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和校歌的由來
校徽和校歌是一所學校的重要標示。 改革開放之初,經貿教育事業振興,我校 第一個校徽光榮誕生。經歷了高校管理體 制改革,沐浴新世紀的曙光,惠園第一次 響起了校歌。
校徽:從傳統到現代
大凡高校都有校徽,但基本上都是建 校若干年后,隨著學校文化意識的增強才 設制校徽。這和國徽不一樣,國徽是建國 之時就需要有的。傳統的徽章形狀多是圓 形、左右對稱的,這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 莊重和審美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是 此一形狀徽章的典型代表。中華全國總工 會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會徽也是圓 形、左右對稱,內中圖案前者是復合而成 的“中工”兩個字,后者是“女”字的藝術 體,從圓周0°、120°和240°的不同角度看, 都是個“女”字。人民軍隊和特殊服務行業 的徽章,也多采用五角星性、左右基本對 稱。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徽,紅色五角 星,外鑲金邊,中心豎書“八一”二字。人民 鐵道的路徽是紅色五角星,中心為人字形 半圓加鐵軌橫截面。人民郵電的行徽是紅 色五角星,內嵌“郵電、”二字的藝術體。
我校第一個校徽是1984 年學校更名 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時設制的,采用的就 是傳統圓徽形狀。主體部分下半部是一本 攤開的大書托起教學主樓 (現求索樓),象 征知識的殿堂;上半部是陳云同志手書的 校名;外部加環,標寫學校英譯名和“ Bei - ji ng Chi na”字樣。
校徽啟用后,廣泛使用在信箋、信封、 印刷宣傳品和禮品上,很好地傳播了我校 的形象。誠信樓建成使用一段時間后,擬在 正墻面上方掛校徽。考慮到校徽字體太小, 視覺效果不強,決定另設計一個圖案:一個 地球,中間標寫“ UIBE”,外圍以粗線正方 框。此徽專門用來掛于主樓,現在我們不妨 稱之為“副徽”。
2000 年兩校合并成立新的對外經貿 大學,為體現“新”,決定重新設制校徽。經 討論,大家的總體意見是:原校徽屬于傳統 型,跨入21 世紀后需要增強現代氣息。那 個副徽可以作為參考,需要改變它的呆板。 最后的方案:一是突破傳統的對稱格局,地 軸傾斜如地球儀。二是東半球的外環線虛 化,增強動感和開放性。三是圖案不加外 框。新校徽主體寓意經貿大學馳騁于旋轉 的地球上,下標建校年份“1951”,陳云同志 手書的校名上方環繞。
新校徽設計的第一點突破———改傳統 的對稱格局為非對稱的動態形狀———最關 鍵,這在高校校徽中尚不多見。當然企業徽 標有這樣的。近如民航,民航改企前一律 使用“中國民航”徽章———客機前視圖,正 中一顆大紅星,兩翼各兩顆小紅星,左右 對稱。改企后,國航率先推出非對稱的鳳 凰企徽,不僅涂于機尾,而且用作全能標 識。遠如舊中國鐵道路徽,就是一個旋轉 的車輪右側加飛翼。
校歌:如何“集體創作”?
說校歌 “集體創作”,主要指歌詞。 2000 年9 月啟動了校慶50 周年的籌備工 作,向全校師生和廣大校友征集校歌。截 止到2001 年3 月,在篩選后報到校慶領導 小組的有7 首歌詞。召開校長辦公會(擴 大),吸收幾位專家參加意見,進行匿名評 選。
7 首歌詞中,有本校教師創作 1 首———賈懷勤的《自強不息的 UIBE》,有 校友創作1 首(無題)———來自貿大重慶 校友會副會長、四川外國語學院教授朱 興榜校友,其余5 首為在校生創作。每首 詞都達到了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難 以割舍。大概是朱教授和我的作品有點 老氣橫秋的味道吧,沒有最終入選。學生 作品中,用詞和句式有幾首相近,以4 字 一句為主,簡潔明快,得到多數評選人的 矚意。最后責成我回去將他們整合,拿到 下次會上通過。
第二次審稿會,大家對我整合過的歌 詞基本滿意,有保留地一致通過———使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之歌》名義,而非《對外 經濟貿易大學校歌》。這意味著期待全校師 生和廣大校友的認同,也可以批評,甚至不 排除將來另編正式校歌。
歌詞通過后,大家同意由著名歌星、 本校教師劉歡作曲。劉老師欣然答應。后 經一次修改定稿。藝術教研室趙梅老師請 專業班子進行合奏曲的再創作,并指導學 生合唱團進行合唱,錄制了合奏和合唱資 料。到2001 年6 月,校歌的創作最終畫上 句號。