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少年教育的認識
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青年發展的根本途徑,受教育權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保障青少年受教育權是個人發展、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教育工作,強調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以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項目。
近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保持在4%以上。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我國教育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為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
教育公平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教育公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促進教育公平,城鄉教育均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讓更多貧困地區青少年擁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出了立德樹人、促進教育公平、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以及推進管辦分離等戰略部署,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對促進青少年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把握教育的歷史定位,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理解教育的本質要求,突出中國教育特色,推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必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教育思想,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為黨的事業服務,為人民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對照“全方位、開創性”“深層次、根本性”的標準,深入研究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在教育工作中的表現形態,從供給側、需求側和思想認識三個層面進行分析;按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科學規劃,推動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要做好頂層設計,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內涵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更多人才,提供更強人才和智力支撐,把教育公平推上新臺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教育關系到國家富強和民族昌盛?!盀檎l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教育的三個根本問題。教育不僅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還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必須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與時俱進,扎根中國大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優化結構,提高質量,著力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提高教育質量、著力調整教育結構,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工作中,要堅持方向引領、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打好教育扶貧攻堅戰,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水平,為每個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條件。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推進高考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為建設科教強國、制造強國打牢人才根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參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ū疚恼幱凇吨袊嗄臧l展報告》“中國青少年權益保護的發展進步”分冊研究成果,作者系我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