澳大利亞周”“美國周”“俄羅斯周”“日本周”等國別交流年活動,重點推進與相關國家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學校先后加入東亞教師教育大學聯盟、中俄師范類大學聯盟、中俄綜合類大學聯盟、中俄“兩河流域”大學聯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等,與雅禮協會、哈佛燕京學社、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等國際高等教育機構加強合作,拓展了交流渠道。學校積極參與中俄、中德、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活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強區域國別研究,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此外,為推動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孔子學院工作,1986年以來,我校共向國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派出教師數百人次,從事漢語教學,并建有四所孔子學院。

    隨著我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網絡不斷拓展,形成了以夸克物質及探測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為首的一批有影響力的國際科研合作平臺;通過參與和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等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我校國際學術影響擴大,相關學科的學術地位提升,幫助我校營造了良好的國際化教學科研環境助推“雙一流”建設;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至2017年,我校三個學科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成為了我校國際化團隊建設的又一里程碑,有力推進了我校國際化進程。

    為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高水平國際科研合作,我校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斯威本科技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經教育部批準,我校現有4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立了1個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其中,我校伍倫貢聯合研究院由我校和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聯合創立,系我校歷史上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聯合研究院的獲批和啟動標志著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實現歷史性的跨越,是我校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成果,在學校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16年開始實施的未來教育家培養計劃海外研修項目,則是為師范生打造的特色國際合作平臺。讓學生深入美國高校、中小學開展專業學習、語言強化和教育技能訓練,為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教師和未來教育家奠定基礎。學校大力引進高質量海外優質教育資源,從教學水平、質量保障、師資培養等方面為我校國際化辦學注入了新活力,成為了學校國際化辦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新亮點、新坐標。

    通過多渠道、寬領域的合作發展,我校務實推進國際交流,擴大開放格局,逐步構建起了國際合作網絡。

    中外交融

    桂子山上的世界面孔

    我校是我國較早培養留學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學校就開始了留學生教育。1984年,我校外事處舉辦了美國暑期漢語學習短期班。1994年,我校恢復了留學生招生。

    2013年,我校入選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高校名單,先后被評為全國來華留學示范學校,全國留學生管理先進單位,并且通過全國來華留學質量評估認證,這標志著我校來華留學生事業發展邁入新的起點。2014年,我校榮獲“2014年全國來華留學教育先進院校”榮譽稱號。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留學生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1999年的32人發展到2017年的2428人,學生國別從1999年的18個國家發展到2018年的153個國家,學歷生比例穩健提升,目前已達87.6%。為改善留學生教育條件,從2005年開始,學校投資1.4億元建設了國際文化園區,留學生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及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辦學條件得到完善,這些重大舉措有效保證了留學生數量快速增長,為學校留學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重視留學生文化與社會實踐活動更是成為了學校留學生工作的傳統,被視作“知華、友華、愛華、助華”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我校一大亮點與特色。華師的留學生社團文化活動覆蓋留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洋雷鋒”志愿服務隊、《留在華師》雜志社等“留學華師”品牌,培養了一大批知華友華的高素質留學生。在學校的支持下,中外學生還成立了跨文化交流協會,搭建中外學生溝通的橋梁,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學習與共同成長。

    除了讓留學生“留在華師”,學校也為學生“走向世界”搭建了橋梁。通過與國(境)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學校為在校學生提供了許多看世界的機會。自2012年成功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設立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以來,我校累計派出160余人,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等高校公派留學。2013年我校設立海外學習交流獎學金(每年300萬),資助在校生赴境外學習交流。2013年派出學生378人,2017年達1108人,赴境外學習交流人數逐年快速增長。

    自1978年10月國務院批準華中師范學院重新歸為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我校開始聘請國內外學有專長的教授、科學工作者前來講學。1978至1985年間來校講學的國外學者有美國加斯特教授,日本島田虔次教授等60多人。

    我校教師也經常應邀到兄弟院校和國外講學。章開沅教授、張景齡教授、劉連壽教授、李琮池教授以及張鎮九、彭金生等都分別到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1979年,章開沅教授赴美訪問,又從美國趕赴日本,這是中國大陸辛亥革命研究者第一次走出國門。

    同時,我校也十分注重教師國際化水平提升,積極安排培養計劃,舉辦外語補習班系統提高全院教師外語整體水平。到1983年,教師中陸續被派往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意大利、新西蘭、馬耳他等考察和學習過的達到42人。1986至1992年,學校聘用長期外國專家、教師共57人,聘用短期外國專家122人、178人次;由對方資助派到國外留學、合作科研、講學的教師71人。

    1993年,我校緊抓外籍專家的聘請和管理工作,并將此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引進智力、促進教學與科研的重要措施,逐步形成了本校專家工作的特點;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優先選派重點學科骨干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同時注重選拔中青年學術骨干出國深造,把我校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推上國際學術陣地。在學校“八五"期間派出的350位出國人員中,中青年教師占80%以上。為適應學術交流的需要,學校還將一個簡陋的招待所改建成一個能夠接待國內、國際學術交流,食宿、交通、電訊等服務設施基本配套的學術交流中心,使我校的接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增加了教師與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

    進入二十一世紀,學校拓寬了外籍專家聘請和師資培訓的渠道,一批學術精英加盟我校學科建設。我校的外專引智工作則堅持“高端引領,整體推進,重點扶持,講求實效”原則,瞄準學科前沿和“高精尖缺”人才,學科領域不斷延伸,專家層次穩步提高,聘請效益持續擴大。HowardAlper,Christopher A.Hunter,Johanna Stachel,DavidMarshall,JoelSchoenhals,KatoMinoru(加藤實),FrithjofKarsch,DarrellD.Irwin等均為我校所聘高層次專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urrayGell-Mann,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評委BorjeJohansson,斯坦福大學RichardN.Zare教授,法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Jean-PierreSauvage等學術大家都曾來訪我校。僅2017年一年,就有近250名專家學者來訪我校。

    為實施學校“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提高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拓寬我校教師的國際視野,學校獲湖北省外專局批準立項實施未來數字教師海外培訓項目并于2014年起實施。該項目對提升我校教師教學能力、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外交融合作不僅讓桂子山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世界面孔,更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推動了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擴大了我校的對外影響,為增強我校的整體實力作出了貢獻。

    進入新時代,中國因素在國際關系中空前增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那樣:“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推動學校國際化進程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由之路,推進學校國際化進程也必將為我們開創更加寬廣的舞臺。讓我們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立足本土,用全球化思維和國際化眼光反思和審視自身的發展,搶抓機遇,開拓進取,不斷提升我校國際化辦學水平,為加快“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華師力量。(執筆人胡找心)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色窝窝亚洲av网|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有限公司|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