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準確把握農業綠色發展的深刻內涵,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和科學性思維的運用,從而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體悟。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積極響應號召,參與到由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吉林省教育廳、共青團吉林省委、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聯盟共同舉辦的2018年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聯盟社會實踐活動暨吉林省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當中。吉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前往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長春榮發農業觀光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用“綠色音符”奏響新時代的興農強音。
院內遴選籌備 開啟榮發之行
“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由園藝學院院長、吉林省果樹專家王連君教授,園藝學院院長助理、設施農業專家喬建磊副教授擔任指導教師,根據實踐需求在園藝、園林、風景園林、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等專業1300人中遴選出12名同學,組成“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為推動綠色生態園區的建設,打造現代化農業旅游觀光區,“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成員的專業特長,進行了大量的前期準備與調研工作,通過與長春市榮發農業觀光園總經理常樂多次溝通,了解觀光園的基本情況,針對觀光園的園區規劃、功能分區、發展歷程、服務體系、果蔬栽培等情況進行初步的整理與分析。結合企業發展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實踐計劃,在此基礎上,對大棚內果蔬的選苗、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識做出系統性的歸納與總結,有針對性的準備教學資料和方案,并對支農期間的安排管理進行了統籌規劃以便實踐順利進行。
在此期間,團隊成員們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通過咨詢專家教授、網絡查詢等途徑,為企業帶去優良的種子,農藥、并挑選出數十本農業類書籍,共計價值4000余元。
夯實思想根基 凝心助推發展
在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師王連君表示,園藝學院“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要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推進觀光園區建設,以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綠色生態園區”為主要目標,著力打造優秀的師生隊伍,與此同時,學院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擬定合理方案,大力推進活動的開展。院長王連君代表學院與榮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樂共同為“吉林省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對榮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獲得“吉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稱號表示祝賀。
立足企業實際 踐行支農服務
園藝學院“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立足企業發展實際,針對園區規劃以及園內葡萄、油桃、黃桃、黃瓜、茄子等果蔬類大棚依次走訪調研,針對園內果蔬栽培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并作出指導性建議。師生從各類果蔬的生長情況到大棚的棚膜建設,從書本理論到實際操作,為園區負責人及團隊成員進行了細致的講解。王連君指出,在大棚葡萄種植過程中,要注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通過不斷改變大棚內的生態環境,增強棚內的空氣流通速度,提高葡萄枝芽抗病能力。休眠期時,要控制越冬菌源,定期修剪樹木的病枝、病葉,提高葡萄樹的抗病能力。此外,在以油桃為主的果樹大棚中,必須注重棚內的溫度、濕度的監測、記錄,做好油桃大棚溫濕度調控,從而更有利于實現油桃的優質、高產。總體來看,園區大多數果蔬生長態勢良好,但仍然存在施肥不當、病蟲危害等不可避免的問題。建議服務團同學們與園區技術人員要合理把握藥劑使用的幾個關鍵時期并注意混噴時堿性農藥(石硫合劑等)與微酸性農藥之間不能混合使用,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外力因素對果蔬生長的損耗。
團隊成員在領悟知識的同時,立足企業實際,踐行支農服務,從大棚控溫、防蟲防患、果蔬種類、棚膜設計等方面對生態園區的果蔬產品、特色農業專項以及綠色生態循環體系進行具體了解。了解榮發生態園區果蔬栽培、生長的具體情況以及市場信息動態,并對大棚內的果蔬進行養護、采摘、枝葉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切身實際地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不僅傳播了先進的科學化技術,我們也學習到了技術人員在時間的積淀下積累的寶貴經驗,為葡萄、黃桃等果蔬的種植提供了更完備更有利的方法。
開展理論宣傳 奏響興農強音
榮發農業觀光園區吸納了大量農民作為企業的員工,服務團成員根據園區這一實際情況,適時的對園區員工開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發放團隊成員精心設計的《兩會精神宣傳冊》,讓企業員工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的認知,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運用,推進“綠色生態園區”進一步發展。服務團成員準備共同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的理論宣講服務體系,宣傳好十九大精神,引領綠色農業發展。
九月榮發相會 助力企業活動
9月,園藝學院“綠農引路”科技支農服務團前往榮發農業觀光園,助力企業特色活動——黃桃采摘節。以志愿者的身份走進榮發,配合企業,進行社會調研與服務活動。企業立足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平臺,為實踐團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趣味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開拓創新思維。黃桃采摘節當日,團隊成員身著統一服裝,為前來觀光、體驗的游客進行介紹、引領工作,包括企業特色活動的宣傳、棚內果蔬植物的介紹等,并切身感受棚膜發展下的果蔬生長的優良態勢,積累知識與經驗。在此過程中,團隊成員以打造“綠色生態園區”為宗旨,針對園區的發展規劃、項目結構作出了進一步的調研與分析,并從探析消費者心理的角度出發,將精心設計的調研問卷發放給園區旅客,以期系統性地了解消費者心理,并在整理、分析、研究、探討的基礎上,為園區的項目結構調整、未來發展戰略作出進一步的規劃。
收獲與體會
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在響應十九大精神號召,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支農服務思想的基礎上,培養了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和科學性思維的運用。在進行種植、觀察、記錄和管理的過程中,體味農村發展態勢,對綠色生態園區的打造與創新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農業理念與實際發展結合起來,并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以打造“綠色生態園區”為理念,制定可實施性方案,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