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是一種精神——訪我校優秀創業畢業生
當80后一代充滿激情的創業成功案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而出時,我們驚羨,然后突然意識到他們已經不再稚嫩,已經開始逐漸挑起這個時代的大梁。
天津工大在去年度過了五十華誕,對于一所大學來說,五十歲是正當風華,年富力強的時候。在今日群英薈萃、百家爭鳴的年輕中國,在漫漫無垠的80后一代人潮里,我們看到了工大人醒目的身影,他們活躍在各行各業,帶著工大人的身形,向所有人展示著他們秉持的工大精神。
團結與關愛 士甘為知己者死
劉應軍,我校應用電子專業08屆畢業生,大三時開始創業,現任億點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經營著20人的公司團隊,主營雙模網站和手機網站開發項目。
大學時代的劉應軍與同齡人相比,少了幾分羞澀,多了些許的成熟。在大學三年的打拼中,他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他最重要的創業伙伴張兆興。張兆興是我校2007界畢業生,“拓荒者話劇團”的前任團長,他們的性格、理想都很相似,因此兩人一見如故。畢業后,劉張二人開始合作創業,他們憑借大學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自身的堅忍精神,創業伊始的道路走得還算四平八穩。
然而挫折在所難免,2008年5月,張兆興突發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昔日共懷創業夢想的兄弟轉瞬間倒下,并有可能離自己遠去,劉應軍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內心就如失去了臂膀一般空虛和迷茫。但是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旋即毫不遲疑地拿出了兩人積攢的三萬元收入給張兆興治病,并聯合工大100多人募集捐款一萬余元。雖然這對于近50萬元的治療費用來說只不過是杯水車薪,但兩人并沒有消沉。劉應軍經常站在醫院的隔離室外給張兆興打氣,有時還通過電話給張兆興唱歌,他堅信自己的戰友一定會好起來。經過3個月的治療,張兆興奇跡般地從死亡邊緣熬了過來,并在2008年底完全康復。
在創業伙伴病危之時,劉應軍幾乎傾其所有,卻未曾考慮回報問題。當被問到是否擔心過這些付出都拋進了“無底洞”時,劉應軍只是告訴我們:“士甘為知己者死。”正是“英雄惜英雄”的情結給了他這種行為一個詮釋,也見證了這場醫學奇跡。今天,劉張兩人更加堅信他們會走向成功。
張兆興康復歸隊后,這個團隊沒有了任何負擔,他們團結一心地向這個全新的領域進軍。伴隨著今年2月份全國推廣的手機3G網絡,劉應軍團隊的業務就有了轉機,短短6個月的時間里,向公司咨詢的客戶猛增,團隊收入也連連突破,并成功和天津信息部旗下e號薄雜志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現在“億點天下”的業務已完全走上了正軌,公司的發展也蒸蒸日上。
堅持與堅強 不到長城非好漢
張薇大學畢業就建立了屬于她的 “天津源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現在她所創辦的 “天津IT資訊網”已經成為天津最具商業價值的IT專業網站之一,并與中國IT門戶的龍頭老大“中關村在線泡泡網”結為了戰略聯盟。和其他創業大學生一樣,她的成功無疑又一次感染和激勵了我們,給我們更明確的指引。
表面上看她靚麗時尚,一副年輕稚嫩的樣子,但通過和她的交談,我們很快就發現她思維敏捷,精干而極富內涵。
每一朵盛開的花都在奮斗的旅程中,經歷過淚水的浸泡,血雨的擊打,張薇就是這樣的從一個個阻礙中走出來,取得了事業上的初步成就。在人一生最為閃亮的大學階段,張薇比許多人更早懂得了如何利用大學的閑暇時間來自學。大學不僅教會了她學習方法,還提供給了她豐富的學習資源。很多人知道張薇是一個不輕易服輸的人,會執著的堅持著自己的夢想,而且又能很快接受新事物。正是憑借著這看起來簡單的個性,她勇敢地走起了自主創業的路。大三暑假,她自己一人跑申請,45天的奔波審批成了她最深刻的記憶。當然,創業的過程總是艱辛的,為了節省時間,壓縮成本,協調關系……她積極主動請教他人,沒人指引她就多問多跑,總是想盡辦法解決各種問題。她遇到的困難并不比別人少,可她面對困難時的執著總會比別人多,努力學習,盡量克服,給人一種永不服輸的感覺。她常說,青春的力量是沒有什么能阻攔的,拼搏總會成功。在不斷的打拼中,她發現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因此,她不會給自己訂立細致的目標,只是把握大體的方向。她表示,人們的想法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但只要大的航向標不變,及時調整自己,便會成長、進步繼而獲得成功。
談及夢想,她微笑著說道,有個舒適愜意的房子,養著可愛的狗狗。也許夢想很簡單,可為了夢想而奮斗的過程是充滿意義的。她,向我們所有女生作出了美麗與堅強的詮釋!
創新與革命 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個創業者都是當今時代的革命者。”這句話出自于大學剛畢業不久的程海濤之口。這個大男孩個子不高,眼睛呈線狀瞇著,從身材上看,絕不是力量型的男子,但是他的那張相比同齡人稍顯成熟的臉,似乎透露出他在人生的旅途中已有了較深的閱歷。在畢業后的僅僅2個月,他就和同伴創立了源創文化發展公司。
盡管他選擇的是目前創業版塊比較集中的文化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演出及經紀業務、廣告業務、展覽展示業務、動漫設計業務、教育培訓及互聯網業務等,但是程海濤的最終目標卻是將它塑造成一個“創新”的公司、一個“革命”的公司。
程海濤這樣告訴我們,他認為現在的創業者和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軍人一樣,是革命者。要擁有一切革命者必須具備的要素:勤奮、努力、堅持、自信。同樣的領域,只有自己有別人沒有的,只有改變原有的,我們才可以在茫茫商海中嶄露頭角。程海濤也向我們透露了一下他的企業以后的發展方向:他們的企業將爭取在未來3年內在北京、青島、濟南等高校聚集地創建分公司。
創業,這個想法進入程海濤的腦海是很早的事情了。大四考研因為英語未通過而與清華大學失之交臂后,程海濤徹底的將自己人生之船的航向轉到了創業上面。畢業前夕的一個晚上和同學的交談,讓程海濤有相見恨晚之感,于是相約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但在做過市場調查與走訪后,他的合作伙伴都因為創業的艱難而退出了,這給了程海濤很大的打擊。在徘徊中,父親年輕時在更為艱苦的條件下所取得的創業的果實給了他鼓勵,程海濤決定走下去。后來,許多志同道合、不求報酬的合作者的加入使程海濤不但在精神上有了動力,而且也解決了企業的人才和資金問題。這個具有強大向心力的團隊,業務量不斷擴大,公司在不斷前進中。
工大人過去的故事已讓人印象深刻,而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更讓人目不暇接。他們代表著工大的形象,秉承著工大的精神。
(學生記者:牛坤李久偉邵傳靜王從冰趙丹李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