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營造書香氛圍——關于我校文化氛圍現狀的調查報告(下)

       (接72期第三版)
        (1)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我校教師問卷調查中,大部分教師反映:我校學生實踐能力強,但學習態度不端正。這種情況在兩校(我校及包師院)學生問卷中也有體現。調查中問及對本校學術講座、競賽的評價,其中我校有高達67.0%的學生對此表示“沒有幫助”,而在師院中這一數字甚至高達75.3%。此外,我校更有21.5%的學生對學術競賽及講座持不關心、漠視的態度。而對于各類學術競賽講座的興趣,我校有52.5%的學生表示自己從未參加過、也無意愿參加,在此師院與我校比率相當。
    通過以上調查數據可看出,我校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從學生自身而言,一些學生在經過了高中“地獄”般的學習生活后,以為進入大學便進入了象牙塔,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時間,不再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而任憑自己個性發揮,我行我素,以“終于解脫”的心態生活、學習,忽視甚至從未意識到學習大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第二,從教師角度而言,一些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嚴格教育、管理學生;忽略課堂出勤狀況,對學生上課不關心,打瞌睡的現象少有制止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慣養了學生的惰性和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此外,一些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高或引導學生注重實踐、輕視理論基礎知識,也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第三,學校管理層方面,未作及時調查并采取應對措施。學校開展的一些講座,有的并不是學生興趣所至及能力所至或于學生根本毫無意義,只是出于形式,做表面功夫,硬性要求學生到場。這些現象,學校管理層并未做深入調查,只一味盲目開展各類講座、競賽,一定程度上磨滅了學生的積極性。
        (1)人際關系淡漠,自身修養差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相處確立的最基本的生存關系,在這種生存關系中,我校學生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雖然有95%的學生表示自己與同學相處容易或一般,但卻有1.5%的學生認為自身或他人存在問題使自己很難與人相處,更有3.5%的學生表示寧愿一個人獨處。在與教師關系中,我校有14.5%的學生表示從未與教師進行過任何溝通并表示沒有必要,也有2.5%的學生表示討厭教師。后者比率在師院更高達8.7%。而論及自身修養方面,筆者在做調查時從校園環境保持入手進行調查,其結果如下圖所示:
        從以上餅狀圖的對比中不難看出,師院學生修養較之我校高出很多。相比而言,我校學生尤其在“做不到保持校園環境及根本無此意識”方面遠遠落后于師院。且不論師院文化氛圍較之我校是否濃厚,單自這一方面也能察出一二。此外,筆者也對學校建筑評價做了調查。對學校建筑的評價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學校學生的審美觀及愛校程度。在調查中,我校有高達9%的學生表示不會欣賞學校建筑,也有19.0%的學生表示我校建筑風格很差。
    針對以上現狀,做簡單的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較大提高。高樓林立,卻阻斷了人與人的交往。人際關系淡漠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而在大學這個開放的“國度”里,許多學生還是被擠在了人際溝通的門外。大學猶如一個小社會,社會中的種種表象在大學里時而可見。進入大學許多人更注重自身利益,抱著一定目的與人交往,建立社交圈并亟欲在社會中鍛煉,使自己畢業后更快的融于社會。人與人之間一種真摯的友情已不再如中學時一樣自然且輕易的建立起。這時,有的學生或彷徨于變幻莫測的人際圈中,或將自己置于人際關系的空山—— 一個人獨處。這些不可以不說是深層的社會原因帶來的結果。而教師、學校方面未給予足夠重視和教育也是其中的原因。
        追溯學生行為素質差的原因,首先,需提及的便是家庭教育。一個孩子直接反映其父母及其所在家庭的種種面貌。家庭教育是學生入學接受學校教育前更深刻、更有效的教育。其次,學校教育及學校環境也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試問,如果一個學校擁有干凈、舒適的校園環境,在整體上即形成一種教育氛圍,還會有哪個學生亂扔垃圾、破壞校園環境?
    氛圍,如輿論一樣是一種多數人所共有的“一致的意見和建議”。校園文化氛圍即是一種長期發展、沉淀后的,使人們自覺從事某種活動的無形的力量。
        (2)學生課余生活乏味、情趣不高
        課余生活,狹義上講即指學生在學習之外的課余時間所從事的各類文娛體育活動和學習生活。學生課余生活的內容、積極性直接反映一個學生生活態度及情趣的高低。
        在調查中,筆者問及學生參與各類文藝、體育活動狀況。在此兩校學生形成鮮明對比,我校有69%的學生經常或偶爾參加文藝活動和體育活動,而有31%和27.5%的學生“不參加或無興趣參加”各類文藝活動和體育活動。相對而言,師院學生有81.4%和85.3%的學生經常參加兩類活動。
        兩相比較可見,我校學生興趣愛好范圍狹小,課余生活情趣不高。除學生自身原因外,另有一部分原因來自學校:
    大學校園中,各類社團、學社數不勝數,各種活動應接不暇。表面看來學生生活豐富多彩、樂趣多多。但如若深究即會發現,大部分社團活動千篇一律,學生參加幾輪后自會興趣降低。許多社團所規定的各類原則、規范、宗旨都只是一紙空文,根本未落在實處。校管理層對此不聞不問,偶爾打著“校團委”名義舉辦的活動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從未從深層次、多方面挖掘學生興趣所在。更有甚者,只在學年初大肆宣揚、招募社員,其活動只是一味的開會、聚餐,只把社團當做加學分的工具。當然,并不否認一些由各學院、學校組織的活動對學生也有一定鍛煉作用。
        在此,筆者只針對我校有關校園文化氛圍諸多方面,根據調查問卷所得出的結論揭示我校校園文化氛圍現狀。一切只貼近我校實際,或有些片面,望能指正。
        綜上,即為我校校園文化氛圍現狀。我校作為一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本科院校,自建校至今已有50余年,但仍未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這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有些教師甚言:我校毫無文化氛圍可言。一個名流大學營造文化底蘊要100余年,而我校已走過半百之路,連“氛圍”都無從談起,又何以談“底蘊”,談名校?不論這種評價是否過于極端,我們都要采取一定措施,大力建設我校校園文化,營造我校濃厚的文化氛圍。
        一、理論性指導措施
        (1)以人為本,建設和諧校園
        “以人為本”是儒家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是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價值、尊嚴的肯定,以及對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追求”,也是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
        在大學校園,“以人為本”即以學生、教師、教職工為本,尤其以學生為主體,推行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和道德全方位的教育。用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用校園活動引導學生加強自身修養。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有意義的活動,注重學生能力發展,尊重學生想法和意見,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
        (2)人為世范,行為師表
        這是北大教師的名句,其意在敦促教師要注重自身修養與行為規范,牢記自己每一言、每一行都在學生眼中,都在影響著學生。作為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人文素養。在此,也將這句訓言帶給我校教師。
        (3)抓管理,重實效
        校園文化建設,除在教師、學生外,學校管理層更是不可忽視的一面“旗幟”。學校管理層掌控著整個學校發展的舵盤。只有學校管理層真正重視建設校園文化,營造文化氛圍,重實干,看實效,抓管理,對學校目前存在的種種狀況深入調查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消除虛浮之風,其調控定能在短期內見效。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如若學校管理層都不重視、不緊抓,那么又如何督促各二級學院采取行動呢?在調查中我校有25%的學生表示“校管理層從未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另有11.5%的學生根本未曾聽過學校有此種理念。那么,迄今為止,學校管理層是否也要采取行動做出自己該有的行為了呢?
        二、具體實踐措施——“校園文化建設五年規劃”
        中國的發展是在一次又一次計劃和規劃基礎上和指導下完成的。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都在有計劃的邁著步子前進,相信我校在每年或一段時間也會有自己的計劃。有計劃才有目標、有動力,這樣努力也不會弄錯方向。自然,我校建設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也需要一定的規劃。下面,筆者僅依據調查所顯示及筆者主觀判斷為我校暫擬一份“校園文化建設五年規劃”計劃書,只屬建議:
        (1)第一年針對我校校園文化,集中力量對學校管理層、后勤服務層、教師層及學生層進行細致、深入的調查,并分析其內在原因,制定具體解決方案、計劃。期間,管理層則起重要作用,監督實施調查、分析、總結的全過程。
        (2)計劃、規劃作出后,不要只將其奉為一紙理論的空文,不實踐永遠看不到成效。其后,將計劃、規劃付諸實際,并隨實際發展適當改變策略。在此,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后勤服務集團。調查中我校僅有3.5%的學生認為后勤服務較好,而占比例最多的是“后勤服務差”,占48.5%。后勤服務直接貼近學生生活,我校后勤服務不甚令人滿意,但從另一方面講,如若進行改革,其發展空間必定是最大的。直接貼近學生的后勤部門更能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起到教育、約束作用。
        綜上,即為筆者對我校校園文化現狀及原因所做的分析和具體解決措施。由于筆者能力所致,言辭片面膚淺,望能批評指正。
        校園文化建設,于我校而言,若想使我校再提高一個等級,進入名流院校之列,努力建設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是勢在必行的,同時也是我校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l】邢雁林 《理工科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與大學的文化建沒》
       【2】蔻樹芳 《大學文化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3】閆洪波 《構建和諧校園人文先行》
       【4】張宇昕 《淺談新形勢下的校園文化建設》
       【5】湯偉 《對當代大學學生工作的幾點看法》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精品麻豆av|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爆乳成av人在线视菜奈实|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免费观看|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